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名 第二个妈妈/我的兼差妈咪(台)
◎片 名 Que Horas Ela Volta?
◎年 代 2015
◎国 家 巴西
◎类 别 剧情
◎语 言 葡萄牙语
◎字 幕 中英双字
◎上映日期 2015-01-25(圣丹斯电影节)/2015-08-27(巴西)
◎IMDb评分 8.0/10 from 5,071 users
◎豆瓣评分 7.9/10 from 535 users
◎片 长 112分钟(法国)
◎导 演 安娜·姆赖芮蒂 Anna Muylaert
◎主 演 Regina Casé
Antonio Abujamra
Helena Albergaria
Michel Joelsas
Luis Miranda
Lourenço Mutarelli
Camila Márdila
Karine Teles
Theo Werneck
◎简 介
瓦尔给住在圣保罗的法比尼奥做了13年的保姆。虽然经济状况稳定,但她必须离开自己的女儿杰西卡,为此她深感愧疚。杰西卡一直由生活在巴西北部伯南布哥州的亲戚抚养长大。随着高考逐渐逼近,杰西卡想到圣保罗备考。只是她到后才发现同居生活是不容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杰西卡的率真让瓦尔发现自己处于两难的胶着境地。第65届德国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观众选择奖。
◎获奖情况
第31届圣丹斯电影节 (2015)
评审团大奖 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提名) 安娜·姆赖芮蒂
第87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2015)
五佳外语片
第21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2016)
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二个妈妈》下载观后评论: 瓦尔在圣保罗一优越家庭做保姆,带大雇主的孩子,却十年未见自己女儿。一天,女儿杰西卡打来电话,要来圣保罗求学,于是瓦尔将女儿接到雇主家中。雇主带杰西卡参观,杰西卡却要住客房,让瓦尔与女主人都很不开心。杰西卡的过分自信,与男主人对杰西卡的青睐,另瓦尔感到不安。杰西卡与儿子丈夫的过分亲密,令女主人感到危机重重男主人向杰西卡求婚,让她惶恐不安。杰西卡搬回母亲保姆房,对恶劣条件难以忍受。杰西卡偷吃冰激凌被女主人发现,被要求不得再出现在厨房里,杰西卡认为受到歧视,冒雨离去。少东家落榜,杰西卡却考上建筑系,瓦尔站在多年未敢涉足的游泳池,打电话给女儿。瓦尔得知杰西卡有一个孩子,她不想自己与女儿的悲剧重演,于是辞掉工作。循规蹈矩的瓦尔,偷走女主人的咖啡壶,端着咖啡露出笑容。
探讨的议题丰富而引人深思。虽然没有明显的高潮(偶尔会让情绪泄气),但绝妙的情节设置总是在讽刺的中心搅动。时而让我想到《寄生虫》这种阶级差异的对比与僭越。成长环境会塑造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开始时会觉得女儿太没教养,但后来才发觉导演在慢慢矫正观众这种固有的观念,谁天生就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出生就决定的阶级分化不必去导致后天的束手束脚。每一个人物都太栩栩如生了,你像在看万花筒一样看着每个人物使劲造作。游泳池段落神来之笔,黑白色交错搭配的咖啡套装是讽刺的物化符号。最后令人无奈的现实是,鸿沟永远在那,你不可能去完全颠覆富人的观念与作风,你只能选择自己从悬崖边后退一步,自娱自乐,在逼仄的小屋端起摩登的咖啡杯。陪伴的确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É um filme sobre a cultura de escala social e amor materno.Ainda bem que a mãe achou a importância do amor dela pela filha finalmente e, por isso, sugeriu que sua filha levasse o neto para a cidade. Pois ela não quis que o neto vivesse sem o amor materno como sua filha.Um filme de cura!!
