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1920年,天津一武馆馆长过世,老馆长生前为了让儿子沈岸(向佐 饰)脱离武行,为其谋了一份银行的差事,决定让大弟子齐铨(安志杰 饰)接班。不料齐铨的种种新做法破了武行的规矩,引起骚乱。老一辈们请沈岸回来,意图用比武的方式逼齐铨退出武行。
《门前宝地》下载观后评论:
究竟什么是规矩?规矩由人定,谁掌权谁才有话语权,但谁也不能永远身居高位定义规矩。看完其实有些云里雾里,觉得导演既想让人看懂,又怕人看懂,结果就呈现出一场拧巴的规矩较量。徐导打造了一个人守规矩的武林净土,和现实的的境况也有些相像,看到总制片人和出品方,有点为徐导难受,徐导还是妥协了。
电影整体上立意很高,加的元素也很多,但是探讨得都不是很好,剪辑和演员的台词的节奏都很差,演员也没演出规矩的重要性,只看出了赌气斗气;对于女性力量,也是泛泛之谈,孟会长说“女性不能太成功”,但最后送走沈岸和齐栓的七奶奶也是女性,这岂不是矛盾了?向佐的打戏还是很好的,拳拳到肉,不是花架子假摆设,看得很是畅快;唐诗逸给我太多惊喜,打完架定格后的眼神有杨紫琼之风,比其他演员演得都好;还有演混混头头的李丹,演得人物很立体。

很少看到一部所有角色都没有成长变化的电影,除了仅有的爱情发展。
最基本的功夫训练学习的情节都没有,上来就打,角色还直接就变得更厉害了,没头没尾。
兵器一换武学升级,知道是套路招数原因,一寸长一寸强,但也不该这么懒图省事,总是让观众自己去体会,会让人烦。
武行规矩介绍了不少,但也没有人是冲着这些去看的,主食半生不熟,硬菜没特色食之无味,全靠小菜衬托,韩国国宴。
开头师傅的个人表演能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但真的好嘛?这也定下了整部电影的表演基调~~僵硬,装。
其实故事内核挺棒的。门派传承,家族传承,子女传承,行业传承,阶级传承。开始兄弟间的较劲,逐步延伸到生死对决,最终互相学习讨教,共同探讨武学。但拍的不好,很深的内容讲的很肤浅,感觉拍到后面是不想拍了,草台班子想快点结束,尤其那句台词“我不会”

是徐浩峰专门拍给公子哥儿向左玩票的吗?电影延续了师父的世界观(虚构的近代天津和臆造的传统武林)和风格,但各方面都有所不如,激情和想象都差点意思,有些镜头不太连贯,可能是为控制时长的剪辑。三角板打戏最出彩,动作和环境,涉及女二的部分都不错,两位男主不知是不是有演功夫片的底子,反而不如素人的怪腔怪调。本该有趣的设定是师兄弟一对武痴,谁输了都要求再打过,太粘了太赖了,超越了成年人严肃的世故恩仇,是徐浩峰故作沉重的规矩世界里难得的轻快。但这点意思被向左那只有一个表情的死鱼眼僵尸脸毁差不多了。其实我觉得向左的长相还算有型,只是气质太差,太在意静态的装酷,动起来就缺乏魅力。郭碧婷很美,但还是有明星感,和徐浩峰式的市井江湖不算兼容,加上那些受制于豪门的传闻,和本来就是丈夫的向左搭戏,竟产生一种性缩力。

为捧向佐顺带升级师父的电影,导演说套师父的模子,即“八斩刀猜到什么程度”。相比于师父塞了更多东西:现代化,阶级收编,有自毁倾向的人才与礼乐之间的矛盾,而西方和东方直接的武术冲突带来了新的套招设计。乐此不疲、多如牛毛的江湖知识点,配合内部蒙太奇展示出一种咬文嚼字的知识分子式幽默,不过执着于展示规矩的仪式魅力,到后面略感腻歪。枪的地位更显著,即徐导阐释的武侠类型的恐惧之一科技。片中也做了枪与武术共存的合理解释,一个断人前事,一个了人后事。结尾跟师父一样,多兵器巷战,彰显习武奇才即兴智慧以及八斩刀的无敌,可结论似乎还是唯快不破。本片不似师父的动作拼接,而是充斥着大幅度的摇镜头和移镜头,虽然调度都挺复杂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座位原因,看得人头疼。另外,开头雪地和中间暴风天落叶纷飞两个场面特别带感。

开场雪落庭院的布景和长镜头台词介绍人物关系的调度非常舒服,典雅肃杀,干净利落。和往常一样,徐皓峰非常执着于刻画武林中不可动摇的“规矩”“分寸”,这不仅表现在影片的剧情上,更外化在人物的动作中。馆长出行时周身对称的侍卫,武行会议上整齐方正的落座,高手过招间点到为止的精确……就连角色台词也力求简致,绝不冗余。对于秩序如此变态的追求俨然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徐式影像风格,不感兴趣的人会认为过于装X,喜欢的人则会觉得极有味道。正是因为如此醒目的特征,大决战的沙地对决一下子就把观众拉回到了《师父》的片尾巷战,仿佛旧梦重现。硬要说不满意的地方,我觉得是在追求招式简约的前提下,结尾的高潮一招制敌,正负立分,给人一种戛然而止,意犹未尽之感,着实无奈。

