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美国梦之安魂曲 皮特·D·哈奇森 凯利·尼克斯
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的荣誉退休教授诺姆·乔姆斯基一直以来抨击美国政策,甚至受到生命危险。这次纪录片从他的访谈中揭示了半世纪以来美国的政策如何制造了一个经济上空前不
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的荣誉退休教授诺姆·乔姆斯基一直以来抨击美国政策,甚至受到生命危险。这次纪录片从他的访谈中揭示了半世纪以来美国的政策如何制造了一个经济上空前不平等的国家。感觉他和迈克尔·摩尔应该成为好朋友。
《美国梦之安魂曲》下载观后评论: 上个月看他关于疫情的访谈,白花花的胡子和头发,讲话已经有点慢了。好几年前买了他和福柯的辩论小册子(翻了几页),他给我感觉很说教,这部又加深这种感受。之前看一部乌托邦家庭片,白左老爸每年和孩子一起过乔姆斯基的生日。虽然瞎得好笑,但是我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左派知识分子认他。这个纪录片的观点都很稳,一个老者耐心中肯的在为美国社会切脉,很难联系到以往看到关于他的标签(激进的左派无政府主义者),反而会觉得他很扎实,可能是因为他讲的东西我都听懂了吧…捂脸。结尾乐观的有点可爱,肯定了“言论自由”对一个社会的积极影响,认为“我们”还大有可为。整部片子甚至不能算纪录片,只能算电视访谈,结尾配的几个镜头,才勉强算收住了。
没想到乔姆斯基除了是个语言学家,还是个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和左派知识分子。不过这里依然从他擅长的文本分析入手,讲解了许多历史政策埋藏的真实政治意图。很多同类型的纪录片无非讲讲花街的罪恶,政商勾结,美式夺眼球的阴谋论之类的。除了关掉电脑,骂两句资本主义罪恶,别无它用。为什么对政治政策总是雾里看花,不过是有意包装得过于复杂。相反,保持头脑清醒,顺着教授思路想一下,拿跟树枝在地上画给你看就能懂。并非公民不能论政,也并不是要批评哪一届政府失职无为,你的‘没有意见’并不代表有多爱国,相反是无意识地拱手让出该有的权利。请问乖乖纳税,拥护政府,做个良民,就是爱国了?
乔姆斯基认为美国现在这样是财富和权力集中的结果,这结果又源自社会践行10项原则:reduce democracy;shape ideology;redesign economy;shift burden;attach solidarity;run regulators;engineer elections;keep rabbles in line;rmanufacture consent;marginalize the population。
乔姆斯基认为美国现在这样是财富和权力集中的结果,这结果又源自社会践行10项原则:reducedemocracy;shapeideology;redesigneconomy;shiftburden;attachsolidarity;runregulators;engineerelections;keeprabblesinline;rmanufactureconsent;marginalizethepopulation。
虽然不太相信individual small deeds would change the society,但是里面提到的fabricating consumers and make them bewildered herd(可以精确理解为“不明真相的群众”),却是一针见血。一个驴牌包和淘宝200块的手工牛皮包之间的区别有那么大吗?那款ysl口红真的是每个25岁女孩必备吗?
"有秩序的地方就有服从,但他们不具有先天合法性,如果他们证明不了,我们就应该推翻他们。"影片里一个很refreshing的观点是:税收本来是为了街区里的孩子可以上起学,现在变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负担。这让我想到一句常用的话:“我们缴税为他们的无能负责。” 要解决,首先要大部分人意识到自己被压迫者的身份,重拾同情心、团结、互助的人类本能,抛弃被煽动的情绪、泄愤和互相攻击。
虽然不太相信individualsmalldeedswouldchangethesociety,但是里面提到的fabricatingconsumersandmakethembewilderedherd(可以精确理解为“不明真相的群众”),却是一针见血。一个驴牌包和淘宝200块的手工牛皮包之间的区别有那么大吗?那款ysl口红真的是每个25岁女孩必备吗?
老生常谈。但很多美黑就没有他老的分寸,强行药丸,其实对前10%前1%的人来说他美简直再理想不过。但长期看,你为金融-跨国利益牺牲掉制造业和阶级和解,就必然结构性逆差 损失千万制造业岗位,倒逼出建国。龙鹰翻脸理由很多,但你瓣最不爱提逆差的根源和它背后的取舍。也只有这个意义上(对方抛弃中下层自己人),大清的脱贫和增长曾经应该感谢新自由主义。
以我有限的知识、及当前的社会现象与之互为印证,我认可他给出的种种解释,虽然这种解释基于美国,但不局限于美国,是很多同时期问题的合理解释。区别于其它众多反对者——那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理由不符合逻辑,态度又过于情绪化的反对者——这才是人类进步真正需要的声音。可以肯定以后还会多次看这部影片,其中的很多思想,是需要认真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的。
新左派领袖还在怀念美国的上世纪60年代。印象最深:为了防止形成“多数人的暴政”式的民主,詹姆斯·麦迪逊认为应该倾向于将权力交到富人手中。所以美国宪政制度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防范民主权力的扩张。乔姆斯基不太认同别人给他的“反美”称号(anti american),他认为这是极权国家才会使用的词语,可惜在美国这个词被滥用了。
#10 - when inequality is severe, ppl become angry with each other & become unreasonable & divisive;forces of democracy from bottom and control from the top
左翼学者大咖,本质实乃左右意识形态之争,不作评价。我只能说比较赞同美国经济过于金融化和海外化的说法。最不能忍的是里根解雇PATCO雇员的梗,都被用滥了,PATCO是联邦雇员且事关国家安全,根据协议,工会违法在先,真的建议左翼学者媒体多学习一下这段历史,提高一下姿势水平。
全片都只是NoamChomsky的近景特写,可想而知视觉来说多沉闷。但却是必须要偶尔要再看一次警世片。全片两样最深刻,一个adamsmite说自由经济必须是伴随劳动力的自由迁徙。第二个是群众的不满是unfocusedanger,往往对准的是彼此,而不是对准权利的控制者。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