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花葬 林权泽
影片讲述了安圣基饰演的男主角化妆品公司常务,面对患癌妻子的死亡迫近,却不可抑止地对美貌的女下属动心,陷入道德和情感的两难境地。 该片改编自金勋作家的同名小说,曾
影片讲述了安圣基饰演的男主角化妆品公司常务,面对患癌妻子的死亡迫近,却不可抑止地对美貌的女下属动心,陷入道德和情感的两难境地。 该片改编自金勋作家的同名小说,曾在2004年第28届“李箱文学奖”(李箱为韩国著名诗人、小说家)上获奖。 當摯愛快要離開,自己亦經歷中年危機,理性比感性更容易去面對?實情是你沒得揀,感覺不會受控制,或者吳先生也不想控制。他是化妝品公司高層,默默依戀着愛妻彌留的日子,醫院和繁忙業務之間雖然沒有舒一口氣的空間,幻想卻乘虛闖入:一次又一次,他跟性感的女下屬做愛。韓文片名有兩義,可作化妝或火葬,冷靜諷刺的點了題。正宗韓風還看林權澤(《春香傳》,25屆),他這第102 作跨出國境,聚焦生死與性愛的人性根本矛盾,取態坦然又明朗,一部有裏子的韓片《花葬》下载观后评论:
《菊豆》中,菊豆和杨天青披麻戴孝一遍遍地拦棺,张艺谋把摄影机低角度仰拍,棺材一遍遍碾轧过摄影机和俩人,形成伦常对人绝对碾轧的表意。李权泽就是把这件事拍成了《花葬》,东亚儒家伦理纲常下“存天理灭人欲”对人的碾轧和禁锢,这种伦理纲常内化到个人的身心结构之中,以至于真正阻碍主人公从心欲的从来都不是某个特定的人或事。工具人价值体现出来的责任、道德、义务、事必躬亲,我统统机械性地给你,但真正人性呢部分的温暖和爱意,对不起没有。整个东亚都迷恋一种沉重的苦难叙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一种很可怕的逻辑,施惠者容易冒充上帝,受惠者容易自我卑微化。人生病到几乎没有尊严时,是不希望太过亲近的人看到自己这样的,就应该让专业护工来做,病人心态会相对轻松,但纲常伦理又拒斥甚至谴责这样的做法,最后的结果就是人不将人。

韩国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为完整的继承了儒家传统,对长幼有序的极端推崇非常注重礼法伦常,倡导压抑个人欲望,强调牺牲精神,重视家庭……而这部电影就是对于韩国社会中的儒家文化的最深层次的反思。电影中的男主对婚姻就是极端忠诚,即使是大公司的领导也是亲手照顾妻子,他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符合社会要求的好丈夫,但是他对妻子没有一点爱意,妻子死后他烧了妻子所有的物品,杀了妻子的爱狗。他喜欢公司的女职员,但是就是不越雷池半步,拼命压抑自己的欲望。他活成了社会标准却没有一丝快乐。这就是儒家文化对人最大的打击,人没有人存在的意义,只有存在的礼教支配一个人。在这一点上,这部电影真的一针见血。

爱与死的哲学面的讨论就不涉及了,单说一下情感部分。片中女儿说男主不爱妻子,我也觉得不爱,他就是尽职尽责照顾她而已,一点都没有爱的感觉,看起来女儿和妻妹更爱妻子一些,但她们除了嚎啕大哭以外,都对照顾患病的妻子觉得不适(我求自己如果将来要照顾病床上的父母的话,可千万别这样),她们爱的只是那个曾经健康的妻子吧。比起这种爱,还不如男主的责任心来得实在点。男主喜欢恩珠又拒绝了她,可能他更爱的是青春与生机?可他给我的感觉都不像是有生活欲望与激情的人。片头的送葬是整部电影故事的缩影,他走在漆黑的送葬道路上,回头望了望那一抹红。最后安乐狗的选择是来自佛家思想么,理解却难以接受。

第一部林权泽/很淡很淡 但还是特别喜欢 描写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个个动作 分析主人公的心境更应该避免从语言 而是从梦境和行为 金圭丽不需要演技 她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了 只需要女性魅力就已足够/安圣基先生 太有魅力了 喜欢他的声音/看完电影记忆最深刻的一点 我问妈妈:“如果你有一天躺在床上 不能动了 需要人给你换尿不湿,你觉得爸爸能做到嘛?”妈妈想了想说 不能。很多人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从精神出轨批评了男主,殊不知你的枕边人还不一定能做到男主 现实真够丧的 爱不是一切的起点 更不是终点 永恒的爱只存在四天。