从《道士下山》里面,我察觉到“哎,凯子哥是悟出了点新东西哈,那种写实中带着写意,就好比,他用基本物理公式解释了为什么左脚踩右脚能够飞天的原理一样。”后来我看完《师父》才发现,这份“新东西”跟凯子哥不能说是毫不相干吧,至少也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浩峰导演是开创了一种,用我们土农民呢话“又装又故作高深”但又极其合理合规矩的武行电影风格。在这个赛道上,他如今是第一人,老实讲上个世纪那种拳拳到肉、飞天遁地的武术电影到如今的确式微。人的本质就像我的前女友,永远不满足。“所以为什么不给新鲜感一点点机会呢?”——当然这也是我前女友邀请我接受开放式关系被我拒绝后她的托词。anyway,我会去影院支持徐导的这部旧的新片。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

234/9/23,郑州翰林万达。简直是为向家夫妻量身定做的片子,向佐的臭脸反而对应上了影片中主角的气质。兜兜转转,徐导再次把叙事核心放回了《柳白猿》,柳白猿不再是柳白猿后,去哪都可以,而向佐离开了熟悉的武学体系后,方领悟原本不存在的“第四套拳”和刀法。男人幼稚,没经过事儿,需要江湖浮沉打磨,而女人聪慧,具备男人没有的天赋,徐浩峰《武士会》道「学拳,就是学女人,学小孩」,这也是徐浩峰始终不变的一种幻想。老人阴沉,女人更阴沉,明面上贵樱阴谋得逞,求一得二,浮沉归来的向佐想把双刀寄走,以示遵从父志,彻底离开武行,而郭碧婷再度留下,一番门前宝地的叙述显露政治野心,这是《笑傲江湖》和《倚天屠龙记》式的结尾,有心者自然能体会。
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正好人在天津,正好闲来无事,正好想做样子式的打卡一场电影,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徐浩峰,真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辅佐”电影啊,极端抽象调色的武侠世界是独属于徐浩峰的“传统”,立下的规矩中生出个不规矩,颠覆立新还是保守传承,腔调和分寸从头装到位(其的风格罢),但为了端住这范儿舍弃了太多,精心设计的打斗自然是好看的(唐诗逸的身段真美啊)但却是无头苍蝇的,其余则完全是利用一些固有的东西耍流氓,镜头摇的不知所踪,人物表面肃静实则内里轻浮,无论表演还是人物的行为都无法为转变提供充分的动机,郭碧婷和向佐动不动就要来一下“甜蜜的”拥抱,他那个僵尸脸我真一点儿不想再看…
安志杰演(饰:齐铨大师兄)武打片就看过不少,挺硬朗了得的。但今天看向佐(饰:沈岸师弟)的功夫也厉害啊!两位是是师兄弟,沈岸父亲是武行馆长,上天堂后安志杰接替馆长位置,向佐作为师弟,一直给别人的看法是让着他,他很不服气,之后和师兄安志杰展开了多次比武,可是规则好像不大公平,向佐要应对很多其他人比试才可以和师兄单打独斗。电影场面震撼高大尚,人强马壮,扣人心弦,打斗拳拳到位,刀刀“见血“,令人屏主呼吸,目不转睛,尤其向佐也很会武功,今后对他刮目相看。看来那个年代武行也不是省油的灯,总的来讲是一部超爽的功夫片,值得观看
没有人物,只有做派、武术和不肯直言。
除了票房失败,其他方面还挺成功的。徐皓峰在向氏父子那一窥传承于新义安的蔡莫拳。梁绍鸿首次公开八斩刀,教给了两个演艺界人士唐诗逸和向佐。南北武术圈,传统武术圈与现代搏击圈进行了友好交流,为导演下部作品奠定坚实基础。徐皓峰实交与神交的朋友拍了电影领了片酬,弟弟获得署名做导演出道。少爷和夫人公费恋爱,自称感情获得升华。安志杰作为中国星旗下硕果仅存的明星,再次辅佐,网大一哥好不容易拍部院线片。电影节去了,红毯走了,就是100来万的票房太寒酸了。公子,他们都让着你,观众可不让啊。
全片最佳唐诗逸,应该没人反对吧。近20年打得最漂亮的刀马旦了。会真打,而且打得好看,脸也好看。
郭碧婷很美,但是演技欠缺,少了那种味,跟《师父》里的宋佳差太多了。向佐打得还行,但是一直拧着眉毛,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全片算低配版的《师父》吧,毕竟演员差距摆着那。
不过导演也挺有意思的,以前觉得是专爱大男人戏的那类导演,但是他作品下的女人没一个弱者,而且拍女演员还都拍得怪美的。
我之前还担心郭碧婷上了年纪,以及唐诗逸能不能hold大荧幕的考验,没想到怼脸下来,还都是美美的。
还是得感谢佐少爷让一部徐浩峰的电影上映,甚至八天就上流媒体,让喜欢徐浩峰武侠片的人能尽快看到。调调还是徐浩峰的味,武行,规矩,继承,反叛,加上好看的打斗,还是可以一看。但是落实到故事上真的是一言难尽的敷衍,向佐的演技像个没感情的提线木偶,里面随便拉一个演员都比他强,让他做主演实在是太难受了,cg 感也很强。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徐浩峰感觉在这部片中运镜做的挺好看,而且也有点商业妥协,让打斗节奏变快了一点。唉,总之徐浩峰迷可以拿来解解馋,忍受一下佐少爷吧。#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