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巴斯特·基顿 / 乔·罗伯茨 / Monte Collins / Buster Keaton Jr. / 乔·基顿
导演:John G. Blystone / 巴斯特·基顿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Jean C. Havez / 克莱德·布鲁克曼
类型:喜剧 / 家庭
上映时间:1923-11-19
别名:我们的款待
用户标签:美国,默片,巴斯特·基顿,喜剧,BusterKeaton,1923,黑白,1920s
片长:73 分钟(1995 alternate version) / Spain: 65 分钟 / Belgium: 87 分钟(copy with French titles at Brussels Musée du Cinéma)
imdb编号:tt0014341
美国曾经有“家族世仇”的传统,马凯和康菲尔就是两个世代仇杀不止的家族,1810年,约翰·马凯与詹姆斯·康菲尔在雨夜中交火,双双身亡。约翰的遗孀为了让儿子摆脱世仇,带幼子远赴纽约生活,而詹姆斯的父亲则发誓将两个孙子养大以后报仇。
二十年后,威利·马凯(巴斯特·基顿 Buster Keaton 饰)长大成人,他要赶回老家继承父亲的遗产,在经历了一场缓慢又状况百出的火车旅行之后,威利与同行的姑娘维吉妮亚结为朋友。到达目的地的威利拜访维吉妮亚家,而这位姑娘居然是康菲尔一家的小女儿,维吉妮亚的两个哥哥在知晓威利身份以后要加害他,但是“待客之道”的传统让他们不能在家中下手,于是威利赖在康菲尔家中以求自保……
《待客之道》下载观后评论:
默片时代的喜剧,基顿先生实打实的卖力,马凯比卓别林的夏洛多了一些精明。火车奇遇(坏驴挡道、凸形隧道、石子袭车、火车脱轨、前后颠倒)和车上艳遇(帽子、磕头、煤灰);炸毁堤坝水库倾泻的天然屏障(场面调度);康菲尔宅出门即死的设定;悬崖角力;交叉剪辑;瀑布上倒挂金钟和金刚救美,惊险又真实。钓鱼人成了钩上鱼的倒霉蛋,全景的大量使用让悲催的主角显得滑稽。下承希区柯克桌下炸弹的悬念设定。在剪辑手法上交叉剪辑让三种势力彼此追寻,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空间理性。“像爱你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像一句忠告,又是一种讽喻,结尾的大团圆大和解结局俗了,全副武装的基顿给人另一种思考:他终于把自己当家里人了,还是人一有能力就会使用武力,不由得思考武器天生就有走火的潜质,人仿佛处在危险边缘和暴力的红线上,在失控的趋势中保持平衡。

可可爱爱,基顿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搞笑幽默又不乏惊险与刺激,看后让人莫名心悦神怡,真的很治愈,不管是“家仇世恨”的剧情,还是有趣的道具布景,甚至于基顿的奇思妙想,都一应俱全。很难想象,在那个没有特效的年代,基顿是付出了多大的心力才能做到如此境界,一部好看的电影,不仅在于它的剧情考究,编剧的功劳是一部分原因,细节处的完美更是费心费力,导演要完成这个视觉盛宴,演员要彰显角色魅力,缺一不可,但基顿绝对功居一位,没有他不顾一切的付出,电影绝对没有这么好看,就好像好多人喜欢拿他和卓别林来比较一般,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就能耐来说,基顿的“可变性”“可伸展性”肯定会比卓更胜一筹,我相信是无可厚非,各有各的好,就是都无可替代。所以,《待客之道》哪怕没有《将军号》那么有名,也会是基顿最好的作品之一。

基顿你真的玩命拍,最后的漂流瀑布真的担心被暗石撞到出什么意外,太拼命了基顿!!没有特效的年代就只能靠布景(视觉欺骗)和个人特技,这也是基顿电影的最大看点(大场面、个人杂技表演、单纯不具有社会性质的主题表达、冷面忧伤和小个子的喜剧效果、身边任何东西都可以当作道具)。//从开头相识的脚踏自行车、脱轨萌物火车、正在钓鱼突如而来的瀑布(这个绝对是华彩段落!太意外了还成功让敌人没发现自己!基顿好会想!)到复仇段落的待客之道、女装大佬、马尾巴的淑女(这个实在惊喜笑死)以及最后的瀑布救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婚礼,还有和解之后的掏枪!!!本来都和和美美,阿爸阿哥都放下枪接受你了结果你一茬接着一茬的掏枪出来放桌子上!气氛都没了!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基顿的第二部长片,他对火车和道具的热爱已经初见端倪了,这个火车和马车的结合体很有点像《将军号》的雏型,不过故事却是现代罗茱的故事。机械外壳下包裹的是一颗浪漫的心,说他是浪漫主义非常贴切。加入的和狗、驴、马的互动和特写又多了几分纯真,给故事平添了不少趣味。瀑布那段不是特技是杂技,虽然猜到不是实景拍摄还是被基顿的敬业精神打动了。他的电影中总是常见这种老实本分到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的角色,然后被飞来横祸逼得鸡飞狗跳,但从来不见他抱怨退缩,反而他总是最勇猛的一个,往往迎难而上,接着又经常有如神助,最终抱得美人归。另外这是一部三代基顿同片的电影,很有纪念意义

