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水墨 维克多·科萨科夫斯基 Viktor Kosakovsky
电影带领观众领略水的别样之美和自然之力。影片采用少见的每秒96帧拍摄技术制作,真诚地提醒我们在地球最宝贵的自然环境面前,在自然巨大的力量,变化莫测的想法面前,我
电影带领观众领略水的别样之美和自然之力。影片采用少见的每秒96帧拍摄技术制作,真诚地提醒我们在地球最宝贵的自然环境面前,在自然巨大的力量,变化莫测的想法面前,我们根本不是对手。影片的主角是水,从俄罗斯贝加尔湖危险的冰冻水域,被飓风厄玛带到迈阿密,最后到达委内瑞拉壮观的安赫尔瀑布。导演维克多·科萨科夫斯基以令人惊叹的电影制作清晰度捕捉到水的多种特点。
《水墨》下载观后评论:
目瞪口呆,对复杂流体系统一次情书般的声画实验,气泡都成为了意象;假山玉石似的冰川航拍联想出的惊奇感,和“女人与海”故事与飓风记录带来的生理性不安里蕴含的对自然的敬畏融于一体;各种大胆新奇的机位视角。瀑布里向外观察的镜头诗意极了,透过千沟万壑的冰层下表面的向外仰视像是极光......以及印象最深刻的,冰川和海浪的宏观缓慢运动辅以细节层面的水滴浪花配上重金属摇滚(私以为Vivaldi中协和Bruckner交响也很合适lol),让人想尖叫......起初不解“水墨”的译名,更喜欢“水之万象”,直到看到波光粼粼的墨色海面特写,仿佛每一个粒子都在浓稠得像外星物质的平面里反射不同角度的金光,亦或是海里的光线本身就是外星生物.....最后空调开得好冷,身临其境般的完美体验!

一望无边的冰面上,站着个人,走来走去,突然又蹲下去,趴在冰面上不知道做什么。然后又多一个人,两个人都趴在冰面上,这是在干什么?纪录片《水墨》的开头能逼急人,偏偏它的节奏很缓慢。它就是安静,强迫你跟着它的节奏安静下来。任意一桢画面都是一幅美景,有很多大图,构图很到位。而且很多画面会有停留,预留时间给人慢慢体会。冰川融化,巨浪滔天,洪水怒咙,水的威力不容小觑。就连看似平静的冰面,也不知道何时会突然爆裂,暗藏杀机。海里的水在翻滚,城里的一切被水淹。这部纪录片中,人的身影不多,出现时也多是在帆船上对抗风浪,在水灾后努力自救。对话很少,如果不是一直有海浪声,仿佛在看的是一部默片。所幸,风雨过后,出现了彩虹。或许对大自然心怀敬畏,才是相处之道。

不知为啥要用这么温柔的中文翻译,说实话,这真的是一部恐怖片!我从小就很向往海洋,可是某种程度上讲我又害怕海洋,而这部电影则将我这种内心的恐惧放大到了极点!可能人类从古至今一直妄图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也许你会有那么一丝错觉说人类做到了:海上有巨轮,湖里有帆船,河流有大把,峡谷有吊桥…但是那终究是以卵击石,沧海一粟,人在水的面前实在渺小,倘若你企图征服它,无疑是痴人说梦,必将付出生命的代价!片中水的各种形态下导演用强烈的视觉对比,或许我们只能远远的看着它,敬畏它,才能够看见它的美!

这部片子翻译为水墨,但更像是“水没”或者“冰没”。全景式的表现,风景很美,节奏也比较缓慢,不需要多少台词,也没有太多的转场。单独看上去表现得比较平静,却在整体上波澜起伏,容易引起共鸣,引人反思。坠入冰窟的汽车、移动的冰山和漂泊的帆船、急速流淌的瀑布等,一切都在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要友好相处,善待这个星球。但是96帧以及瀑布冲击等比较震撼视听效果,似乎在影院里放才会感觉到它的意义,有炫技的成分存在,在电脑或手机里由于压缩画质损失,肉眼不一定能充分感受其魅力所在。

