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诺亚·鲍姆巴赫 编剧: 诺亚·鲍姆巴赫 / 格蕾塔·葛韦格 主演: 格蕾塔·葛韦格 / 米奇·萨姆纳 / 迈克尔·埃斯佩尔 / 亚当·德赖弗 / 迈克尔·泽根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2-09-01(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13-05-17(美国) 片长: 86分钟 又名: 纽约哈哈哈(台) / 凡事哈(港) / 纽约娃哈哈(港) / 弗兰西丝·夏 / 弗兰西斯·哈 / 芭蕾女汉子 IMDb链接: tt2347569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友谊、阶级、抱负、失败与救赎的电影,来自诺亚·鲍姆巴赫的当代版《曼哈顿》。这位导演曾执导过《鱿鱼和鲸》、《婚礼上的玛戈特》以及《格林伯格》,以擅长描写中产阶层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困境而著称。女演员格蕾塔·葛韦格可以称为他的“缪斯”,总是扮演一些让人 放下戒备心的笨拙而可爱的女人。本片的女主人公弗兰西丝是一名舞者,靠着给人上舞蹈教学课赚些生活费。就像她差不多年纪的人一样,弗兰西丝努力朝着自己的梦想却一事无成。目前为止,她生活中最大的成就是交上一位知心挚友,索菲——一位神情严肃、说话尖酸刻薄的女生,与弗兰西丝爱说笑的个性起了强大的化学反应,两人十分投缘。她们就像一对桃乐丝·帕克(Dorothy Parker,1893-1967,美国诗人,作品经常犀利直率地讽刺当代美国人性格上的弱点)那样评论着自己的生活,譬如“这间公寓很有自知之明”(当索菲来到了弗兰西丝的新家)。不过偶尔她们也会承认——她们看起来就像一对不再发生性关系的女同志情侣。就在这种生活状态之下,弗兰西丝慢慢地把心敞开给了一个男人,然而他们之间还有一些基本原则问题需要解决。说到底,弗兰西丝最愿意做的事还是——跳舞。
《弗兰西丝哈》下载观后评论: “you look older and less gotten your shit together” 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只是被身边的期盼和生活的洪流裹挟而生活 不是很getting shit together的具象吗?【地址变成一个PO box的字幕瞬间致郁【its so hard to watch her in the vain adult conversations but the monologue is more philosophical and valuable than any of the meaningless chit chat【越来越适应成年人谈话节奏的我习惯性按别人节奏和逻辑来反而失去可能造成disagreement的独立思考【i'm not arguing im just expressing my opinions【也要不惧怕冲突地思想碰撞才能不让思维迟钝语言能力退化下去啊
20歲時想看的電影,在27歲時看會有著怎樣感覺,我記得20歲還在讀大學時我住的四人宿舍,上床下桌東西永遠不夠地方放。之前看過Greta Gerwig的訪問有講,電影裡有一間拍攝的房間是她現實生活裡自己的房間,不知道為什麼我對這印象很深,也許是我會想能夠拿出來拍攝的房間應該是自己覺得滿意的房間,也許是做創作的人都在限制下用所擁有的創造一些東西。我想現在看還是比20歲時看要更好的,看著Frances得到了一些退稅就請人吃飯,因別人聚會時的聊天就決定在一窮二白時去巴黎,在與密友、導師、父母談話裡的口是心非,我讀出了她的尷尬、自嘲、不安、迷惘和言不由衷,那是27歲的我才能夠讀懂的27歲的Frances,有一間自己的公寓是不是那麼重要,它其實只是象征了她的個人的獨立和成長,如同信箱上的名牌不夠放也就折一半吧,因為我的人生我可以自己來做主。
