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镰仓殿的13人 吉田照幸 末永創 保坂慶太 安藤大佑
该剧以伊豆国豪族北条时政的次子、镰仓幕府第2代执权北条义时成为日本实际执政者的故事。该剧得名于镰仓幕府设置的十三人合议制。《镰仓殿的13人》下载观后评论:好过真
该剧以伊豆国豪族北条时政的次子、镰仓幕府第2代执权北条义时成为日本实际执政者的故事。该剧得名于镰仓幕府设置的十三人合议制。
《镰仓殿的13人》下载观后评论:
好过真田丸,幸村太过完美,被局限在悲剧中化作大英雄,不像义时,被历史塑造得更有堕入心魔的邪气,哪怕再无私心,也因手段的冷冽残酷被逼入修罗道。赖朝之后,三谷为义时画了一条长而缓的弧线,让他变得难以琢磨、不近情理、冷血到令人生理厌恶,小栗旬把这一切收束为侧面低头这一体态,拒绝沟通,并囊括所有的不信任感,这是修罗道无法回头之人内心外化的丑态,雕刻师便以此作了鬼像取代佛像。最后笔锋回转,弧线化作尖锐的角捅穿义时胸膛,才让人发现原来他从未变,残酷来自于永远无法获取安全感的“死脑筋”,借由赖朝种下的果,好让义时躲在大义之下作简单而又激进的杀戮决策。佛教布下捕兽钳留出修罗道区分人道,这正是整个剧作的武士道/日本文化内核的承载——极致的道义-手段之矛盾,而哈姆雷特在人道之前就已然落入困境不知所措

后转长评。比三谷幸喜另一部大河剧真田丸好看(好笑且燃);片尾观光介绍一如既往有趣;ep1就杀小孩真难受;ep15诛杀大直男功臣兼最大势力御家人上总介,很震撼;ep20,义经死前召见北条那段,BGM很棒,氛围拉满;ep22,中断,八重为救小孩意外溺亡。小栗旬姐姐打扮成百姓突访消沉的小栗旬,以及本集后半段被派去当小栗旬续弦的比企家侄女造访小栗旬一段,还有更往后,金刚为了保护鹤丸和别的小孩动手后被拉去道歉那段,都有莫名感动;ep23,难得又出现了的色眯眯的镰仓殿还是很好笑的;ep25,全集讲源赖朝坠马过世前,处理得非常有趣,忙忙碌碌神经兮兮,不煽却自带感伤,让人唏嘘;ep31开始,二代目赖家突然病倒后,剧情变得非常沉重(特别是去查了源家三代绝嗣的相关历史),而且还跟ep1一样杀小孩(ep32展开)

三谷幸喜写得最好的一部大河。如果以权谋来看待这部剧角度就错了,三姑写的是残忍又多彩的宿命轮回。
就好像源赖朝推翻了平家的暴政,可这路上双手沾满了上总介的血、源义经的血、木曾父子的血;就好像北条义时继承了赖朝的理想,却残杀比企家,畠山父子,和田一族,他谋杀源赖家,纵容公晓刺杀了源实朝。执权者背负的是黑暗和噩梦,是这条路不争则亡,每个人不得不残忍,胜利者不是因为什么正义,而是先一步把灵魂卖给魔鬼,挡在这条路上的每一个昔日过命之交也不能放过,神挡杀神佛亦可杀。
三姑先把每一个人都写得鲜活,再残忍地让他覆灭于权力倾轧,这就是权力发家之始——没有愚者,没有弱者,甚至没有谁的覆灭是因为正义战胜邪恶。夺权是一条深渊,就像为义时造佛像的僧人说“你原先的脸上有迷惘,那是一张有趣的脸,现在没有了,可真是无聊”。

