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四 远方
这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电影从2012年9月起跟踪拍摄浙江大学电气学院一个大四男生寝室一直到2013年7月毕业为止,讲述了四名普通男生在这人生十字路口面临的迷茫、
这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电影从2012年9月起跟踪拍摄浙江大学电气学院一个大四男生寝室一直到2013年7月毕业为止,讲述了四名普通男生在这人生十字路口面临的迷茫、努力、决择和留恋。电影中四个男生都共有一个身份:工科男,但是每个人所的性格和命运却又如此不同。对他们每一个人而言,大四这一年的特殊性在于他们终于有机会真正面对属于自己的选择;而对于观众来说,这可能会是我们反思教育的一个起点。
《大四》下载观后评论:
你浙江大学都找不到工作都考不上研你让我们这些垃圾学校的人怎么办?你浙大电气专业的拍个纪录片你让我们这些学这个的怎么办?哈哈哈实话实说片子还是过于文绉绉了,不如我拍。脏话太少,咒骂太少,温和太多,压力不够那么大,已经算是大学里的佼佼者,既得利益者,所以片子出来是一种感觉上的真实和隐忍,内部其实仍然是知识分子的小敏感而已,不具有太多的思辨性。形式上太多搬演或者说就是演,有些桥段如撒叶子,刻意的晚上了聊天……毕业时走在路上一堆人唱歌,太文艺了,爷们当时唱的是国际歌,因为我们这些垃圾学校的一直有个梦,要把阶级斗争贯彻到底哈哈哈哈

1. 大四的316宿舍里,德格面试了很多企业,高航准备着自己的隔年旅行,立业努力考研,杨勇放弃保研,准备毕设,他们有各自的烦恼和困惑。2.大四毕业,德格因为工作原因和林群分手,高航去了自己想去的西藏,立业考研失败,考入国家电网,杨勇出国留学。3.深夜卧谈会,宿舍聚餐,开黑打Dota,毕业找工作,考研失败还有那无疾而终的暗恋,大学所有的烦恼与快乐在走出校门那一刻,都结束了。4. 毕业前的那一次聚餐,他们喝了很多酒,也说了很多肝胆相照的话,那一夜,真难忘啊。

像一杯稀释的溶液——你说它高能吧,浓度却低得很;你说它诓人吧,可又含有真实真情真切的成分。片头的伪黑白色调,本来很好地遮掩了演绎的不足,用一个沉稳去躁的盘子承托故事,调调出来了。4分钟之后,导演开启自信模式,于是片子暴露了自身弱点:既没有故事片的从容,也没有纪录片的冷峻。时长更是放大了这份展示的无力感。如果导演本着“注册商标”的心思做电影,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看了将近三分之一,实在看不下去了。导演连纪录片和剧情片的分野都没摸清楚。分镜、摆拍、表演的痕迹太明显太叫人尴尬。更不要说视听方面(学生气的音乐,我就不知道那个无眉男抱着吉他在弹什么)和主题方面(学生时代的迷茫,其实也就把几条出路说了一下,然后一直平到底)有多么幼稚。真TM浪费时间。

严格意义上没有体验过这种大学生活,一直都很向往,但自己也其实经历过。少了抉择这个步骤,就没有未来的无限可能。身在体制内,不知道自己的远方在哪里,看到了自己心仪的浙大,稍微有些落差,但更了解大学生活了,每个人都要做出决定、面临选择,一步一步来,要有目标,不能随波逐流。

这不是纪录片,是几个人在演自己的生活。多机位的摆拍严重影响了流畅性和生活化。太刻意、程式化,不自然、不真实,不论作为私人的记录还是一部纪录片作品,都是不太合格。片中突出强化的人生十字路口的迷茫和抉择并不能引起共鸣。此片反而让我对名校的学生有些失望。

大四,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那都不是我们的终点。无论是什么结果都只能是自己来承受。考研结果失败,面试结果不太好,所有的所有。因为工作的问题情侣分开的问题,父母的问题,真的都是不可控的。很多决定不决定,一句以后再说,只会把情势推到更加不可控的地步。
看完了难受得有点窒息,觉得拍的好真实看到结局才意识到这是个纪录片(°ー°〃)迷茫的岁月里有一些不确定的东西,不小心就溜走了。杨德格同学真是渣,最后最牛逼的竟然是过间隔年的哥们,看到纳木错湖边他放下的一片梧桐叶的时候,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有点想哭。
刚开始看觉得很矫情,很刻意,但是慢慢的会深入进去,因为在浙江上的大学,看到里边窜动的身边很熟悉的东西,总有点会心。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相信故事的存在性。这些东西都在我们身边。每天这个时候再看,那时候的看戏人就是戏中人,又会是怎样的?
高三大四这些节点都是分水岭一般的存在,也是为数不多可以掌握主动权选择人生轨迹的时刻,而我们总是迷茫着。不想去谈什么镜头语言结构框架 对照自己的大四 如果时光可以重来 我不会选择保研。大四是被浪费掉的一年,而研一是痛苦的开端。
看到这个片子的豆瓣词条有”编剧“一栏就舒服多了,确实不想一部纪录片,虽然纪录片表现的大四窗口期的感觉是对上号的,但从镜头设计、情节编排上还是体现出强烈的操纵感,浙江大学的大四有特殊性,不能代表整体,只能代表高等教育的上层。
杨德格是我最讨厌的那种男人,妈宝、没主见、没担当,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成长。喜欢张勇这个类型,低调沉稳。高中的时候并不真正懂得考一个好大学的意义,如果能重来,也许会努力得更心甘情愿。还是很喜欢校园,争取以后读个博
真实。分手的结局我不能理解既然女方已经到温州工作了为何还会因为地域而被分手,而男生也太没主见了,还是说是温州的气场就是如此?父母反对必定分手?而高航我是羡慕的但这种存在毕竟是只能是少数,烂大街了反而失去意义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