把哈放在待看目录很久了,一直挺抗拒看她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因为反文艺片体质吧,今天就是缘分的促使让我点开了她,想试试就是想试试。点开了以后的黑白片,让我有点心慌,但是慢慢告诉自己,如果看不下去,我随时有机会退出去,不是没有余地的必须看完。开头有点文艺片的莫名其妙跟反向的过度欢乐,算是半吸引了我看下去,跟我所有看过的影片有点不一样,是纽约艺术片的新模样。画质还好也很舒服,尽管知道无数次这个故事的简介。吸引我的不只是喜欢的格蕾塔,里面的故事,年轻人喜欢的假古典音乐,弗兰是个更放纵的我,她干了我干过的事,甚至干过我不敢干的事。她真的疯狂且无厘头到我爱她。她所说的每句话都在证明她的独特。但是有什么好在乎的呢,永远不要怕,生活多的是退路。心情一下子释放了,这是我今年第一哭,也是我文艺片第一哭。
索菲(米凯·萨姆纳 Mickey Sumner 饰)是弗朗西斯(格蕾塔·葛韦格 Greta Gerwig 饰)最要好的朋友兼室友,两人整日里出双入对,关系俨然比情侣要亲密的多。然而某日,索菲忽然告诉弗朗西斯,自己要搬到城中和另一个女孩同住。虽然索菲万般保证两人还是朋友,但弗朗西斯的内心依旧十分失落。 无法独自负担房租的弗朗西斯只得另觅住处,索菲的朋友列夫(亚当·德赖弗 Adam Driver 饰)在关键时刻助了弗朗西斯一臂之力,就这样,弗朗西斯开始了和列夫以及列夫的室友本吉(迈克尔·泽根 Michael Zegen 饰)一起的同居生活,并承诺会在圣诞节的舞蹈演出后付齐房租。糟糕的是,没过多久,弗朗西斯便丢掉了工作。一时之间,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
看完了,我说不出来我是什么感受,其实我觉得在Sophie离开之后我就觉得没有那个开心了。后来Frances也有自己的朋友,Benji也一直很好,但是就是,不管是谁我都没有办法再找回和Sophie一起的感觉了。我觉得虽然大家一起玩,但是已经不是那种完全可以一起打闹的感觉了。其实我也能感受到Sophie说要走的时候Frances的心情,就是有时候你把一个朋友或者爱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的时候,你会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你那么在乎,包括后来Frances匆忙从巴黎回来一样。可能就是要长大吧。我更喜欢Sophie和Frances之前的生活,可是那种关系总不可能是永远的,我们最终还是要长大,各自走向自己的生活,但是我希望我回头看到你的时候,还是能有那种彼此爱着的安全感吧。
大多数年轻观众都能从弗兰西丝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会对电影产生强烈共鸣。弗兰西丝所处的人生过渡阶段是最令人恐慌的阶段,我们会不断质疑自己的身份,无法看清自己,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自己是谁。苏菲就是弗兰西丝的身份提醒,跟苏菲在一起时弗兰西丝知道自己是谁。因此苏菲的离去引发了弗兰西丝身份的焦虑,她迫不及待地搬去与列夫和班吉合租,因为列夫和班吉喜欢让弗兰西丝跳舞,这让她感觉自己理想的舞者身份又回来了,她再次变得快乐且满足。被舞蹈公司辞退后,弗兰西丝的身份又消失了,她回到萨克拉门托的父母家,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让弗兰西丝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这个过程也是弗兰西丝理想自我逐渐消失的过程,她意识到成为世界级舞蹈家的可能性不断变小,最终接受了自己平庸的事实。
一开始看这部电影是想找到与现实格格不入的自己,许多人也从电影里看到了活在理想里单纯可爱的她。但我更多的看到弗兰西斯对友情的真挚、执着,她舍弃了男朋友而选择朋友、她一次次想要赴约往纽约市中心、为了和朋友的诺言努力、搬回学校因为有可能还能遇见索菲……。但在无数次“我也不算”、低头看到自己光着脚站在大街上之后,弗兰西斯才真正做回了自己,拥有了自己真正想要拥有的生活,而不是为别人而活。事实上,弗兰西斯她可以,只是她不愿意。她没有挫败,只是不愿意。讲到低,我依然佩服弗兰西斯选择自己生活与做自己的勇气。我们看起来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但我们却是不一样的我们了,因此,也不要后悔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与每一次失败。