基顿的火车怎么拍怎么有趣慢悠悠小狗慢跑都能轻松赶超的速度一不留神就会被树叶打脸的司机赶不走倔驴就停下来扳轨道改道跑着跑着轨道还能不见车头车尾都能调转还有司机和想以小换大骗柴火的鸡贼路人互殴哈哈哈哈哈太好笑了哥哥弹的钢琴曲叫“we''llmissyouwhenyougone”看得基顿两眼一白打伞的马瀑布救人还有最后基顿绑的一身枪我太能get到他的幽默了!!!

基顿真是大场面之王,火车历险像是将军号的预演,悬崖攀爬和瀑布救人真真极限操作(可能也启发了西北偏北)。各种因地制宜的tricks充满了浪漫色彩,比如马与贵妇的背影……仇杀作为麦格芬非常有效地给予动作以动机,但过长的追逐戏让人物比较扁平。基顿相当敏锐地强化了镜头的表现力,无论是多机位的镜头组还是前后景(人工瀑布),都加深了临场感。

美国电影在一边放电影一边演奏音乐的时代就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卖的是精美的包装。聋子也能看电影,瞎子也能看电影,简单的影像,固定的镜头,单纯的背景,快速不停移动的主体好像对人的大脑做了充分的研究牢牢抓住你的注意力。胶片价格不菲且长度有限,情节紧凑,演员要在开拍前反复的排练走位,很多同位跳接,形成了影像的时代特征。
开头世仇相杀的氛围营造颇有哥特恐怖感,其后漫漫火车路的滑稽趣事更是满满的讽刺,所谓冷面笑匠真不是只靠杂耍炫技来博眼球。当然,最惊人的还要属瀑布戏和悬崖戏两大高潮戏的玩命演出,简直彻底为这位上世纪初与卓别林不分伯仲的喜剧大师所折服,他的表演狂野得令人害怕!可以说,《待客之道》里的基顿相当出色地完成了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颠覆。
火车片段在之后很多欧洲动画片里都体现了出来,最原始的火车很有喜感,瀑布惊险的片段,真实演出,(瀑布应该是人工的)不得不佩服基顿的演技,不愧是杂耍世家出身,女主掉下瀑布的瞬间,基顿接住了女主,在那样的情况下,要有多大的腰力与臂力才可以做到,两人化险为夷,最真实的感情流露了出来,紧紧相拥才是爱情与亲情的最淋漓尽致的表达!
灵感可能是来自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将一个关于家族世仇的爱情悲剧改写成了喜剧,笑料和情节的编排来自基顿的原创。同样是通过戏剧性极强的追逐桥段来推进故事和制造笑料,加入各种巧合和奇观来调动观众的反应和情绪,片尾那个瀑布救人的壮观场面让人叹为观止,机智的基顿总能在各种险恶的情形下逢凶化吉。
待客之道是一部完完全全展示基顿才能的作品,火车戏的喜剧设置特别有意思,最精彩的肯定是最后一段的拍摄,基顿的聪慧和才能就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拍摄技巧、剪辑以及各种场景道具的搭建,在没有特效的时代以呈现出逼真惊险的效果。他拥有天赋型的肢体动作,也深知电影技术的魅力,他就是这世上最伟大的喜剧之王
虽说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但基顿已经很努力很努力拍得新奇了:没有链条的自行车、可以脱节的游览小火车(好可爱!)、帅气的mini小手枪(永远射不中哈哈哈)还有那匹易装的呆萌马儿。瀑布那一段非常精彩,奈何我最无感于特技,但对后世影响可以说很大了(一些动作片拍的甚至没有他一半儿好)。
火车喜剧是基顿的拿手动作小菜别忘记本部惊天英雄救美的瀑布玩命马戏救援才是主菜/待客之道的绅士道理成为基顿护身符制造不少有趣笑点特别是女装基顿的惊人登场/遗产美梦破灭的主观幻想镜头有趣感谢这伟大的喜剧让罗密欧朱丽叶悲剧完全地往喜剧方向走向圆满的待邻如己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