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时分,在一条幽静的小巷里,乔尼边走边数着刚刚赌博赢来的钱,突然一把枪顶在了他的腰上,没等乔尼转身,持枪人重重地倒在了地上,杀死他的是一个穿黑风衣的男人,他告诉乔尼有兴趣的话可以到城边上的赌场玩玩。黑衣人就是那家赌场的老板叫巴利,为了答谢他的救命之恩,乔尼决定留在赌场为他工作。 巴利从外面娶回一个叫吉尔达的女人,但他并不知道吉尔达是乔尼的前女友。几年前,乔尼没有任何理由便抛弃了她,从此吉尔达对他充满了痛恨。看得出巴利很爱吉尔达,于是乔尼隐瞒了这件事。可达吉尔为了报复乔尼,总是故意当着他的面向别的男人卖弄风情,还时常夜不归宿。为了维护巴利,乔尼不断警告吉尔达收敛些,可巴利还是看出了什么。 一天巴利告诉乔尼自己是一家非法垄断组织的成员,如果有一天自己出事了,希望他能照顾吉尔达并继续自己的生意。几天后,在警察的追捕中,巴利逃跑时乘坐的飞机坠入大海,无人生还。吉尔达继承了他的全部财产,在她的恳求下,乔尼重新接受了她,可他禁止达吉尔达跟任何男人接触。无发忍受的吉尔达多次尝试逃走,可每次都被乔尼抓了回去。 警察很快盯上了乔尼,并以非法经营赌场为由逮捕了他,逼他说出垄断组织的其他成员。就在这时,巴利突然出现了,原来他只是假死,由此来为自己争取时间,完成一桩大买卖。
《吉尔达/荡妇姬黛》下载观后评论: 缝理论(Suture)典型,作用机制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狱友们最津津乐道的甩头发一幕(这个动作现在则是抖音的专利),制造和引导欲望。看着丽塔海华斯如此光彩绚丽的外观,有点理解了Silverman所说经典叙事电影不一定只是把女性物似“呈现”(穆尔维),而也有可能通过色情化-明星化创造类似粉都一样的文化共同体。吉尔达诠释了电影观看的一大机制——invitation,就像她说的,“I was just mentioning (there being nobody in the house)”,电影邀请你悬置怀疑——被缝也好,置身也罢——进入另一个世界。抛开元电影上的隐喻,本片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文化和社会隐喻,比如纳粹的黄金,displaced foreign lands,布宜诺斯艾利斯就是她一个人的监狱,装饰主义的室内设计和小电子设备(不规则圆形组成的收音系统,发光的赌场平面图和时钟)等等
丽塔海华丝实在是太高太大了,以至于虽然她Swing跳得很好,甚至被人拿来跟Eleanor和Rogers比较,但总是让人感觉有一些clumsy,远不如前两者优雅。但这偏偏让她最适合做femme fatale——母蛇比公蛇大,母蝎子比公蝎子大,而这和前面所说并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巧合。雌性具有较大体型和较强生存能力是母系社会的充要条件,而后者则是现今大部分人类社会的反面,是反直觉的,因而也是让人不适的。在战后达到顶峰的美国保守主义对女性掌握一切的恐惧,借由对恐惧对象浪漫化的过程表达出来,而一个身型高大而又美艳狡黠的女人,是对这种恐惧的最佳投射。因而其实那张比电影本身还要出名的海报就抓住了整部电影的精髓——一个顶天立地(和海报差不多高)的、性感(曲线)的、危险(香烟)的金发女人,是这个世界的全部。
3.5。黑色电影的手法讲一个三角虐恋的故事。巴林假死之前的部分拍得很好,一对互相“憎恨”的前恋人由于中间隔着一个老板-老公而不得不压抑着情绪说着模糊暧昧的对话,情节张力便来源于压抑着情绪的暗流涌动。Johnny以保护老板之名掩盖内心的情欲冲动,夹在中间的巴林在爱意与嫉妒之间挣扎,丽塔.海华丝永远是画面的焦点,黑色电影的光影在片中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情绪。巴林假死之后就泄气了,少了压抑涌动和暗中博弈的张力,支线的犯罪故事又叙述得模糊不清,使人一点也提不起兴趣。爱之深则恨之切,反过来亦如此,恨是一种很容易使人exciting的东西。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欲也许就是本片的黑色之处。那个丽塔低头点烟的画面真是赤裸裸的性暗示啊!犹豫再三,还是给四星吧,看在丽塔如此美艳动人的份上。
这片除了丽塔海华丝外真的一无是处,情节毫无现实逻辑,对白极其虚假,人物动机与转变都编的莫名其妙,全靠溢满的音乐硬塞情绪,就如纯粹利用黑色电影的形式包装成的空纸盒。尤其影片满是男性视角对女性一厢情愿的想象,海华丝被完全物化,一会儿风骚无比,一会儿又满是恐惧的臣服,她对男性而言只有控制与被控制两种状态,一切行为只是为了男人而“呈现”,而根本没有合理内心动机的挖掘,怪不得成了那个时代男权意识用来满足性欲望的绝佳“猎物”对象。或者换种方式思维,如果说此片的情节设计只是为了尽情展现海华丝那迷人而成熟的魅力,那性感的秀发与歌喉,曼妙的身材与舞技,那给个三星倒也说的过去,毕竟她算是前梦露时代好莱坞的性感巅峰了
