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共有八集,描述日本核灾后人心惶惶的关键七日,并分别从政府、企业与冒险犯难的现场人员观点出发,透过严谨的资料搜集,真实还原事发经过,并尝试解答一个问题:“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日本宫城县栗原市发生九级大地震,震度最高到达7级,距离三陆海岸130公里范围皆受重创。日本多个岛屿变成一片破瓦颓垣,一小时后,海中卷起15米高的海啸,瞬间吞没福岛核电厂,但那只是噩梦的开端。这场地震让核电厂的冷却系统失灵,危险重重,局面完全失控。
《核灾日月》下载观后评论:
6/10。缓慢的叙事节奏不断重复着上层和现场行动的僵化,无知的技术官僚层层上报没有缓解事故,鲁莽的首相到核电站视察却被谎言包围,错误制止腐蚀性海水的注入,站长吉田疯狂为反应堆供水、排气,安全壳的压力度数仍然不断上升,很快现场建筑猛烈震动,看到深灰色的烟团从反应堆的厂房上升起,工作人员为活命不得不撤离时,首相勃然大怒,被羞辱的吉田只好背对摄像头、露出短裤饶痒作为反击。比起《切尔诺贝利》,日本的减压方案少了许多悲壮,手动摧毁反应堆的人员用仪器测量辐射超标后胆小逃离,主动请缨的老年人显得无奈,最终举国之力的救援也只是直升机参与注水,缺少了救灾奋斗者牺牲的感动,而吉田合理、减少伤亡的举措,代价是核事故升级。出于成本有限,海啸冲垮房屋和围墙的水特效明显虚假,过多用漆黑画面和放射性尘埃的脏绿色调营造恐怖感。

役所广司演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站长吉田昌郎,2013年7月9日去世,终年58岁。他的事故后证词,以《吉田证词》的形式发布。日本私营企业东京电力公司也公布了自己的《福岛核电站事故调查报告书》。记者门田隆将采访了90多名事故处理人,结果发表在他的书《濒临崩溃: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幕》。本剧根据《吉田证词》、《核电站事故调查报告书》、《濒临崩溃: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幕》改编。如果这些在第一集就说明,我可能不会继续看下去。
第四集,东电的人去失踪的四号机操作员桐原光希在青森县陆奥市的家里报信。青森县跟北京处于同一纬度。他家是电视剧里常见的那种日本木头房子,3月11日,人穿着春装,客厅、厨房、餐厅的门都打开着,使用一个挺大的不知道用电还是用气的取暖器。就是这样的浪费才需要在地震频发的地方修建核电站,最后酿成大祸。

和看切尔诺贝利纪录片的感受完全不同,这种级别的核灾,进行核灾控制和救援的主力居然是东电一线员工,一场可能毁灭日本,波及世界的核灾,政府的反应和东电高层的反应迟缓、充满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都想找托辞以免责。东电员工灾难发生时的第一反应也是先找安全手册,但这样级别的事件,安全手册并无处理规范,一切需现场灵活指挥,且光靠东电力量有限,他们也很少向外界发出求助信号,最后事件逐步升级到近乎不可控的阶段,政府才安排近卫队大批前往福岛救援。看了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在我们国家,发生大灾时,国家和军队的动员力和行动速度是非常强的,为了国家而献身是理所当然的叙述,而这部片的日本人重小义,轻大义,每个人的命都重要,都不要轻易牺牲,如果控制不了核灾,那是没办法的事……现在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再次体现了这一点

满分佳剧,不仅力求还原史实,对人物戏剧化的处理也是非常克制,整部剧缓急节奏把控得十分恰当,扣人心弦,8集,没有一分钟是多余的,不会觉得冗长。役所广司和Nobi Nakanishi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影片非常细腻地展示了灾难中的每一个工作细节,同时对人性的刻画也是相当丰富。日本可以拍核灾反思片,韩国可以拍政治反思片,我们什么时候能拍出这些真正有价值的影视作品?看看现在电视里、电影院里充斥着的垃圾,厉害国的影视从业者真应该为自已感到羞愧。评论区有人说:最后没想到还是要对美国爸爸表扬一番“,难道得到别人这么多帮助,不应该感谢吗?我国从日本得到的捐助最多,什么时候感谢过日本人?谁教育出来的不懂感恩的家伙?自已栓好!

