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约阿希姆·提尔
编剧: 约阿希姆·提尔 / Eskil Vogt
主演: 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 汉斯·奥拉夫·布雷内 / 英格丽德·奥拉瓦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挪威
语言: 挪威语
上映日期: 2011-08-31(挪威)
片长: 95分钟
又名: 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奥斯陆(台) / 奥斯陆,八月末尾 / 八月末的奥斯陆 / 奥斯陆,八月未央 / Oslo, August 31st
IMDb链接: tt1736633
奥斯陆,8月31日的剧情简介 · · · · · ·
安德斯(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Anders Danielsen Lie 饰)即将从戒毒所完成自己的戒毒计划,戒毒所在乡下,所以安德斯已经被憋坏了。作为戒毒计划的一部分,安德斯可以从戒毒所里出来,来到城市里,为一份新工作面试。但是安德斯并没有按照计划去工厂面试,而是呆在城市里游手好闲地到处乱逛。他贪婪地盯着大街上的人,因为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 人了。
时间渐渐地流逝,进入到了午夜,八月也即将过去。那些往昔如影随形的记忆再一次侵袭上安德斯的心头,让他既痛苦又无奈。可能,伴随着黎明的到来,奥斯陆的八月的结束,新的生活也会随之前来。
本片入围2011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
《奥斯陆8月31日》下载观后评论:
2010年秋天,我从长岛的寄宿学校逃了出来,把自己关在法拉盛一个华人家庭旅馆,住在木板隔出来的,除了单人床什么都放不下的小房间里。每天天没亮就睁开眼睛,盯着天花板,听着隔壁的呼噜声。直到听到隔间的人都起床离开了旅馆,我才起身。白天,我就在街上闲逛,啃几口超市买的面包,看着来往的人。晚上,我回到房间,电脑也不打开,手机也不看,就这样呆坐在床上,听着又有客人拖着箱子来了,想象他们的样子和性格。就这样过了一周,终于有一天晚上,整间旅馆就我一个客人,连可以供我想象的人都没有了,于是,我开始听自己的呼吸声,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第二天一大早,我去理发店让师傅给我剃了个光头,拉着行李箱,坐上了回长岛的火车。//喜欢这样的电影,音效、镜头、演员、剧本都很棒。是一部允许观众跟主人公一起探索的影片。

最终选择死去不止是因为无法控制的欲望,更多是对自身认知的失真,他无疑是对回归社会抱有一定的幻想,他曾经尝试过自杀,抱着石头沉入河中。能够浮上来只能是缘于他放弃了。因此他会在咖啡馆偷听别人的谈话,那些关于琐碎的日常与空洞的幻想,他发笑了。他的所有的融入社会的尝试都以失望告终,周遭环境一次次的将他击倒,最后将他击垮的是曾经给予他希望的前女友,他渴望同她和解,永远打不通的电话最终昭示了他所有对生活的无力。终于他抛弃了所有的对自身的期望,认清了自己烂透了的人生。他最后的去感触生活,去俱乐部跳舞,结识年轻女孩,被邀请下水池的那一刻他内心挣扎过,他明白这一切远远不够没有什么可以救赎他,他等不来想要的,死亡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他还在死之前弹了会钢琴,真是个romantic suicide。

听到陌生女孩大笑的谈论着自杀后的某某某变成怎样,他也会心一笑,不知道这笑意味着什么最后看在泳池边他的表情变化,他真的有过瞬间的幸福感吗?旁人都是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的,在屏幕外,更不可以,只是在看到主人公拉上窗帘,阻隔住屋外的灿烂阳光时,我才能了解他的迷失与绝望,就像对话里那样“如果从外界来看你的生活,如果有时间,像你这样,每个人都会沮丧。”“但我看到快乐的人,他们是智障”也想起《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台词:“我们都有权利不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只是,这里的不和解,带来了无尽的孤单,孤独的游走在奥斯陆,最后孤独的离开最后还要说,北欧文艺片咋这么闷呢,看得我都感觉超级孤独,还有些看不懂,要不是结局为男主唏嘘感叹,我可能真会给差评了?但游走这一日,最后还弹起了绝曲,不得不说死得还是浪漫啊

