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我的物件 Petri Luukkainen
主演:导演: 语言: 地区: 芬兰 编剧:类型:喜剧 / 纪录片上映时间: 别名: 用户标签:芬兰,纪录片,2013
主演:
导演:Petri Luukkainen
语言:
地区: 芬兰
编剧:
类型:喜剧 / 纪录片
上映时间:
别名:My Stuff
用户标签:芬兰,纪录片,2013,Documentary,Finland,芬蘭,紀錄片,文艺
片长:83分钟
imdb编号:tt2599898
认识一下我们的导演兼主人公,26岁的帕特里·卢卡宁。生活在存在危机当中,一个主意让他眼前一亮:他的幸福与快乐也许可以从他的自身存在中重建。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这些物件又是否是他需要的?
他想到了一个实验:把自己所有的物件储藏起来,每天只拿一样东西回来。实验的结果非常有趣。每日的冒险让他距离内心的空白越来越近——这个为期一年的实验道出了人生的本质。
《我的物件》下载观后评论:
小哥挺搞笑的,也很真实。作为秉持极简主义三四年的人,在两个月前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也有刻意的记录每天使用的物品,准备持续一百天,有了大数据,自我检测一番。实际只记录了一个月,然后发现每天使用的物品基本一致,除了偶尔用到身份证医疗卡之外,每天使用的物品只有20多样。对于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物欲更低,会花更多的钱去体验感兴趣的事情(虽然体验过后也就那样)。因为需要的很少,对于未来不再焦虑,除了会担心生大病没钱治疗之外,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毕竟有手有脚无论如何也不至于饿死

你好_Lexi30秒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在所有自媒体都在每天挖坑让你“买买买”的社会,物品被一个又一个或光鲜或暖心的品牌故事赋予了“意义”的同时,也标上了不菲的“价格”,消费主义好像在尽可能地榨干你所有的金钱。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看待“物”?我们被拥有的“物”所定义吗?《我的物件》成为了一个相当有意思的社会实验,果然是一个典型腼腆又自恋的芬兰小哥哥所创意。“芬兰人”这个热词果然有点意思。

一个人的物品实验:一储存所有东西,二每天拿回一件,三坚持一年,四不买东西。有时候很搞笑,冬天裸奔在芬兰的冰雪中,大衣里面没有内裤,穿着屁股破洞的牛仔裤。主角的表情常常阴郁,快乐不来自物品,极简计划本身也不带来快乐。他的笑容在与外婆、兄弟、爱人相处时出现。就像外婆所说,你的生活不由物品组成,家来自别处。

像一个超长vlog,连内裤都不留真的太狠了。但收获是开始思考物品的意义,和家人的关系,以及爱情。你的物品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你的生活也并非有你的物品组成,你要到别处去获得幸福。物品无法组成一个家,家来自于别处,物品只是道具而已。占有是一种责任,物品是一种负担,不过我要自己来决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负担。

私纪录片正朝着一个新的高峰发展。这是继《超码的我》之后又一个很棒的实验。人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到底可以疏松到何种程度,我们到底需要多少东西才能活下去,而过度依赖物质的我们会不会快乐,本片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是一个勇敢的人独自对抗物化世界的故事。最后他发现快乐与物件无关,而在于自己。

一起看的同学觉得无聊,但是我真的真的很喜欢,里面每个人眼中的那种宁静让我动容,浅淡的欢喜最是喜欢。其实我想拥有的差不多就是这种生活,通彻、从容,好朋友在身边,家人都和睦可亲。北欧人的性格我也喜欢,不像美国人那么热情,让人害怕…他们的笑容真好看,和我们一样,有点腼腆,但是那么可爱

人大概需要一百件物品可以满足基本生活,再需要额外的一百件物件可以生活的高质量,影片的设计的主人公的物件实验很有想法,独具匠心,如果能做到始终保持新鲜感或许会更好,后半段稍微有点闷,有点琐碎。当下的物质生活飞速向前,温暖不是来源于物品,能够认可的是其主题思想着实引起了人的自我反思
对于物品的占有只会使自己的欲望膨胀,并不能真正满足欲望。对于爱情也是这样,珍惜比占有高尚,比占有更有智慧。 物品是生活的道具,生活在别处,不是只有恋爱,其实也说了亲情,友情。外婆很厉害啊,外孙告诉他有个靠谱的女盆友的时候,外婆居然说,希望你们能长久…很真实了吧…
3.5有意思的是,个人所需的物品其实随着心态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与其说是“我的物品”,不如说是“我这一年的生活方式”。纪录片中流露出的北欧国家的气质,喜欢聚会,一起闹腾,冬天喝啤酒,没事儿森林里散个步,有什么奇葩想法最佳损友们一起说干就干,还是很喜欢。
一个好的片子不在于拍的好不好,而是能不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思考。很平静地看完后开始审视当下,这是这部片子带给我的价值。物品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要到别处去获得幸福。物欲横流的时代,选择困难,不懂知足,浮躁不安,或许我们真的要好好决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负担。
物品不是衡量生活幸福的指标 人际关系才是 一开始以为是芬兰顾城 看下去发现又不是那么一回事 很眼前一亮了 算不上好的记录片 想给三星 但是把它当作一部有趣的剧情电影又觉得不给五星过不去 配乐恰到好处 很喜欢结尾处玛娅的笑容
纪录片影展展映/题设有趣,芬兰版断舍离,开头的生活的捉襟见肘和有些灵光一现的感受直戳人内心,后半段垮了不少,但在最后满满当当与之前空空荡荡的房间相比,相映成趣。归根结底,抛弃又取回本身,就是对自己内心缺口的一种治疗
不错的思路,总时间可以再压缩下,人真正离不开的物品不会有那么多,前20天会很艰难,如果把每件衣服,每个物品都细分的话。比如衣服裤子,里外,上到下就得10天左右。 前面取舍物品分析的少了,后面则不必要再取。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