关键词:大明劫 王竞
《大明劫》讲述了崇祯15年(1642年)瘟疫横行,全国笼罩在恐怖之下的故事。李自成攻打开封,明朝江山内忧外患,孙传庭(戴立忍饰)和吴又可(冯远征饰)分别誓死抗击
《大明劫》讲述了崇祯15年(1642年)瘟疫横行,全国笼罩在恐怖之下的故事。李自成攻打开封,明朝江山内忧外患,孙传庭(戴立忍饰)和吴又可(冯远征饰)分别誓死抗击外寇和瘟疫。《大明劫》下载观后评论: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影片叙事比较平淡,没什么曲折离奇的情节,只是力图展现历史,但是看似平淡之中却蕴含着大量给人震撼的细节,那就是各式各样的“”乱世里的人命之贱”。人死的随随便便,形如草芥。士兵死,黎民死,粮官死,财主死,以及没有演出来的将军死。余华曾说“活着”对中国人来说是个很有力量的词,它意味着“忍受”,但是明末乱世里,“忍受”都完全成了不可能,百姓有疫情无粮食,将军有才干皇帝却无能为力,明朝历年积弊早已病入膏肓,下猛药又能如何?吴又可的《瘟疫论》领先西方二百多年,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拯救过很多人的性命,但是即使这样的医者,也医不好大明朝的衰亡。

不得不感慨冯远征的演技是真的太好了,演什么人就是什么人。吴又可和孙传庭,在我看来都是“有勇有谋”之人,一个是医者仁心,一个是督师果敢明快。孙传庭固然狠辣,但想想身为一个处于国势渐衰、大疫当前之时,肩负皇命抵挡闯军的督师来说,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因为2020的疫情,年初看了毛姆的《鼠疫》和关于埃博拉的纪实文学《血疫》,电影里的情节把书中文字描述的可怕场景真实地呈现在眼前。电影的电视剧质感很强,没有史诗级的战争场景,但有铿锵有力的剧本和台词,几位演员选得很好,除了冯远征,饰演赵提领的钱学格和他的女儿云舒的杨昭,都把人物演活了。难得一部国产优质历史电影。

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又有谁能真正逃脱历史的束缚呢?吴又可对孙传庭说:“我朝积弊已久,非一味猛药可以治愈。”《建国大业》中蒋介石的一番话“反腐,亡党;不反,亡国”,道出历史的十字路口的多少心酸无奈:其实根本就没有选择。所以就只有无奈吗?吴又可还说:“历朝历代,皆是始兴终衰。世道更替,医道长存。”总有一些东西跨越了时间的鸿沟而保留到今天。这就是历史除了冷冰冰的借鉴,留给我们的东西。那些故事,那些轨迹,那些情怀,那些信仰。我们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一个人在那个节点的体会,看清这个世界,看清人的善良与邪恶,然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新的历史中走出我们自己的路。

中医学老师安利过来的,提到了脉象、大黄药效、痨气、传播途径、达原饮,望舌苔分轻重症安排到不同患区,戴布巾、通风。笔墨不多但准确,在片尾看到了医学指导。很久没用原速看电影,这部片慢下来有质感、不拖沓。看到一半以为督师和医师遇到了人生知己,没想到,果然职业是内心选择的映照吧。经世之道和用药之方确有不同。开头出现片名时把FALL看成了FATE,无意中避免了剧透(其实是忘了历史),后来慢慢意识到,《明朝那些事儿》讲过,鸡皮疙瘩突然起来了。片尾曲好听,一看原来是小野丽莎,非常满足~

四星半!!!好久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国产电影啦!实属国产影视之精品!!乱世百态演绎的很好。不是大喜大悲,是缓缓道来的淡淡的时代悲剧……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义凛然,为国杀贼。亦或苟且偷生,卖国投贼。执守正义者,投靠敌军者,悬壶济世的医者,还有生在乱世只求下一顿能吃饱的老百姓,不同的角色,选择不同,结局也不同。在时代巨大的空白画布上,一个个鲜活的面孔,绘出了五彩斑斓的色彩。这幅画,令人感慨,令人动容。历史免不了轮回,而故事也每天都在发生……