8.5/10 Existentialism; 生命无意义,三种对应的方法:否认 - 哲学死亡,接受 - 获得真正的自由,以及literally自杀;音效设计配合镜头与视角的,变焦镜头视觉化主角的注意点变化,电影主要部分深入主角情绪变化直到他做最后决定;开头结尾几乎对应的静态图像、房间内的照片布置,象征记忆;集体回忆与个体回忆的complexity在开头的voiceover中被带出来;作者伦又一例证

太细腻太温柔也太残酷,其实在我看来无关毒品。Anders和第一位朋友的对话可能是我本人,咖啡馆人类观察太真实了。还是那句,人生根本没有“走上正轨”这么一说(看的时候在想,可能是北欧写实版马男)止步在北欧夏季的尾巴,现在看来居然觉得也是一种希望...城市夜晚街道的每一镜头都浪漫又残忍戳爆我...许愿想要在oslo夏日午夜天蒙蒙亮的阳台裹着毛毯喝啤酒再刷!!

戒毒回归社会的艰难过程,不仅和家人,而且和朋友也有罅隙了,而且越来越难面对因为吸毒而失去的六年。不过谁都有烦恼吧,男主角看似美好的朋友,不也是充满了烦恼。不过很可惜最后男主还是觉得无法再融入正常生活。导演受新浪潮影响很大,诗意的镜头,诉说了对Oslo这座城市的爱,特别喜欢男主坐在咖啡厅里听着周围的一切,做白日梦的,还有男主画外音诉说自己的成长的一段。

2012-08-24和男性友人压马路聊天的片段真是太好了,每一句话都无比契合我的想法,仿佛是自己在和友人聊天。片头每个人的8.31串起的片段也很喜欢。内心描写细腻动人。后半段不停出入各个party场所的片段开始有些疲软。第一眼看男主以为是少年,才知道原来是79年生人。喜欢男主。(挪威语是不是有点像瑞典语!?
奥斯陆最后的夏天,在自行车后座上,温柔的烟雾里,骑行,那一段拍的真是美极了。温柔极了。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挪威首都奥斯陆是一个骑行文化非常发达的城市,从硬件到软件都对骑行很友好,还有一本专门关注骑行文化的杂志,叫《Bikevibe》。还看了一部挪威高中生谈恋爱的片子,许多信息就这么串起来。
寂静、哀伤、又如此诗意和人性化,这便是[奥斯陆8月31日]。除却运镜剪辑上的一点小毛病,提尔在有限的技术资金框架内进行了一次十分有效的抒情,让这个陷在记忆泥淖里的主人公显得可以理解。人生有时偏离轨道了太多,一切希望都泯灭了。一睁开眼睛,夏天都结束了呵,狂欢的人都走掉了,剩下一声叹息。
编导用平静克制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个戒毒青年的一天,8月31日的奥斯陆阳光明媚,但是电影阴云密布,当男主戒毒成功后,他相信生活会重新走上正轨,然而面对亲人、朋友,以及曾经的情侣却找不到归属感,游离在人来人往的大街小巷,他剩下的只有强烈的孤独感,最终走向了一条心已死的不归路。★★★☆
只有丧才能拯救(感同?)丧么?利用电影文本式冷静述说和定格照片式场景切换,以足够的时间和理由进行自我漫游,这种分割裂开的观影其实是有意地制造第三者视角,在间隙与影片对话。非常吃克制平和安静流淌着丧的这套,在异乎寻常的平静中描述探讨关于生和选择的意识形态。两个提尔导演都还蛮疯的。
這是絕望的故事,也是導演擅長的傷痕創作。勒戒過後,沒有教我們如何生存,友誼情感喪失,關係一切破碎。8/31對他人的記憶是如何,開頭蒙太奇影像,看似豐富一天,對主角卻從企圖自殺開始,失敗絕望,無法立足,最終回到屋子,一人孤獨於屋,鏡頭慢zoom,拾起舊路,重回讓他破碎一切的開始。
22.从盲视来的,更喜欢盲视,果然我还是不喜欢悲伤的故事。看完心塞,被男主迷倒,所以完全无法理性分析这部片子。惊艳的纪录片式开篇,我觉得,是我看过最好的片头之一。之后归于平淡的剧情和叙述,故事不新鲜,相比讲出来的,其实藏了更多,不妨碍完整性,好。男主笑起来真好看,完全被圈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