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Mick Jagger / Charlie Watts / Keith Richards
导演:Albert Maysles / David Maysles / Charlotte Zwerin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
类型:纪录片 / 音乐 / 历史
上映时间:1971-11-1(法国)
别名:
用户标签:纪录片,摇滚,美国,音乐,梅索斯兄弟,documentary,美国电影,rock
片长:91 分钟
imdb编号:tt0065780
1969年 Woodstock音乐节四个月之后,发生了一次名气远在前者之下、但就意义与成就来说不遑多让的枪杀事件。这部电影就是记录这次事件的。这支乐队可以说是20世纪60年代摇滚的终结者,当然它的表面现象是1969年12月。当时,在美国有大量乐迷的Rolling Stones乐队在美国加州奥德蒙举行一场免费演唱会,当天有40万观众来到现场,但悲剧发生了,被聘来维持秩序的飞车党在演唱会上演了暴力的场面,一名观众被追杀而死。这部又名《让我躲藏》的纪录片记下了“滚石”乐队最值得珍藏的瞬间,也记下了“地狱天使”的凶猛身影,本来是来维持秩序的他们最终却与部分观众大打出手,让20世纪60年代爱与和平的聚会的巨大神话在瞬间倒塌,正因为这些无比真实的镜头,这部电影在摇滚文献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给我庇护》下载观后评论:
六十年代爱与和平,LSD和印度大麻制造的幻梦在世纪末的破灭,如长焦镜头捕捉的泡泡闪着光影为在场的所有人打上虚幻的滤镜。文明时代真正的无政府状态与集体无意识的狂欢,是以摇滚乐为背景的,有着再强的sanity,也不免会在那样盛大的催眠仪式中发狂。记录者的镜头精准的可怕,场下观众的特写捕捉实实在在重现了那个时代,即使没有那历史的巧合的杀人一幕,这一份记录已然算得上经典。Jagger的魅力即使透过屏幕也实在令人倾倒,但台上和台下仍旧是两个世界,人群淹没了死亡,他所见的只是一片混乱,一种集体的样貌,个体的声音在这一场狂欢中被压抑了,有的只是滚石的音乐,并且在杀戮上演的时刻,歌词成为了另一种令人惊心的寓言与启示。这是关于摇滚乐的,但终究关于历史与人,六十年代终究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次值得记取的原始复兴。

和《夜与雾》一样,因为太过真实,看得不很舒服。是讲滚石乐队,但并不完全是他们的传记式纪录片,最珍贵的是后一个小时那场臭名昭著的奥德蒙现场,当真是“十万嬉皮”(比十万多,实际是四十万)。只有亲眼目睹这满坑满谷的男女,才明白为什么美国六十年代文化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我相信无论再过多少年,这嬉皮年代里人们独特的行为、文化、社会组织,都会像希腊城邦那样被无数次提及,是人类史上最独特的阶段之一。他们每个人都陷入一种安逸和亢奋交织的个人感官体验之中,当人觉察不出美丽、憧憬背后潜伏的危险时,就会出现极端的混乱。最可怕的是,那个年代的人们,真的会去呼应由符号、象征形成的感召,社会变为符号系统,个体生命当然就会淹没在这样一个最不务实的社会环境里。贾格尔挺有责任感的,换别的摇滚明星早生气走了,对他刮目相看。

这部纪录片可以被看作是滚石乐队的巅峰,也是走向崩溃的拐点,它记录了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盛况,更记述了那场由“地狱天使”们制造的混乱与血腥暴力。摇滚的全盛时期结束了,自由被禁锢,人们意兴阑珊。????《给我庇护》,片名即是参加音乐节的普通观众的呼声,更是摇滚青年们的大声呼号,他们用一场场疯狂的聚会来汇聚力量,成为自己生活下去的勇气。平心而论,那场混乱责任不是单方面的,疯狂的歌迷,无序的安排,暴力的“地狱天使”,还有乐队本身的考虑不周。??六七十年代是摇滚音乐和理想主义盛行的年代,席卷全球的青年狂潮第一次连接到了一起,仿佛找到了彼此依靠的力量。英国是摇滚乐的发源地,美国则是摇滚乐队的最闪耀舞台,从欧洲到北美,摇滚青年带着自由与理想的种子到处播撒,渴望收获一片自己的麦田。?️?️