八重的剧情真是看得我好痛苦,每次一到她两倍速都嫌慢;从历史的角度看,日本人的吃穿用度宛如还在我们春秋战国时代水平,文斗没有谋略武斗没有兵法,两者大部分都是靠不讲武德先发制人,战争也像是村斗,只有最最后承久之乱逼宫那段稍微爽一把。源赖朝起势真是看得我莫名其妙,不懂为啥能这么多人追随他(也跟编剧有关,夹杂一堆不合时宜的插科打诨,人物塑造得就像是个贪生怕死又出尔反尔的小人),可他一死又发现后继者完全震不住场子,倒回过头来看还是没看出他有啥文韬武略能通向成功的,天皇这边想搅合场子,但所用手段,也不过是多边力量制衡反复横跳。。。剧本身还有个问题,老在死人前要狠狠煽情,煽情到人设全塌。第一次看大河剧,纯粹是为了小栗旬,也是最后一次了。但不得不说里面的演员阵容豪华,全是老戏骨飙戏,但凡剧本再给力点。。。

这部大河可以说是三谷大河的顶峰了,虽然剪辑上不如《真田丸》,剧情节奏上不如《新选组》,但整个故事的结构和完整度要比前两者好很多很多。这并不是令和的《草燃》,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镰仓殿。小栗旬已经是影帝级别的演技了。
这一路走来,宿命感很强,但其实也是悲剧与希望交织的。13人代表什么?我觉得除了一路走来为了权力失去的人外,更是一种无法独占权力施行恶政的约束。如果说义时精神上的父亲是赖朝,那么赖朝政治上的父亲就是清盛。三代人为了武家政权的草创与完善牺牲了所有。赖朝与义时,是迷茫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在所谓「坂东国家」的建立中,最高权力保护了一切,但也吞噬了一切。这就是宿命。幕府与国家的未来,只有在《御成败式目》和举世罕见的泰时仁政之下才会出现。所以也很可惜,三谷的泰时大河之梦最终没有完全实现啊。

上总介之死给我看得太难过了……之前最伤心的是宗时身死黎明前,但因为集数还不多,情感铺垫没有那么重,总体又一直快节奏又轻松明快,没有伤心至此……上总介死的时候真是太揪心了,他满心信任赖朝信任小四郎才甘愿做棋子,未想过自己是一枚弃子。死后找到那封孩童水平字迹的笔记真的把我哭成喷泉了,源赖朝你真该死啊!源义经没了又给我干成喷泉了……源赖朝你真该死啊!你对着颗头装什么深情呢?行吧看到和田义盛死了,小四郎你也该死……像是被赖朝精神夺舍了一样……结局有点无法接受,全程都设置得像白莲花一样莫名其妙走向权力巅峰的政子突然狠毒地了结了弟弟的性命,也太奇怪了,既然舍弃了她恶女的人设就贯彻到底啊,为什么女性角色就可以这么没逻辑啊纯工具人。好没劲的感觉,前面那么多好剧情都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喜欢的程度都降低了。