在这水的星球,水是万形之物。刚刚还是巍峨峻山或苍茫大地,顷刻间化为乌有,那变化万千的形态犹如鬼斧神工。她们相互吞噬,互相挤压,一副蔚为壮观的景象。她们时而张扬跋扈,时而低调内敛。晶莹剔透的令人升华,也可以浑浊不堪的使人窒息,又可以海天一色的烟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波涛汹涌之势暗藏杀机,惊涛骇浪之间激情澎湃。她可以悄没声息的淹没数座村庄,也可以在飓风的助威下无情的击打城市街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7.8

电影带领观众领略水的别样之美和自然之力。影片采用少见的每秒96帧拍摄技术制作,真诚地提醒我们在地球最宝贵的自然环境面前,在自然巨大的力量,变化莫测的想法面前,我们根本不是对手。影片的主角是水,从俄罗斯贝加尔湖危险的冰冻水域,被飓风厄玛带到迈阿密,最后到达委内瑞拉壮观的安赫尔瀑布。导演维克多·科萨科夫斯基以令人惊叹的电影制作清晰度捕捉到水的多种特点。
【上海电影节展映】水之不同形态自然纪录片。无旁白,仅靠震撼的影像与重金属摇滚乐传递力量。从冰原到海浪再到台风洪水瀑布,摄影惊为天人,可惜上海影城2厅无法放映高帧率视频,无缘看到96帧版的震撼效果。我一度看到白色浪花间翻滚显现的字母,也仿佛看到水中巨兽在咆哮前行。如果不是添加了特效,那只能说明我脑海中产生了幻觉。不少片段比较冗长,时而昏昏欲睡。两星半
6.5。无故事,纯奇观。一边无由上升一边瓦解下坠,在雾气朦胧中随船而动的冰川,底部有轻盈跳跃的气泡。因时节不同而颜色各异的海水,白日清澈可见游鱼,夜晚如墨汹涌澎湃,常于低处线状排列,又在顶端化作漫天钻石,倏忽急逝。解冻海洋下的奇异星空。万丈飞瀑落入云端,近处彩虹,远观无声。PS:拍摄难度属于要命级别。PPS:摇滚使我头疼,宁愿无配乐,听水声。
无法亲眼看到的水的形态大多都在这里了,它可以成为地球的骨骸、血脉、皮肤甚至伤疤。一脚踩空冰面的灰色幽默,冰川崩塌成沙的诗意,飓风大坝仿若末日的惊惧,光影、速度和介质合一带来的神性,当水(自然)成为讲述故事的唯一主角,感受是过载的 /是看过最爽的自然纪录片,不带人声,只有和冰川朽坏的撞击声叠加的重金属作配乐,只能嗨到从椅子上蹦起来了。
看完有一种滥用修辞的冲动:冰川,没日没夜地吞噬生命,是不可征服的无情怪物。海啸,升起一道无穷无尽的巨大屏障,怎么也落不下来。城市街道的椰子树妖怪一般湮没在暴风雨中,人们在山洞中流窜,动物却在安眠。你以为这是世界末日时,一切归于平静,瀑布上方出现彩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类如此渺小,哪里谈得上什么惩罚、对抗……自然只是“存在”。
比较淡味的纪录片,欧洲风格明显。还好不是那种一个镜头对着海15分钟动都不动那种。可能是大家对纪录片的理解不同吧,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堆没剪好的素材——任何“作品”,都应该有导向性,而不是元素的堆砌和罗列。ps:Aquarela翻成英文是水彩,片名整成个水墨估计是为了接地气,但是也劝退了好多人吧。
水的万象。画面好美好美!!!!!摄影师好强啊天。声音听起来也很震撼。几处摇滚乐都很绝。一开始捞车的部分画面太好看了,居然真的拍到了车滑进冰封的湖里的画面。看到崩溃的生还者。好神奇,很多水的画面都在俯视,但只觉得庞大,携着自然的巨力。人的画面都很冷静,不管仰拍俯拍,都感觉到人类的渺小。
无任何旁白,零星对白,音乐间或突起,全片是任人自己品的感觉。开篇看冰里捞车捞人,接下去大部分时间分给了无穷无尽的冰山冰海或矗立或崩塌,排山倒海的海浪翻滚怒吼,洪水汹涌滔天,之后清明世界里水汽袅袅如梦如幻,不可方物。。。洪水中逃离的乡民,有一男的特写,帅出天际。。。配乐诡异忧伤有点酷。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