比上次的纪录片鲜活一点 有了事后采访和表情观察 那会演唱会实在太乱了 哥儿几个没被旧金山这帮嬉皮活剥了算是走运 前排除了记者就是一堆果儿 也真够明显的 冲舞台相当可以 一边儿唱底下一边儿杀疯了的黑鬼更可以 Jerry Garcia真聪明 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撤了 总结 那个时期群众实在太疯狂了

梅索斯兄弟好坏啊,让滚石看自己的录像,又把reaction拍摄下来作为纪录片的素材。米贾本来特别cocky一个人,杀戮事件后都殃掉了。这部电影是一切生活的戏剧化要素碰撞而成的产物。你可以透过那些跃动的噪点看到独属六十年代的气质,那种无声的冷静的疯狂,巨大的无意识集体和仿佛末日来临前的狂欢。

7/10。长焦拍到许多精彩镜头:烂漫的晨光中巨大的肥皂泡掠过年轻姑娘,她们抱着婴儿,身体朝后倒把笛子横在嘴边或化妆成骷髅,在野地嬉戏撒尿,然而随着夜幕降临地狱天使的摩托车队暴力介入,标志着六十年代由和平与爱转向恐惧与恨;叙事打乱了传统线性结构,以事后倒放持枪者的监视器来确认新的时空。

第一次接触大名鼎鼎的滚石乐队,竟是通过这部音乐纪录片。开创音乐纪录片先河的大概是披头士的一夜狂欢,但那部电影更多的是编纂的故事和mv,这部电影则是真实纪录,从一起演唱会上的暴力事件发端,展开故事,确切的说是展开纪录,反映了歌迷对滚石的狂热,滚石的现场魅力,和那个年代嬉皮士的文化。
直接电影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在场、见证,敏锐捕捉,和意外的神助。一直被好奇感驱使着看完纪录片:摇滚乐到底是如何煽动人心,并制造出这万人空巷的盛典的?枪击将在何时发生?恐怕乐队成员们全然不曾预料到这一切。仿佛60年代的美国青年真正相信过自由、平等、爱这些词,也算是一种集体无意识。
比上次的纪录片鲜活一点有了事后采访和表情观察那会演唱会实在太乱了哥儿几个没被旧金山这帮嬉皮活剥了算是走运前排除了记者就是一堆果儿也真够明显的冲舞台相当可以一边儿唱底下一边儿杀疯了的黑鬼更可以JerryGarcia真聪明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撤了总结那个时期群众实在太疯狂了
(标记去年)midterm paper开头用了马世芳的话,那一夜,摇滚失去了童贞,prof在下面重重地划线。让滚石回头来看影片这个设置太厉害了(也太坏了!一进一出,他们是观众也是演员。people at the edge of time of innoncence
滚石乐队的这场音乐会,因其盛况而被永远铭记,更因其混乱而被永远观看,而一个观众被枪杀的事件而是这场演唱会永远的标签。梅索斯兄弟在纪录片制作还比较麻烦的年代(胶片拍摄),留下了《推销员》、《灰色花园》以及该片等一系列伟大的纪录片,堪称纪录片届的最佳兄弟搭档。
6.0 前半段能剪个1/3,但为这后40分钟我给上6分。相信如果没有梅索斯兄弟如此生动准确地纪录这场露天演唱会,包括可遇不可求却意外“切题”的突发事件,也将没有Nashville那样的电影。对70年代美国民众精神状态的记录可能是接近“母本”一般的存在
6.0前半段能剪个1/3,但为这后40分钟我给上6分。相信如果没有梅索斯兄弟如此生动准确地纪录这场露天演唱会,包括可遇不可求却意外“切题”的突发事件,也将没有Nashville那样的电影。对70年代美国民众精神状态的记录可能是接近“母本”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