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我们的父辈 第一季 菲利普·卡德尔巴赫
五个挚友及他们之间重逢的约定。五个年轻人在他们青春时代即将结束时加入了战争,他们完全不知道,战争究竟对他们,对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前几天
五个挚友及他们之间重逢的约定。五个年轻人在他们青春时代即将结束时加入了战争,他们完全不知道,战争究竟对他们,对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前几天:五位童年时代的朋友在柏林相约,相互告别。对纳粹有着信仰坚定的德国国防军士兵Wilhelm(Volker Bruch饰演)了;也成为了一名士兵,但对纳粹抱有怀疑的Wilhelm的兄弟Friedhelm(Tom Schilling饰演);对纳粹嗤之以鼻,渴望成为电影明星,热爱生g饰演);对纳粹嗤之以鼻,渴望成为电影明星,热爱生活的Greta(Katharina Schüttler饰演);对纳粹同样抱着坚定信仰,励志成为护士服务人民和元首的Charlotte(Miriam Stein饰演);还有曾绝望说服父母,最终离开德国的犹太人Viktor(Ludwig Trepte饰演)。当命运将他们拆散之前,五个年轻人度过了最后几小时的平静时光。《我们的父辈 第一季》下载观后评论: “我们是五个朋友……” 这五人的故事结束在它开始的地方,就像德国挑起的二战结束在它开始的地方。这部剧太扎心,揭露的不仅仅是战争的残酷,战争时人性的泯灭(战争的哪一方都一样,且war brings out the worst in people,从不忍开枪到杀人如麻木),还有战争的煽动性(感觉战时人们对于对与错 和 忠诚与否的划分跟和平时期是很不同的)。战争和暴乱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一开始我们为祖国而战,后来我们为同伴而战,那如果同伴都死了呢?” 多残酷多悲哀啊,再不想打仗也要继续打,对战况再悲观也不能把这个观点说出来,多少家庭多年教育出来的男孩,几秒钟“biubiubiu”就可以都死光。战争真是有史以来最惨无人道的事。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是一种福气,要珍惜,希望它能持久?
一部能让我梦里继续嚼着滋味的片子。没有爽感,没有多少刺激感,没有温情,也没有那么凄厉。德国出品一如既往地低调深沉严肃,极具磨砂质感,不像老美那样高调激情。这片子减免了渲染和夸张,更像是一首朴实冷冽的战争叙事诗。五条主线叙述着在我们这代人眼里难以想象的并不普通的沉重人生,以小见大折射出那个年代的无力感、命运弄人——你以为再等等就能见到一切结束的曙光,可也许却是生命先结束在了一切结束的终点前。如片中士兵所言,参与这场战争时就一直是在等待。各人卷入战争洪流中退无可退,一旦拿起枪,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另,德国军装真的好帅,兄弟俩穿上军装仿佛换了一个人,这种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男人味真是让人上头。劲好足。我食髓知味,且看到其他美少年都有点提不起兴致。)
非常好的二戰題材電影,對於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真摯,五位好友的命運令人唏噓。看完以後充滿了一種感覺:就是個人的命運在時代的洪流面前,簡直是脆弱無比。誰都逃脫不了時代洪流的挾裹,這就是普通人的悲劇之處。但是即使如此,我也看到了很多人性的善,即使是浮游,也有反抗時代的願望,也可以遵循自己的意志。這不是做一個懦夫還是勇士的問題,而是如何應該過好這一生的問題。任何處境的背後,都是對一個人三觀的極大考驗,你究竟有怎樣的信仰?你究竟想要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你究竟該如何面對殘酷的現實?非常好的電影。而且這算是我看過的第一個從德國視角拍的二戰片吧,非常好。德國人自己能拍出這樣題材的影視劇,足以説明他們早已能夠正視自己的歷史,這是一個令人尊敬的民族。
非常好的战争电视剧,从德国人自己的视角描绘二战,五个主人公,五种不同的人生,其实他们都是善良的人啊。弟弟friedheim这个角色真令人心疼,最善良不喜欢战争,却被战争扭曲成为一个战士,最后为了让愚蠢的新兵醒悟牺牲了生命。哥哥曾经是英雄,却最终和弟弟一样厌恶战争成了“逃兵”。Greta为了victor做了小三当了明星却最终死在自己人的手中。护士也在迷茫中迷失了自我幸亏当年救过苏联女警得以保全。战后德国人其实也都是受害者。只有真正的纳粹突击队长反而逃过了正义惩罚。哎,这就是战争啊。整体剧集水平很高,各条故事线既有交集又相对独立,毫无乏味,尽显人生百态。从故事的完整性和涉及到的视角丰富性来说,这水平可能比当年的兄弟连更高一些…神剧啊!