全剧几乎没有女性,除了光希的母亲和妹妹有几个镜头,其他全是龙套,这是一场男人的战斗,全明星老戏骨还原灾难现场,拍的很感人。首相身边的核专家也是一问三不知,反应的非常真实,原来砖家叫兽哪个国家都有。但有人说是洗白之作,话又说回来,我们所知的福岛核事故的种种人祸,也不过是我们国家的片面之词。我们不在现场,也不是专家,尤其是对日本的特殊情感,极有可能造成对事故的不客观报道,千篇一律的同一种声音在指责日本,这本身就有问题。抛开事实真相,只当一部虚构的电视剧来看,的确拍的非常好,没有什么宏大的场面,海啸的特效也做的不是特别好,大部份场景都是在办公室,却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各位老戏骨也是演技精湛,值得五星。

最后一集才是重点,讲述从1950年代日本战后恢复经济需要大量能源,建造福岛核电厂
,却在40年后,亲手拆除这个“未来”…并且2011年3月11日地震海啸事故发生后,直至现在2023年日本仍未解决,并且决定8月24日不顾全人类反对向海水里排放核污水。
虽然敢拍出来已经是勇气,并且剧里呈现出东电一线员工奋力处理核泄漏,成立“老中青”敢死队开阀门放气,为防止氢气爆炸后反应堆爆炸,不顾政府面子毅然决定注海水降温冷却,厂长吉田表现出的决断和后来留下宝贵记录都在为世界做牺牲和贡献,但也改变不了既成事实,美国撤离全部居民就已经证明辐射的伤害,往后,只能共同想好后面怎么妥善处理。

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地震泄露后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努力阻止事态恶化的故事。虽然都是大天灾面前各方势力相互掣肘,但是剧情推动上没有之前的《日本沉没》来的有趣,反而将很多篇幅用来安排在现场人员如何调度,如何到达现场,如何搬弄机器,毕竟这是个电视剧而非纪录片,看久了有些乏味。事实如何不太清楚,不过至少这个剧呈现的效果是,虽然前期有些许的互相扯皮,但各方势力实际上都在为稳定局势而努力,后期大家虽然都想努力但很多事情无能为力,尤其体现在东电工作人员和自卫队,的确算的上尽人事听天命。不过最后一集用小半集的旁白来讨论经济发展与能源、环保以及大自然等问题,又显的有点中途半端。
7分
比当年的《切尔诺贝利》要缺些震撼感,但面对相似的灾难,人们的无力感和挫败感都是相同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之深远,直到如今依然威胁着附近的海域和土地。日本也许真的会完蛋,如果当时反应堆爆炸的话。
卡司是TOP的,最后向家人道别的一段还是看哭了我。无论是日本人还是苏联人,面对核问题,总归都有想守护的也有不想失去的。美国虽然后期帮助了日本,但相信日本也能看到自己那微弱的话语权有多么可悲。
感谢祖国足够强大,不用时时仰人鼻息,也请保护好我们的核设施,让它们只带来福音。
看了真是又急又气,每个环节都磨叽,一线聚集那么多人 但对应措施又慢又无用,没有专业知识判断力 分析力 也没有数据不了解情况无法反馈 也没有请外援,首相问不来情况被动的也做不出决策 领导也都是一问三不知没有什么作用。对待核危害的意识也还不如几十年前切尔诺贝利。整一个大无语 虽说是天灾地震海啸导致的起因,但事故等级完完全全是被人为处理耽误加重到不可估量的危害。他们是没有科学家核专家的吗?那么争分夺秒的紧急情况 还在慢吞吞的注重礼节对话慰问 以及从容的等待通知天降办法吗
该剧共有八集,描述日本核灾后人心惶惶的关键七日,并分别从政府、企业与冒险犯难的现场人员观点出发,透过严谨的资料搜集,真实还原事发经过,并尝试解答一个问题:“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日本宫城县栗原市发生九级大地震,震度最高到达7级,距离三陆海岸130公里范围皆受重创。日本多个岛屿变成一片破瓦颓垣,一小时后,海中卷起15米高的海啸,瞬间吞没福岛核电厂,但那只是噩梦的开端。这场地震让核电厂的冷却系统失灵,危险重重,局面完全失控。
讲明白了事情发生的过程,总体还算比较客观。能看出日本这种体制在应对这么大的危机时候还是有很大的不足。放在中国48小时内各地解放军、消防战士都会驰援灾区了,而福岛现场前七集都是那些人在孤军奋战,直到最后一集才得到帮助。海拔低的地方在地震海啸频发的国家还是不适宜布局核能,而且应急预案里居然没有最极端的情况下怎么办。而官僚体制导致的上下沟通障碍,应该是各国都会存在的问题。那些一线工作者悲惨的后半生没有描述,只讲了站长癌症爆发,其实比他遭受辐射更严重的人有的是。
虽然也有观察高层人员应对国难时的反应- 包括但不限于甩锅,但我主要还是以科普为首 - 也确实看到了一些稀有知识。日本会有核废料这样物质的存在的起因包括:有些人通过科学研究看到了其他人看不到的、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新路子,然后另一些在决策上非常灵活的人决定相信他们。过程比较麻烦,因为发生了没有先例、没有可以参考处理方法的灾难:地震带来海啸导致断电引发核反应堆爆炸。最后让天下万物各得其所的大自然与核废料两两相望,科学:我警告过人类放射性剂量的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