披着历史剧外衣的现代家庭伦理剧,前15集三星,15~25集五星,25集之后质量比过山车还癫。编剧似乎很想塑造出一个被权力异化令人扼腕的男主、探讨一些“深刻”的东西,但是看到最后只觉得除了男主,所有人都是毫无政治智慧和成长性可言的癫子。过度追求人情味猛灌鸡汤,让长期手握重权身居高位的角色为了袒护亲人上一秒大吵特吵下一秒含泪和解,围绕着权力与政治展开的故事却拍得如此儿戏,看完实在是没什么反思批判的欲望。对中世日本家系为主导的武家社会有所了解,看的时候更是各种出戏,这剧内在思维体系又儒又现代的,混乱不堪,然而儒家思想在日本被发展也是江户时期的事了。以及编剧是厌女吗?为什么这部剧里没一个吸睛讨喜的女性角色?把日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性政治家北条政子当成男主对立面的阳角来写堪称全剧最大败笔。
继《笃姬》之后间隔了十年看完的第二部大河剧,一开始纯是为了卡司去看的,结果越追越上头。以下涉及剧透。
关于小四郎,前期的他谁都想救,后期的他谁都想杀。可以说畠山那一刀下去,直接杀死了之前的小四郎。最后,一个男人叱咤风云了一辈子,到头来死在自己老婆和姐姐手里,也是令人唏嘘。
全剧我的两大泪点,源义经死的时候和第二任老婆离开的时候。当我百度到,历史上义时的孙子后来把三浦义村一家灭族的时候,算是第三个大泪点吧。我全剧一直默默祈祷谁反都可以,只有三浦绝对不可以。最后一集有吐露心声,可是还是毅然说出“三浦永远效忠北条”的时候,哇,如果这都不算爱。
最后,关于小栗旬。这个男人真的是,年轻的时候是个大帅比,老了也是个老帅比。演技也是越来越炉火纯青。我可能很难从他这个坑里出来了。
四星半。断续两年看完。1.果报之时,权柄的象征终于由义朝的假骷髅换做发髻间的小观音,才知原来十三人有另一番解读。2.本剧中最常用的情节模式,是钻入历史大事内部透视细微操作,层层叠叠展开所谓必然是如何由重重偶然造成,手段又是如何乖谬诡谲地背离其最初的目的。所有阻止阴谋发生的行动,总是适得其反甚至推波助澜。深陷权力漩涡中的小四郎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一步步堕入黑暗。3.三谷氏大河剧最佳。皮相看去虽都带点轻喜剧味,但不同于古沢良太之流对历史无兴趣亦无深解,只知把史实强行框入自己顺手的情节模式胡涂乱抹,三谷的历史重述,是在功课做足之后步步为营、但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精致推演。他谐谑包袱里包藏的,是颗严肃的悲剧之魂。4.观剧同时读了鬼君逐集分析的专栏,获益极多。推荐。
这个结尾设计的太绝了,我要打120分,不,200分。病发的义时让姐姐去拿药,同时说出了继续清洗皇家的计划,政子只得把药倒掉,让义时在忏悔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政子的演员中间有一段演技不好,这个结尾演技满分。这就是一个野心家的人生啊,日本从公家之世过渡到武家之世,就是由这样一位野心家完成的。咱们时候能拍一部司马家族列传呢?就从司马懿出生开始,一直演到东晋灭亡,分成好几部来拍,那会是一部多么波澜壮阔的史诗啊。南北朝一直是历史剧的空白,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能够填补这个空白的名作。无数英名在历史中猎猎作响,他们应该被铭记,出生在昏乱的世道不是他们的本愿,他们以那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也只是一种被强加的不幸罢了。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春迷梦中的后人,我们要心怀悲悯
“行至旅途中,富士之烟未能辨,云雾罩顶不散去,片刻不能见青空”。狩猎之日天未放晴,富士山隐约难见。源赖朝的和歌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第一代镰仓殿已然谢幕,理想的镰仓又在何处?政子当年因为源赖朝的高雅而倾心,但这高雅究竟是源赖朝的面具还是与生俱来的气质却众说纷纭。源实朝亦是高雅的,但这份高雅却预示了其前路之纷繁难觅。更多人都被挡在了富士山下未放晴的云雾中。三谷在情节上多次展示了镰仓内外人们各自的心声。走得越远,人越要拼命地自证、保持自洽。源赖朝吟咏和歌时可能是在吐露心声,但多年以来的生活经历已经使他不再可能肆无忌惮地抒发内心之感。最真的情感可能就是大姬对义高的痴恋,但那也已随其郁郁而终远去了。后来人们对大姬的追忆也只停留在其成天念叨的不知来由的祈福咒语上。
女性形象不是那么呆板,阿陆夫人、小四郎最后的夫人伊贺氏都有复杂的一面,她们不是单薄的恶女形象。尽管如此,其实还是透露出编剧的偏见的,总体上还是两分:充满爱、聪慧、默默支持男性/企图参与政治、恶毒但愚蠢。
充满慈母光辉的政子的形象总是让我想到哭泣的圣母,她不断失去孩子,对待家人、御家人也比较像传统意义上的母亲,年老的时候演员又还是一张年轻又光滑的面孔,所以我总是想到那些圣母怜子像。这个“子”也包含小四郎。
最后的结局好神的:
宁静的一隅,独处的两人,政子把药倒在地上,流泪看着小四郎痛苦地死去。
最后,平静下来的小四郎轻轻说:“姐姐”
政子回应道:“这么多年,你辛苦了”
屏幕黑下去了,演职人员字幕直接出现了,背景音是政子一个人连绵的、痛苦的啜泣声。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