吉尔达中的丽塔海华丝1946年,一部讲述两男一女情感纠葛的黑色电影在美国取得了核弹般的爆炸反应。她有完美的摄影、大半部精妙的剧情、教科书式的表演——这些都不是重点。这部影片被铭记的的真正原因——丽塔·海华丝,“吉尔达”里的丽塔海华丝。她只脱了一只手套,却让人血脉偾张!love&lust,说不清是这两个词完美诠释了吉尔达还是吉尔达呈现了这个组合。吉尔达跳了一场史上最性感的舞蹈,一曲后观众们彻底被红发女郎和那一身小黑裙勾去了魂。——第一次,我觉得这情节没什么不合理的,这样的女人,不为她着迷是你的问题。设想坐在那台下的人是自己,几乎觉得自己也能写出“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这样的话来。
非常诡异的电影。开头男1行动并不揭示任何情境,因为一直有一阵阵画外音将情境和冲突放置在面前,既非静观也不是认同,而是将眼前事物视之为现实的重复景象,使现实情境随之带有否定的力量。重点是来到赌场后,电影成为了一个封闭的剧场空间,彻底脱离了叙述电影的逻辑,某种意义上这不算是正统的黑色电影,而是对黑色电影的一次借用,黑色电影本身在这个剧场中扮演了一位潜在的角色,让人感觉无处不在,直到结尾才出现。结局也非常耐人寻味,二战之后的回家结局,直到911之后依然是回家结局,联系那群SB的阐释,接近一个世纪不变的结局,但换了好几种话术,那群SB到底是干嘛的,不用说了吧。
一直都很黑的,也很愛情三角錯,還很腐味,但最後卻大反轉,荷里活式大結局,還有抄卡薩之嫌,又是警察做好人放過.....麗塔/烈打小姐性感多次,影評人劉先生特別指出兩次不那麼性感(密實性感)時是同一套流行嘅淑女套裝,包括結尾.....也指出電影公司特別打造她,將她從外貌到姓名全都改成合乎主流--白人金髪.....我則覺戲中大半都算前衛的女性主義,自己身體自己負責,但為完滿結局,還要強加一筆冰清玉潔,種種變成純為耍男主花槍.....算不算導演女主與電影公司角力後平衡,或純是電影公司策略,要性感卻又貞節.....
从肖申克的救赎来的,女主是很美,但剧情无力吐槽。前女友变成老板娘,还是不断给老板带绿帽子的老板娘,我该怎么办,算了,我亲自给老板带一顶吧。老板死了留下了好多钱,我该怎么办,当然是和富有的遗孀结婚啊,结婚后我就可以继续虐待她了。为什么要虐待她,我还没结婚我前女友居然嫁给我老板,让我这么没面子,不虐待她我还能怎么办。老板还没死怎么办,没关系,编剧会写死他的,反正已经给他泼那么多脏水了,再多点没事。什么,你说恨就是爱,好吧,我们就是相爱了,完结撒花。
个人一直很怀疑Gilda到底算不算名副其实的femme fatale,与其他经典的同类形象相比,Gilda仅仅是展现出了诱惑、性吸引力十足而且危险的美,结尾时被发现其实她非常“贞洁”,一直是以放荡作为表象,其实本质是非常依赖于男性的。而且结尾的那句“let’s go home”也非常讽刺,恰好是二战后美国男性对于女性的期待,完全是一个仅仅有着装饰性的爪而被驯化的猎物。那首put the blame on man倒是非常有意思。
昨天还问 Matthew 这部电影值不值得看、在他的极力推荐下今天就没忍住看了 ?? 太经典的 film noir 了(尽管是非典型 femme fatale)、里面的一些德国表现主义的摄影风格甚至用得有些偏激、但着实经典。这部电影的剧情甚至影响到了现在的好多影视剧作品、特别好看、台词写得特也别好!Rita Hayworth 是什么神颜、真的太美了。只有这种女人才能让肖申克的一众 prisoner 为之倾倒 ?
辣鸡结局倒扣一星。本来好好的就是个战争时期大背景,一位美人遭受的不平等迫害,没有离婚权利,男人都只看中她的美貌,娶回来就糟蹋,好不容易去唱歌,鼓起勇气相信一次,结果又被骗回原点。结果男主怎么就又洗白了???ritahayworth真是尤物,三段歌都超好听,其中两段舞都风情万种,那一甩头从肖申克里声名远播,虽然四十年代她本来火得飞起。再就是男一男二真的有点腐,老板要他带自己老婆走,他说我要和你在一起…
不够黑色,就是个相爱相杀的爱情片。剧情简单,情节的转折略显突兀,人物塑造得很干瘪,氛围倒是还可以。反正主要是看丽塔海华丝,确实颇具风情,唱歌和舞蹈片段真是性感迷人,和格伦福特其实还蛮搭的,所以显得男主抛弃女主没啥说服力,不过两人别别扭扭的爱情戏演得还挺好看的。欢欢喜喜大团圆结局图个完满吧。另外两男角色的关系真的有点暧昧,好莱坞黄金年代很多片在这方面似乎都有意越界却又做模糊处理
【YVR-que】本片三位主人公的选角十分恰当,尤其是Rita Hayworth:两次舞台表演令本片的所有不足都显得无关轻重。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极具风情。Glenn Ford的人物性格复杂处理略输一筹,但双眸清澈,饰演“纯情浪子”再也合适不过。对Macready大吃一惊,很有“吸血鬼”的范儿,不过本片败笔也出现在其收场上,过于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