√ / × | × / √ :以一个中年男性的内心为镜,再划分出镜面两边的心理波动,镜面的一边是他与病入膏肓的妻子,在这边想象结束;另一边是他与年轻的下属,在这边想象开始。在道德界线上郁郁寡欢还是继续在私人欲望里蠢蠢欲动呢?他的选择在倾斜摇摆,现实的涟漪因而泛起,剧作上不规则的对称也由此完成。化妆公司的工作设定也值得一提,是一个表征:在这部电影里,是女性卸下了涂抹的妆容,而他偷偷地戴上了虚饰的面具。

电影依然带有我喜欢的林权泽电影的特点:镜头语言简洁利落,没有任何多余的镜头。电影围绕着一场葬礼,几段回忆,就把一个中年男人面临的家庭、事业和心理的危机和困惑,梳理得清清楚楚。人物行为、语言同样简洁含蓄,同时包含许多言而未尽的内容。看林权泽电影是一种很好的观影享受,可以在简单的故事里,简练的镜头中,含蓄而内容丰富的行为语言下体会一种浸透岁月磨练的沧桑,同时这种沧桑还被表现的云淡风清。

真实的爱有风险有缺憾有诱惑,而这诱惑的对象也有递补为真爱的可能(事实上本片最美的几个片段,开头和后段的幻想山葬,对舞团女神的梦中寻访,女下属的绝尘而去,都是专属于诱惑对象的),主体在爱的选择中是很难用结果和道德来赞扬或苛责的。妙的是林权泽导演细腻而饱含情感的处理,让主体的一举一动,让其最后的选择具有了力量,让两个可能的爱的对象在结尾处,都染上悲壮的美感
看完《花葬》体会到一位从没得到过爱情的中年男人的悲哀。他有些一个家庭的责任,也事业有成,对妻子相敬如宾,负责到底,同时在事业上作出的巅峰,面对女下属的诱惑。最后始终“躲过”诱惑,也履行了对妻子临终的责任。最后的最后,一声叹息,估计是释然了心里得到了解放。我告诉男友,说:以后你不爱我了,不要可怜我,我们之间不存在谁欠谁,我不想彼此痛苦地过完余生。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韩国电影教父搭档老影帝演绎了韩国版的《美国丽人》 《爱》:化妆 火葬是这个中年男人同时遇到的危机,逼真的生活体验,不再是我们玩笑中的人生喜事。作品用多线叙事以及虚实间切换,给我们营造复杂而矛盾的情绪纠葛,安圣基的隐忍演绎不错,但妻子的发挥更出色。韩国人的重口味令人乍舌,赤裸来表现一位临终者的失尊实在跌破人性底线。
这种成功的中年男士,帅气里面更多的是一种沉淀感和安全感,再加上那种禁欲的风度,我是女生我就爱了。女生嘛,年轻,大胸,身材一级棒,不是男生都爱了(原谅我的肤浅,没错,我就是这么的肤浅)。然后,再蒙上一层男主妻子的死,中年男士的那种无力和冲动的矛盾,真的难受。当然,最后还是没发生什么,说实话我是失望的。
在一场古老的葬礼上隐约看到了让自己难忘的那个人,这个人又在新的生活中出现,似乎有着隐约的爱。剧情比较普通,对自己妻子的不爱对年轻女生的爱,在中年男人身上深刻体现。因为钱包中的一张照片引发的哭泣更像是对不爱对忏悔;年轻女子开车看到背影没有认出自己似乎喜欢的人,也看得出现在的人放弃所谓爱的代价很低。
3.5.1.如果能够逃离的话我应该会逃的远远的,但我没办法逃离,我要直面痛苦,无奈和诱惑。2.伦理之殇也可以拍的很美,盛大的死亡,似乎并不悲痛的哀歌,无奈的前行。3.十八岁跟四十五岁的选择天差地别,但十八岁到了45岁之后便是独一无二。4.你死了之后我会让它安乐死,它不会有痛苦我也不会。
让人印象深刻的亚洲款中年危机并不多,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危机一般不出现在中年,中年要不功成名就,要么破罐子破摔,要么看破红尘,要么基本成仙,咳咳~~花葬里的男主应该都有点过了中年了,这场危机或者说这个坎来的依旧是波澜不惊,就算过程其实是虐心的,但是东方式的内敛和道德准则让这个已收获名利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