非常好看!剧本看似平实不动声色但实则非常精巧严密,讨好雇主买的茶具被雇主“雪藏”最后出现在女佣辞职后的新生活中,夜晚女佣泳池戏水兴奋不已压低嗓音给女儿打电话,是本片中我觉得最棒的一场戏。没有被阶级逻辑束缚的自由自在野蛮生长的女儿(有看到短评说她没礼貌啊bitchy啊之类,可我实在想有她这样天经地义无所畏惧充满自信的混不吝,“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比别人好,我只是觉得我不比别人差”)作为一种横冲直撞的动态力进入到女佣妈妈一成不变的生活中,帮助妈妈完成了自主意识和个体意识的觉醒,非常自然动人又足够轻盈的女性成长。
瓦尔很可爱,可惜阔别十多年,缺少一部分爱与教育的女儿很没有礼貌,都是当母亲的人了,一点眼力见都没有,哪怕取得高分,情商不够,发展得再好我也不看好。美其名曰率真,但是伸手要还有偷吃真的很败人品,可怜之人必有可憎之处。瓦尔最后也许是因为孙子释放了,虽说阶层不同,但人平等,追求理想尊严更好的生活无可厚非,但要靠自己去争取,要有礼貌,合时宜。可能是我受传统观念束缚了。杰西卡之所以这么放肆还有主人家的包容全都是瓦尔多年来积攒的信任。
简单平实,但剧作精彩,台词和戏眼都抓得很准,片名"The Second Mother"巧妙地指代了其中的多对关系(两位母亲的阶级关系、雇主儿子的“两个母亲”,女主角修复关系获得第二次成为母亲的机会、女儿结尾“第二代母亲”的隐藏身份),关系的复杂让人物避免了脸谱化的危险。然而女儿性格实在不讨喜,完全看不出她的魅力和能力体现在何处,这么一个别扭的角色,不论将她视作阶级矛盾的载体还是母亲觉醒的引路人都显然不够格。
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罗马》和这个比起来,就像一坨屎。Val是我认识的巴西大妈,Jessica是我认识的巴西女孩,所有情节都太真实太有感觉了。深入理解这部电影是需要点巴西文化门槛的,比如为什么Jess在主人家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为什么慈眉善目的Val最后要辞职和女儿在一起共同照顾孙子,为什么Carlos突然向Jess求婚。和巴西人在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你会觉得上面完全都不是个事儿。
对于女儿来说,她看不见母亲站在水中的情形,她只听见水声。但对于观众来说,这一幕却是以一个全景和一个正面的近景展示出来的。可以说,这是一次导演直接向观众的悉心展示,观众起初还反应不过来,待到知悉事情原委,恐怕都像我一样感动落泪了。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里,包含了一个母亲十几年来对于女儿的愧疚、无奈,还有深深的爱。真是一处妙笔:将用意深深隐藏,却在不经意间击中观众的内心。
好扯啊,虽然在力图塑造女儿的天赋异禀,但光芒四射的才华感电影里完全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才会让观众对她一系列目中无人的行为感到不服气,(连男主人求婚这样的衬托也看上去像人傻钱多)最后,她们这种好似恢复和谐的母女关系是没有办法“和好”和“修复”的。只是电影和世人一厢情愿的happy ending情结罢了。
3.5想法挺好的,自以为是不懂处世分寸的女儿是让人不爽,但若把背景放在我们日常工作公司而非有钱人家,面对“上层”因你属于下层有些事你就是不允许,这逆反心理也许值得理解;但影片中阶级差异与矛盾,有种讲不下去转而变成了生与养关系(小男孩出现才显得突兀)的选择,结果两个主题都没讲透这点不足
人与人交往都是平等的,我不太能理解影片的价值观,或者说是影评人吹嘘的打破阶级不平等冲破世俗这样高级的评价。我认同女佣的“阶级观念”,寄人篱下就得分清主客,吃住都是别人的,有什么资格要求吃最好的冰激凌,住更好的客房?你礼貌了,拿更好的招待你无可厚非,无礼还索取,抱歉我也当女主人。
资本主义的主仆情深,跟社会主义的老领导不同形态,穷人生存的逻辑似乎有点相似,对于成年人来说,承认阶级的存在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对于女儿这个年纪表现出对既有规则的蔑视和挑战无疑是值得赞扬的,虽然这样令母亲很为难,终究会有小部分人改变了规则,然而大部分人会发现亲近富人才是上策
编剧真的太好了,人物鲜活立体,冲突小到母女情感大到阶层矛盾,戏剧性和人物发展层层递进,最后来一个精彩翻身的结尾!大体上没有过度煽情没有刻意说教,各个方面简直完爆《爸妈不在家》好吗!另外,很多人骂小女孩说她没教养,我倒不这么认为,真正有出息的人往往是不会愿意接受自己低人一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