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爱》(I Am Love)和《更大的水花》(A Bigger Splash)的意大利导演卢卡·格达戈尼诺(Luca Guadagnino)即将翻拍1977年达里奥·阿金图(Dario Argento)的意大利经典恐怖片《阴风阵阵》(Suspiria),达科塔·约翰森(Dakota Johnson)和蒂尔达·斯温顿(Tilda Swinton)将担任翻拍版的主演。
1977年的《阴风阵阵》讲述了美国女孩苏茜来到德国一所历史悠久的芭蕾舞学院进修,结果在学校里遇到了一系列神秘事件、女学生接连遭到血腥残忍的杀害……经过寻访,苏茜发现这所学校原来是一群女巫的大本营,而自己将是下一个受害者!最终,苏茜杀死了黑魔女,逃出了魔窟。
据悉,卢卡·格达戈尼诺翻拍的版本将忠实于原作,故事仍设定在1977年的柏林,而为该片作曲的将是美国当代著名极简主义音乐家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他曾为卢卡·格达戈尼诺的《我是爱》创作过电影音乐。
虽然没有正式公布,但是显然达科塔·约翰森(Dakota Johnson)将在这部片子里饰演女主角苏茜,而蒂尔达·斯温顿(Tilda Swinton)则将饰演芭蕾舞学校的校长。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卢卡·瓜达尼诺 第24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最佳科幻/恐怖片(提名) 第34届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摄影(提名)
《阴风阵阵》下载观后评论: 4/5 --- 2018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入圍 / 形式與內容兼具的佳作,邪門恐怖片新經典。1977年東西德仍處分裂的年代,電影不僅探討邪門女巫(嘆息之母)的降臨,並以極女權方式批判、恥笑父權,也影射納粹/極權的醜陋。1. 魅惑蠱惑人心的舞蹈好似向Pina Bausch致敬。2. 不寒而慄的運鏡及剪接,zoom-in運用得宜。3. 冷冽寫實的色調最後轉成濃郁血紅色。4. Radiohead主腦Thom Yorke操手配樂。靜觀近年來Luca Guadagnino的作品(I Am Love / A Bigger Splash / Call Me by Your Name),可謂彈無虛發,商業與藝術共存。
统治女性一生的生理恐惧、性恐惧、生育恐惧、衰败恐惧、死亡恐惧等集体无意识的杂糅和外化,如同贯穿全片的痛苦喘息及狂热舞蹈一般激烈又令人晕眩。女性对自身生理的恐惧被投射为幻光、痉挛及淋漓的鲜血,对性的恐惧被投射为尖锐锋利的肋骨刺入肉体,对胎儿异化的恐惧被投射为断肢及身躯诡异的扭曲,对无法忤逆逃脱的社会意志的恐惧被投射为邪教及献祭,对衰败与死亡的恐惧被投射为不人不鬼的干瘪同类以及妖魔化的黑暗力量。当影片高潮时女主在一片尖叫与血红中虔诚地唤出一声“母亲”,整部电影隐含的核心命题昭然若揭,这些恐惧最终被母性的权力所规训,二者融为一体。
为啥分那么低??想看很久了 但是今天听了POALOF粉丝的podcast请来的一位gothic专家又推荐了一次 就赶紧看了 简直modern time classic 装置艺术一般的电影 看完这部确定Luca made my “喜欢的导演”名单 明显的个人风格延续到了这个复杂精美的惊悚片里 Luca说得好啊 想让这个电影的感觉是从一个噩梦中醒来, ‘but wanting more of that nightmare’. 现在真的很希望老席也能拍一部恐怖片了哈哈哈 虽然没咋看懂 但肯定会重看的 然后再去看看77年的那个
翻拍自1977年版《阴风阵阵》,做了内容和情节上的彻底颠覆。影片并不算是一部恐怖片,反而更像一部现实题材纪实电影。作为一部恐怖片略显枯燥,作为一部纪实片很有表达欲和隐喻的。影片一共分六幕加尾声7个部分,单拿出其中任意一部分都可能成为经典,但是当所有的部分混在一起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影片涉及到政治、意识形态、女权、母女情、爱情等多方面,想要表达的很多,但是都没有深究,有些浮于表面。影片的配乐超好听。第六幕叹息一段令人惊叹,强烈的红色调勾起人的视觉刺激。暴力、血腥在仪式上发生,叹息之母苏茜觉醒,这一幕绝对可以算是经典片段!
