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女权主义者:她们的所思所想 Johanna Demetrakas
1977, -
In 1977, a book of photographs captured an awakening - women shedding the cultural restrictions of their childhoods and embracing their full humanity. Feminists - What Were They Thinking? revisits those photos, those women and those times and takes aim at our culture today that alarmingly shows the need for continued change.
全访谈,多议题。Wendy说她从不说feminism 而是更加具体说equal pay equal opportunity. 她身边的男性朋友会自称女权主义者因为这很cool。feminism being stigmatized. 黑人女性 女同性恋 身材自豪 权力。艺术,反抗,书籍。Judy Chicago ,她说女性信息缺失,因此她要反抗。女性的和平倾向?女性身为女性有魅力而非需要男子气概。没访谈到女性律师和政治家,七十年代第二波的领袖们许多都是。
通过对女权主义者们的访谈回溯1970s美国都第二波女权运动,回顾21世纪前后美国女性在文化和政治领域为争取女性权利的行动。和最近的美国夫人搭配起来看正好,剪辑了挺多当时关于ERA的演讲和游行的纪录片段,很多熟悉的面孔。我觉得内地女权行动可能因为行动、实践的空间几乎被压缩得没有才导致所谓“新浪微博女权主义”的兴盛,因为说得容易,大大超过能够做的,而她们又根本不关切现实,所以荒诞地、切割性地在新浪微博宣扬简单化和碎片化的口号。
女权一词,时常被曲解。女权并非反对男权和敌视男性,而是试图追寻性别平等和反对长期存在于男权社会下的特权和等级制度。无论是男性、女性或是其他性别,我们都应被一视同仁。没有任何一种性别优于其他任何性别。Nobody is less valuable than anyone else. Man have power. Woman have power. We have power. 我们需要自己赋予自己价值,只有我们能定义自己。
简方达在谈及《太空英雄芭芭丽娜》的真空脱衣段落,十分有趣。但“有趣”不能被用来形容这部纪录片。也许摒弃把玩的态度和宣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或者“尊重女性主义”的男性,才能真正聆听和理解。有时镜头倾斜,有时色调灰暗,尽管成片在调动情绪上并不让我,一名男性观众感同身受,但至少它严肃讲述,我认真聆听。
出现在片中的所有女性都是智慧的,冷静的,理性的,温和的,在思考,在诉说,在倾听,在观察。她们所历经的历史我们不曾经历,但她们坚定的路途我们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那些黑白肖像,是艺术,也是现实,她们手中的笔、横幅、摄影机,都是有力的武器。Girl’s Power
采访自述。讲的是第二次女权运动中这些主要人物一个个女性意识是怎样崛起的,大概经历了什么,和思想的一个大致转变。只有两个黑人女性和一个亚裔稍显不足,黑人至少还说出了自己两重身份叠加遇到的困境,亚裔那段仿佛导演根本也没有兴趣和耐心聆听亚裔女性的困境,有些可惜。
呃……因为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所以贫富差距也不是恒定的,有些地方女权其实已经不低了,甚至以女权的名义针对身边男性,其实女权应该针对的是制度吧,至少在我的生活圈子,男性都成了弱势群体,一致的观念甚至认为女性解放就是解放,男性解放就是淫荡……
“我妈妈非常独立,很难不继承那种追求平等的感觉。” “难以置信我们还在抗议这些。” “我认为艺术家的角色就是陈述问题,就是社会的观察者,我想,我可以提供解药,你可以理解艺术就是一种治疗手段,在我眼里,人们都收到了鼓舞。”
女权主义如今在我国感觉已经成了个贬义词。但是这个词背后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却并没有人能说的清楚。本片的意义就是在于此。虽然讲的是七十年代美国第二波女权运动,但其诉求的性别平等、同工同酬等目标到今日也还是需要各位集美们努力!
片子本身一般,没有进行多深刻的讨论,比较浅,这个导演估计没有太强烈的想法,但是这里面的女人毫无疑问都是有趣的。有趣的是,里面的很多游行示威,但是事件本身好像并没有因为游行而变好,希望游行这件事还是有意义有用的吧。
纪录片只是简单的呈现、表述一段历史,而历史的开拓性、丰富性、复杂性还需要在文字中去寻找。比如说女权运动与种族解放运动的联系,比如各阶层女性对女权运动的参与,比如说女权运动的组织…
中国女权思想的精髓就是双标,根本做不到自立,既然讲究男女不结婚,各自嗨皮,各自努力挣钱,各自找代孕繁衍,实际是在放纵自己更是在放纵男人,多少年后这代女人会为此愚蠢的价值观买单。
简方达的最后的一段话要哭了。随着年纪的增长,想要找回的是那个年幼时候的女孩的勇气,那个没有被性别差异的糟粕思想削弱力量,认为自己同样和男孩一样拥有无限可能的小女孩。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