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残疾营地 James Lebrecht Nicole Newnham
故事背景设定在 1970 年代初期的胡士托近郊,一个将解散的身心障碍青年夏令营展开一场平行的转变,为身心障碍者权利运动揭开序章,从此永远改变年轻人的生活和美国的
故事背景设定在 1970 年代初期的胡士托近郊,一个将解散的身心障碍青年夏令营展开一场平行的转变,为身心障碍者权利运动揭开序章,从此永远改变年轻人的生活和美国的历史。本片由吉姆·莱布雷希特 (Jim LeBrecht) 和妮可·纽纳姆 (Nicole Newnham) 执导(前者正是该夏令营的学员),两人也与莎拉·博德 (Sara Bolder) 共同担任制作人,监制则为浩尔德·格特勒 (Howard Gertler)。
《残疾营地》下载观后评论: 太好哭了。Camp Jened是一个人造的乌托邦,是残疾版的Woodstock,身体有缺陷的人在这里找到他们的同类,邂逅最初的爱情。神奇之处在于,走出乌托邦的他们没有经历幻灭,而是走上了为权利奔走的斗争。Federal Building长达23天的占领,用残疾的肉体一步一步爬上政府的高楼,游行示威的是移动的Camp Jened,他们以另一种方式相会,成为战友。Judy Heumann无疑是伟大的女性,她在面对政府官员表现出的魄力令人印象深刻。这部影片真正让我们看到minority如何夺回他们在社会上应有的权利,今天的美国可能是世界上残疾人友好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可是如果23天的hunger strike再多几个人放弃,历史也不会为他们留下姓名。PS最后返回营地那一段,太动人了……
85/100。固然没有那么完美,却是一部很实诚的纪录片。当今社会我们持续关注着对于女性的歧视和种族的歧视,却不知道在我们看来已经受到了平等对待的残障人士曾经也为了自己理所应得的权益奉献了多少。影片前半部分那乌托邦一般的残障营地有多么的梦幻,中后半段突然拉回现实的那种冷漠和阻挠就有多么令人窒息,原来那个号称着世界上管理事物最得心应手处理民生问题最为迅速的政府,执行能力甚至还不如一批被视为败类的嬉皮士们建立起来的一个条件简陋的夏令营。边缘人群的人们抱团起来一起面对这世界的疾风,总会让这不公的世界向你倾倒,向所有为了自己的权益奋斗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刚来美国的时候就惊叹几乎所有场所都有残疾人专用通道,游乐园电影院等公共娱乐场所也都在最好的位置预留只给残疾人用的座位,还有离入口最近的残疾人停车位。看了这部片子才意识到,这都是77年的时候靠当时的所谓激进主义者争取来了,其实也就不到50年的时间而已。高潮部分抗议者占领政府办公楼的时候,黑豹党和LGBT组织都自愿给他们送吃的和日用品,少数群体自发地团结很感人。其实为少数群体争取权利也算一种保险,片子里就有一个成年后由于车祸造成残疾的女士,早一步争取到equal right,也许生活得也会更从容一点吧。
纪录片的意义全部都在此。「我为身为这个社群的一分子而感到非常骄傲——我们赢了!我们显示了力量、勇气,能量与决心!我们这些被禁闭的人、被排斥的人、被隐藏的人,被认为脆弱、软弱的人——我们可以向最高层的政府开战,并胜出!」(《504条款》抗议领袖 凯蒂科恩)。我会记住:他们争取的是最基本的民权;「我们想要什么? -《美国残疾人法案》!-我们何时要? -现在!」;「Doing anything less is IMMORAL.」哭死我了。生而为人。
Morris Dickstein说六十年代的核心关乎“公众事件背后的意识的变迁,个性解放、同代人团结、社会良知和政治承诺的时代”。人人为此发声,为种族,为性别,为自我。从“感恩而死”和伍迪斯托克精神深刻影响的嬉皮夏令营和关于性生活的嬉笑,再到朴素的影像资料复刻了以Judy Heumann等人跨越几十年的斗争。它想要告诉观众的,是说你若不懂得继承那份精神,不去攀登几十阶,任何改变都不会真的发生。
看到落泪的一部纪录片,难以想象只是为了争取和健全人一样的生活,他们需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努力。想起之前看到过的一本日本纪实文学说的,不是因为是残疾人所以才生活不方便,而是他们生活的方式和我们不同,是我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打造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成为了残疾人。平地而起越多高楼、马路也越宽,相反我们能看到的残疾人越少,如果有某种方式可以度量社会的友善,我想绝不单单凭前者的标准。
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世界各地在公共场所的残疾人专用通道、电梯、专用洗手间等设施,原来是70年代一群残障人士团结一致、拼了命、长期与政府斗智斗勇才最终换来的平等权。这部影片很值得一看,这些无硝烟的战场很容易被忽视或遗忘。同时,这些勇敢的人告诉我们: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平等对待,首先要尊重和相信自己,拼尽全力发挥自己的力量,也许真的能让世界变好一些,起码一点点也算数。
前半段是个美好的乌托邦,并且将这种与现实脱节的疏离感一步步放大,使得后半段的运动变得热血且有意义。然而片子的偏向太明显,可以说是单一倾向了,没有触及事件的多面性,对少数群体予以帮助,代价是多数群体的一部分利益损失,这是对是错,也不是由我们来评判的。那些曾经仅在Janed中存在的笑容,现在在Jened之外也能见到了,这是坏事吗?
奥巴马的公司出品的第二部电影,第一部真正参与制作的片子,有一个鼓舞人心的人权故事,把1970年代的残疾营地剪辑成了一个美好的乌托邦,在那个风起云涌的特殊年代,又孕育出了一个这样的伟大故事。传说中的那种美式正能量,时刻让人感受到一个好故事的魅力。
看哭!为了自己的正当权利而坚持奋斗。(Black Panther Party还给他们送吃的!)(说实话第一次在美国公交上看到全车人耐心等待公交车司机花很长的时间确保坐在轮椅上的人上车顺利和安全固定好是有点震撼的。)
残障人士的伍德斯托克和民权运动,印象深刻黑豹党也为残障人士提供了支持。奥巴马夫妇又是制片。开头是for what it’s worth结尾是sugar mountain❣️
3.5,关于美利坚自由精神的优秀展示成果,不甘困于肉体的桎梏,仍旧有着对于活着的渴望。即使并不会太感动于人物访谈加上影像资料的方法,但还是欣喜于类似主题的表达。
全片感觉PC 的太明显了,很想听到反对者法案的声音,这样才能把这个讨论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维度。如果更多的人饭都吃不饱,残障人士的人权还会是第一诉求吗?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