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感叹,真的太真实了,只要在美国住过就能理解里面的那些小细节,搬家到不同的区、ATM、收到退税、和不同类型的人聊天聚会…电影里的那种现实感无处不在,以至于你就觉得Frances就是你身边认识的某个美国大妞,她们单纯善良有种不顾一切的傻劲,愿意为自己觉得值得的东西付出所有,也愿意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也有为了自尊心信口雌黄的时候,但实际上就是不会多想凭感觉就上…我对这种人的感情很复杂,有时候担心自己是这种人,有时候有害怕自己不是,但我不理解她与闺蜜的感情,只觉得很莫名,分离妥协和好通通都来得不和逻辑,不过可能这种人就是无法用逻辑说明的,也是她们的可爱之处吧
“你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有这样的瞬间,他们知道你爱他们,你也知道他们爱着你。你们在一个派对里,在跟不同的人说这话,都在开心的笑着,这时候你望向屋子的另一边,两个人的眼光交汇了,并不是那种占有欲的意思,也不是那种色眯眯的眼神,只是因为那就是你生命中的那个人。这很好笑也很伤感,因为生命总会结束,但你眼前这个神秘的世界就在你面前出现着,这么多人在场,毫无征兆就出现了,而其他任何人都不了解,就像人们说过的宇宙中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它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觉察不到。这就是我想要的二人世界,或者说是生活吧,爱情吧。” 能真诚地活着,表现得笨拙又何妨?
背着双肩包走在巴黎的一天半,踮起脚穿越过街的马路,在找到坏掉的atm之后的之后摔倒,undateable的绰号,这在现实中随处可见,朋友圈穷乐呵到有点miracle的older;时常陷入大大小小的低谷,会强颜欢笑,长的不太聪明,我甚至怀疑Frances窃取每个人生活棱镜的一小面,大喊着征服华盛顿高地,聚会上寻找第三纬度,好像在下线状态的心不在焉。电影给了一个温馨后1/3,可惜现实中许多的Frances走到不同的地方,或许没有喷泉花园。我仍然要说感动、收到鼓舞,因为happy holiday在那里,Frances们总有一天会发现的。
女主竟然是《伯德小姐》的导演和本片的编剧?我的天,如此可爱的本人,如此自然活泼的表演还能拥有耀眼的导演才华!各种音乐和运动特写镜头的运用都极具情绪爆发力。一位会跳舞常看书的纽约都市女青年的失意日常,还有文艺老司机的亮点出场,真的难掩我的喜爱之情。对生活抱有希望,对每一次相遇都抱有期待,只身一人跑到巴黎"话疗",当代青年都应该学习的正能量标杆。"生命总会结束,但你眼前这个神秘的世界,就在你面前出现着。就像人们说过的宇宙中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它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感觉不到。"看出几分《帕特森》的诗意味道,或许是因为有司机加成吧。
大大咧咧,走路壮汉型的弗兰西丝,执着于追求梦想,现实很骨感,因为生存需要经济基础,最后也算一个圆满的结局。女性之间的爱情是复杂的,在对方难过的时候安慰,但有时也会暗暗较劲。弗兰西丝在朋友离开后的落寞,自己永远是自己最紧的依靠。还有外国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还是不同于国内的,国内子女有困难,很多家长怎么都要想法子帮忙。电视剧在弗兰西丝与家里通话时,说还欠去巴黎的费用,他的父母表示很抱歉这次他们帮不了。舞蹈和音乐真的是很美好的,喜欢那些富有激情向上的人。最打动的我是最后演出完她和索菲相视而笑的那一幕,来自朋友的真心祝福和开心。
很喜欢影片的一点是看起来没有仔细刻画两个人的友谊,只是从Frances的角度展开,甚至让她看起来像个“单相思”。Sophie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关系,留下Frances一人困在她那疯狂的、毫无头绪的、约会无能且付不起房租的尴尬境地。但片尾两人对视的一瞬间,突然就明白了Frances说的那种理想关系——“你们在派对上跟不同的人说话,开心地大笑着,这时候你望向屋子的另一边,两个人的眼光交汇,不是占有欲,也不是色迷迷的眼神,那就是你生命中的那个人”友情跟爱情的区别有那么大吗,看着真的像爱情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