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赛尔老太太和她的丈夫诺曼离开了喧闹的城市生活来到了以前生活的旧居,一座位于池塘边的木屋,重新开始了他们的生活。年近七旬的埃赛尔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而七十九岁的诺曼却恰恰相反,意志消沉,脾气古怪。金色池塘边美丽的风景和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都没有让老诺曼摆脱对年华老去的恐慌。心脏的毛病让诺曼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与父亲隔阂很深的女儿切茜为庆祝父亲生日,带着即将与之完婚的丈夫和他的儿子也来到金色池塘。经过多年,父女之间依旧没有和解的迹象,而诺曼言语间的刻薄尖酸也造成了他与客人以及女儿之间的难于交流和隔阂。女儿与其丈夫因为要到欧洲旅行而委托老夫妻俩照顾十三岁的小比利。爷孙俩从开始的互不信任到互相理解,由于一次意外的落水让诺曼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女儿切茜再次来到了金色池塘,执拗的诺曼将会已怎样的面孔对待她呢?主演:凯瑟琳·赫本 亨利·方达 简·方达,金色池塘电影高清在线观看、迅雷下载。
《金色池塘》下载观后评论:
整部电影若是简述起来更多的是诺曼和女儿切尔西或者和女儿丈夫的儿子比利之间的故事。诺曼和爱塞尔的爱情是如此自然而然的存在,像电影里钢琴曲时不时的奏起,像贝尔格莱德湖上的一草一木,一枯一荣。生命的黄昏是一段必然的经历。他们或是挣扎或是坦然,却谱出了最美的协奏曲。沉溺于好莱坞商业大片里的我,若没有机缘,或许一辈子都不会看这样的电影。感谢上苍,终于于或有或无的巧合之间,看到了这样一部电影。年老的主角,浑然天成的美景。影史最成功的女演员凯瑟琳。赫本和戏骨亨利方达的完美搭档,拿下了那一年奥斯卡最佳男女主角。自然之景不是为了背景而成为背景,景色就是在每一个细节里不经意间展现,充斥在影片空间里的虫鸣鸟叫,绿树妍花。多么绝妙的融合。

诺曼的尖酸刻薄,黑色幽默,很写实。比尔能和他成为朋友,我的感觉还是因为他们不是亲人关系,比尔可以骂他,可以任性,可以毫无顾忌的和诺曼相处,可以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表明自己的态度;就像old比尔那样,虽有一丝顾虑但还是不畏诺曼,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剧中他直言,对于诺曼爱调侃人的习惯,他有时能接收,但有时候是接受不了的),。但切尔西不能,那是她父亲,她需要依靠的人,她的亲人,而对于诺曼类的父母,也不会像对待贝尔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可控的,自己就会肆无忌惮。即使最后的一幕看似很温暖,但现实却很难有实现,这种根深蒂固的源头是无法改变的。有的父母没有那种温暖,有的孩子享受不到那种温暖。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老年人每每迎接生日,更像数着终点的余程路标。如画风景梦境般美妙,但总掩饰不住一份对死的恐惧与凄然。影片中的诺曼风烛残年,记忆衰退踉跄蹒跚,几乎直面体味到死亡的锋芒,现实中亨利在翌年得奖不久便撒手人寰。许多台词,像是老人的感慨,又仿佛是一生的领悟,带着几分诙谐和无奈。年龄大了易忘,于是什么都是新的。80岁的感觉,比40岁糟一倍。80岁憧憬的爱情,依然有王子与白马。迷路时想到你,回来看到你的脸,才会踏实。老狮子总是向生活怒吼,那是还活着的凭证。最接近死亡的那一刻,我反而不怕了。那一池金色的波光潋滟,倒影里都是相濡以沫,至死不渝的美好啊。

湖光山色,风光旖旎。高中有个同学家也住这样的地方,每个暑假都要在她家待一周。划着独木舟在到处晃荡,感觉自己在人间天堂。可惜没有影像记录,那些景象就近存在于记忆里了。 最近开始思考亲密关系的问题。看到剧中老人的相处模式,这就是我们努力寻找对的人的意义吧。深爱且懂得彼此,大爱女主,太懂得包容。也是感情持久保鲜的密钥。台词很有意思,老头子的倔强和幽默相辅相成。亲子关系也是一大课题,即便深爱,有时候父母和子女没选到对路的沟通方式,隔阂就永远都在,只是选择性逃避,不去直面它。虽然比较平淡,结尾父女和解的时候还是泪崩。