难以填充的暗黑美学和政治隐喻,造就了新时代邪典电影的王冠。瓜导几乎不曾流露出任何取悦观众的倾向,前五幕冗长的叙事和晦涩的隐喻几乎令观众的兴趣难以维持,但又时不时祭出一段mindfuck的蒙太奇来刺激他们的神经。终幕与先前的冷峻和压抑不同,是彻底放飞自我的恶魔降世,看似强行的反转其实展露了导演一反常态的目的:他绝对不是以讲一个迎合观众的“好故事”为志向,氛围和隐喻的塑造都是一次癫狂而恣意的艺术表达,也就是说,所有想欣赏水波荡漾的游客都被他蓄意设计的狂浪打晕了!
比《母亲!》更猛,整个掏空了我。有极强的破坏性,感觉自己染上一场精神病然后艰难痊愈。事先张扬的符号,不加节制的倾诉与征服,这是影像的霸权主义,也是对感官体验的拓展。文本与视听对观众造成双重压迫,如此紧绷而强烈,令人窒息以至生理不适。这部电影给所有人催眠、下蛊,它有邪教般的能量,令人恐惧但深陷其中,用超自然把大家暂时拉离理性层面。创作者是上帝的存在,降下神启而非进行交流。每个观众都是无底的容器,融化、下坠,等待影像注入,明知被引诱但无力反抗,只好成为祭品。
永远不要试图在一部超现实恐怖片中找合理的逻辑与解释,在炙热的、凌厉的、诡异的影像风格面前都显得无关紧要,重要的并不是如何解释,而是如何呈现,其在知觉上触动人,带有猛烈的呼吸感以及镜子迷宫式的眩晕感,环绕的旁观型视点带出被监控的窥视感,通过破裂、损坏、自缠绕等方式快速剪接出诅咒性的、神秘的、鬼魅般的梦魇感,它是灵异的,甚至是意识流的,但这种单纯用视觉风格来吸引人的电影则应该要避免叙事的冗长,不然整体有些故作高深。
相較於阿基多的舊版,瓜達的新版偏向冷硬的恐怖驚悚風格,呈現方式與劇情脈絡也有一定程度的差異性;但要比喜愛程度,個人比較偏好後者內斂的文藝底子,且猖狂銳利的畫面美學,去除掉了阿基多的華麗,瓜達的畫面偏向灰暗隱晦,戲劇張力也更上一層樓,可惜在剪輯上有些許的小瑕疵難以掩飾,歷史背景的琢磨過多也稍稍轉移焦點;阿基多版的配樂太過吵雜躁動,反觀瓜達版找來湯姆約克操刀的配樂聽起來舒服多了,氛圍和張力也完勝阿基多版。
“When women tell you the truth, you don’t feel pity; you call them delusional. ”与其说恐怖惊悚,不如说是一种对女性苦痛的悲悯与独立精神的赞歌。瓜达尼诺的镜头,色感和配乐还是太棒,Mother Suspirium出场的时候简直要被震撼地落泪了...猩红的暴力美学后面是什么呢?是黑暗,泪水,与叹息。
抛弃了原作视觉部分的出跳,新版把舞台重还角色本身并着力刻画,一些剧情细节和相关要素更加完整,引入了纳粹,红军旅,女权主义的导演个人表达,虽在内在逻辑上还是已主线脱节,但整个故事在纳入时代背景后更加的写实并具有根基,便于观众更好的理解人物行为与情感。中间的舞蹈部分和结局的血腥仪式是非常精彩的新编,用现代技术和动作编排确实提升了整部电影的观感,个人认为新版略胜。
玩玩致敬不够吗,非要改编成这样。看影评导演符号化角色讲了一个德国历史,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表层故事讲不好了:如果解读艺术的秘诀在于知道符号象征的内容(此篇中则是德国历史),而后只要看符号怎么表演就很无趣了,单调而粗暴。有趣的是观众去发现、去解读的过程,把“我是符号但你不知道我象征什么”贴脸上和考试卷有什么区别啊?所以符号的载体、表层故事讲好了比较重要。
???闪灵也没这个恐怖啊。。难道是我恐怖片看的少么。就人身体扭曲那我真的快吐了,蜷缩成一团。就那个过程慢慢展现给你,还是不行啊,虽然心里有克制继续看,但还是压抑不住心里的恐惧。有点没看懂其实,毕竟历史背景啥的太不好了(我没救了,就是不想看历史)但看短评里有个评论写的好好啊。贴出来,自看。真的是我内心深处最恐惧的一件事了,对蜘蛛什么的害怕也没这个强。
两周前和两个舍友一起看的 一直忘记写观后感了 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想着节奏怎么这么慢然后看了一眼进度条才发现有两个多小时 内心“打扰了”然后不知道是看的时候分心了还是咋回事 开始一度没看懂 翻了翻豆瓣之后终于理清了一些并且觉得隐喻挺牛逼的 但是我自己第一遍看就get不到有的场景看得是真的痛 谨慎观看以及 蒂尔达为什么可以这么美演啥像啥 落泪. 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