一口气看完想写点什么却又不知道从哪里写起,五个人的开始却不是五个人的结尾。各自从五个个性迥异的好友视角去看待一场漫长的战争。千人千面,职业年龄种族等,每个人看待战争的视角和感受都是不同的,二战的片子很多,但无非都体现了战争的残酷。这种残酷细化到每个人身上,本质就是对所有人的一场屠杀,没有胜负。战争总是会把人最坏的一面展现出来,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有些会怀疑自我,怀疑战争,会麻木,会享受,会迷失。弟弟的变化感觉是战争中非常典型的一类,最后的最后根本回不去。总觉得经历了一场战争的人,身心都会被狠狠地砸碎,被破坏掉。之后再粘起来的,救回来的,也是有裂缝的。
故事从二战前夕五个人小酒馆相聚开始,到最后剩下只三个人在破败的小酒馆重聚结束,看完感觉真的经历了一段二战的人生。从刚开始由柏林向莫斯科逼近,到最后反向柏林推进,每一步都能看到二战真实的影子。战争引出了许多人性丑恶的一面,但依然有光辉的地方没有磨灭。本以为几个月就会结束的战争,最终持续了几年,改变了五个人的人生轨迹。宏观上战争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峙,微观上却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生。战争对人生造成的印记,想来一生都无法消除。真实故事改编总是更能引起共鸣,德国人自己拍的电影来警醒自己,希望都能以史为鉴,不必再有另一代人经历这样的事情。
想到了最近的中印冲突,战争的残酷性远超出了我们最近几代人的想象。改开40年以来,国家日益变强,滋生了很多暴发户和暴发户心态,面对中印冲突,主战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我想这也是暴发户心态,强大了以后总有将偏弱的国家民族踩在脚底的法西斯心理。当然“犯我中华,虽远必诛”的观念,身为共产党员的我无比认同也愿意去用生命呵护,但是打心里希望世界和平,小大小闹无可厚非,蹬鼻子上脸的事,违背了我们这个国家的体面。当年的希特勒也想不到德国铁军会深陷苏联兵败如山倒,所以历史总是能站在正义的一方,所谓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应是如此。
2020.6.14 周天 多云 23:10 一个下午看了三部曲,没办法不给高分。看二战的片总会让人低落,而这一部从德国角度来。五个好朋友,五个人生,看得心痛,每个人都失去太多,战争让军人的他们从英雄变成被人唾弃,可怜的犹太人被屠杀,最后幸存的维克多没了父母爱人,威廉死里逃生得以活到至今,夏洛特也是从攻陷战地医院的苏联军手里存活下来,如果没有之前她告发的莉莉安拯救,就是被他们强奸然后枪毙的命运吧。被枪杀的她还有战死沙场的他最终没办法在柏林五人重聚。战乱之中,能活下来,已是最大的不易。
哥哥:一开始我英勇杀敌以为自己是英雄,后来我知道,我只是个混蛋。我不想再为这场没有意义的战争提供任何服务。弟弟:我知道战争只能看到人最坏的一面,我无法左右潮流,我抗拒过,但是我失败了。我只能选择把手上的事做好。即便这是很坏的事,终有一天我会勇敢地去赎罪。(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既客观又克制的处理手法,写实到纪录片级别的临场感。呈现了一场无法拒绝的错误战争洪流。以及处于洪流中出现的五种人生变量。如何用正确的方法面对逆境。弟弟的答案或许值得参考。
真的爱上汤姆希林了,演得太棒了!弟弟看起来最柔软其实是最坚强的,他从一开始就看清了战争的本质,从不主动参与行动到后来杀人不眨眼再到结局为了年轻人能活下去坦然赴死,他最终是得到了解脱,反而哥哥才是一开始对战争抱有幻想的人,幻想破灭时内心的责任感压垮了他…Greta真的好美啊,有点点像小玫瑰。最恶心的就是那个盖世太保,然而这种机会主义者往往就是活得最好的人,无论哪个年代都是
德國人觀點下的對俄作戰,影片的第一集比較穩健,後面就很攏統糢糊,在多線同步發展的拍攝手下,顯得各線劇情時常飄忽不定,常常一條線的敘未完就飄到另一條線去,反復游離未能將各線有條不紊地敘述清楚,使得刻倩有支離破碎之感。德國對俄國之戰,實非戰之罪,若非遇上隆冬,則結果必使世界天翻地覆地改變;戰爭使人性發生許多意料之外,五個人的改變甚且觀者都無法瞭解其因。
有国家反思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苦难与改变,有国家探讨战争对人性的抹煞,有国家赞美战争的伟大胜利,有国家歌颂战争中领导者的英明指挥,有国家重现战争的宏大场景。无论是战胜者还是战败者,命运都被战争紧紧锁住。周总理曾对田中角荣说,战争的责任是日本军国主义,日本人民本身也是受害者。想起来,恐怕也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他一直清楚得知道战争是什么,并消极地反抗过,但没有用,他们没得选择,只好和战争妥协、合作、低头,然后变成一个清醒且冷血的战争机器。他从头到尾都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战争的失败与胜利都和他没有关系,对他无所谓,所以最后他才冷静且清醒地赴死。无论如何都将一死。战争失败,他必死,即使战争胜利,那个他也死了。喜欢弟弟这个角色。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