老实说我这几年很少看国产古装电影了,因为不知何时开始古装电影少了家国情怀的大气,而多出男欢女爱的小糜。无论成本多高观众想看的永远是内容,是剧情,是发人深省给人启示的某些点,而不是锦衣玉食、奢华享受的后宫情乱。一类电影有一类电影的使命,现在那些不伦不类的烂片把我们五千年积淀下的厚重历史文化视为糟粕,把自认为的“精华”用在电影中实在是令人唏嘘!此片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瑕不掩瑜,给五星希望以此为基石未来我们有更多更好的古装电影。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理应团结一致对外,可明末如此,腐败不堪。仅凭一人之力,难担救国重任,就像今年的疫情,全国都在为之努力,更是有不少逆战前行的医护人员,为了顾全大局而不顾自己的安危,这才是一个大国该有的担当与体现。就片子来讲,孙传庭的所做所为没有错,时代大势如此,不杀富豪乡绅,就没军备,不杀染病之人,顾虑太多。吴又可医者仁心,他看透了腐败的朝廷,可能只想救人,朝代的更替与他无关。历史如此,生在和平年代的我既喜又悲。
沉沦以后,归去之前,南望关河最后一眼江海不语,青山长眠,沙满城阙,夕照残垣我借暮色如水蔓延,在日落瞬间,就此告别当余晖落向,王朝的背面,我不经意看见,落寞的脸我着华裳,我执长剑,坦然迎接风霜盈面帝国之血,未曾冷却,流过平原,到海岸线等到岁月,慢慢沉淀,将拨散这天,厚重的烟我且去且留恋,途经三百余年,听繁华的碎裂,脆如昨天乱世已往,盛世已往,历书泛黄,娓娓生香,一页辉煌,一页沧桑,今夜挑灯翻过,那卷那章。
唉,拍得太好了。逻辑严谨,剧本扎实,细节精致。挑几个细节:1.孙出关前将士们在拔营,镜头拉到一半外面的光就照到了孙身上,2.守着孙的几个兵在门外点篝火,匆匆忙忙踩了三四脚才踩灭,3.孙是督师,杀了总兵,明代文官权职高过武将,4.长镜头拉远的时候,营帐外有士兵在晒被子……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你明的基调异常凄苦,即便名将如云,却全都是被重重牵制。再也出不了像淮阴侯那样的英雄了。
明末孙传庭出潼关战闯王李自成前后的事,王命和猜疑、戴罪复出、军饷粮饷、地方豪族、官民勾结等一个王朝从上至下的无药可救,还有蔓延的瘟疫,一个将军一个游医如何凭一己之力对抗现实,小切入口的历史片、古今对照。全片主线是孙传庭,副线吴又可,可惜纠结两线、有点混淆、节奏不佳,开头几场戏迅速点出各主要人物、结尾略匆匆,开头和结尾拔营几场戏很好,中间反而有些平淡。
作为一名还不怎么成熟的成年人,在瘟疫、乱世的背景下看此片,嗯……凭着阅片没有无数的良心说,还是相当值得一看的,文学传记式的历史体裁也让本片多了一些吸引人的特质……瞎胡乱感慨一下地说,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兴许能阅尽古今,但未必能读懂、更甭提能活得出几百甚至千年之前某些古人的酣畅淋漓,我们就只是这么平凡地来平凡地去,明知平凡仍要挣扎……这就是平凡人的宿命噻
很有警示意义的影片,医道永存。看此片我想到一部韩国电影《南汉山城》。都是我们已经知道历史结果的故事,拍摄难度可想而知,但两部片都能够化此为优势,衍生出颇有深度的含义来,实在令人钦佩。可以感觉到这部影片制作经费确实不高,但巧妙地利用了视听语言规避了战争场面,看起来反而节奏更为紧凑。毕竟,战争或沙场战役的结果已经知道了,故事中的人物间的主线更有吸引力。
明朝大厦将倾,谁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粮秣欠缺,瘟疫肆虐,装备陈旧,君臣猜忌,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强如孙传庭这样的能人,也只敢向皇帝要五千兵马,简直是飞蛾扑火,明知不可而为之。小人物游医吴又可,看病救人,只能是杯水车薪,对大局于事无补。即使孙传庭和吴又可有千千万万,崇祯不知道用,覆灭仍是不可避免吧,毕竟身病可医,心病难治啊...一声叹息...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