一部典型的奥斯卡系电影。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亨利·方达在垂暮之年演了这个角色,人物面对衰老和死亡的状态正和演员是同步的,片中那种老年人的无奈、恐惧、不甘都淋漓尽致的被本色展现。杠精老头亨利·方达与亲女儿上阵的简·方达在片中饰演一对有隔阂的父女,活泼向上的老太太凯瑟琳·赫本作为调和剂,人物关系设计简单而有效。这种戏里戏外的互动让电影传达的亲情、老年人的爱情特别真挚,结尾令人感动。电影由简·方达一手策划,缔造了一对奥斯卡影帝影后,这也算是她给父亲最后的一份礼物吧。

我看过的很少的老年题材电影。影帝影后的上佳之作,不必更多的赞美之词,能从头至尾慢慢看下来,在普遍浮躁的今天社会,尤其追求极致感官刺激的电影界,就已经说明这部片子的成功了。我看这部片子还是一二十年前,对老人的感情世界并不特别理解熟悉。直到有一天父亲癌症去世,母亲在他最后的日子陪伴身旁,一举一动平静温和,没有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故事,就是平静耐心地关怀照料,直到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到那时,我才敢说稍稍了解了父母的感情,了解了陪伴的重要。

人到老年面对日渐衰老的身体和逐渐逼近的死亡,脾气难免变得古怪刻薄,即便疏于表达,Norman心中对于妻子和女儿的爱却仍浓情炽烈。和孙辈共享天伦的日子,让老人找回了埋藏内心深处的纯真与热情,和女儿多年的龃龉不和也自然而然地消解。Golden Pond景色的秀美烘托出一家人逐渐温和的气氛,对话的朴实也令人感受到家庭生活的随性与惬意。这样一个恬淡的故事留于心中的如玉温情,正如片尾那一抹映于水面的艳红晚霞,抚慰着心灵的孤寂。
活泼开朗叽叽喳喳的甜心女×外冷内热不善表达开口必呛人年上男,以及,别扭又真实的父与女。尤其是女儿看到一个仅相处一个月的外人却能得到父亲的友情,而自己,一辈子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有心向妈妈控诉,愤怒的想宣泄,但又委屈的说不出口,颤抖着一句话没说出来,眼泪就已经擦了好几次,像极了每次在父母面前被逼哭的自己。或许等我再年纪大一点,重新看这个电影,会从父母的角度,看待生与死的问题。
《金色池塘》对东方人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来说也具有相当的启示意义,在许多好莱坞电影中,我们都能够看到独居的老年夫妇,而该片更是从各个方面展示了独居老年夫妇安静而富有情趣的生活。这与中国传统观念中三世、四世同堂才算幸福和睦的价值大相径庭。来自西方的一些养老措施和理念真的应该被考虑吸收或采纳——两代人分开生活不意味着漠不关心,住在同一个屋檐之下也未必就会和和美美。
本质是关于人的“自我合理性”问题,也是时代的一个浮面。梭罗诞生于经济自由主义,男主脱胎于文化多元主义。仔细想想其实还挺残酷的,被钓上来那只水鸟分明预示着死亡不远,老头最后猛摔一跤也在暗示大限将至,和后辈的和解是“放下”,是摒弃“我执”,但这也好像在吹灭自己生命之火。这就好像在揭示,我们务必仇恨争斗毒舌嘴炮,否则存在便无驱动之力。
变老是抬高音量仍无法听清自己的声音,是看着其他孩子却呼唤女儿的名字,是点火柴拼命摩擦没撒磷粉的一侧,是面对小辈的恶语相向和无语凝噎,是亲吻老伴时对方诧异惊喜的目光,是在常走的小道上记不起回家的路,是时时刻刻仿佛看尽一生看见死亡,但是啊,生命还在向前走,有你相伴,我就有了继续向前的勇气与希望。不服也罢,接受也罢,皆应如此。
故事非常写实,关注生活的细节。矛盾设置的很简单,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放生Walter是通过爷俩的叙述而不是画面呈现出来的。个人认为通过画面可能可以搞些东西出来,比如虽然Norman如此执着于抓住Walter,但真的抓到它时却因为他们早已像朋友一样blabla(类似于Tom&Jerry吧)一点小想法
电影里并没有仔细说女儿为什么和父亲隔阂这么深,反而我看到的是女儿不尊重父亲,说话不好听。连带着她准备再婚的男人也给我的感觉是不尊重这个老丈人的。我觉得这个父亲应该没有做什么深仇大恨让这个女儿如此厌恶吧,而且和解我觉得也有点莫名其妙,和好的太快了。但是比较感动的还是老太太和老爷爷两个人的相浓以沫和陪伴。深情不及久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