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
导演:母子健
语言:汉语普通话
地区: 中国大陆
编剧: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时间:
别名:
用户标签:纪录片,中国,汶川,母子建,地震,短片,2013,家庭
片长:40分钟
imdb编号:tt2719426
2008 四川地震是中国近三十年来伤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数千家庭失去了家中唯一的儿子或女儿。地震后国家针对灾区制定了特别政策鼓励和帮助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再生育。随后的几年,这些经历中年丧子的父母们用截然不同的方式继续着自己的人生。
《独·生》采取了客观观察与跟拍的方式纪 录了三个地震失独家庭试图重建家庭的旅程。第一个家庭蒋家失去了念初二的儿子,几年后家中幸运地诞生了一个调皮的女儿。虽然收入微薄,但他们极力地为女儿提供无尽的爱与物质支持。第二个家庭方家的女儿没有逃出高一(3)班的教室,而他和她均年事已高,丧失了再生育的能力。她决心领养一个女儿并在寻女之路上历尽挫折,而他顾忌自己的高龄,而使得两人在讨论这个家中最重要的话题时产生了严重的隔阂。孤家寡人的顾家已完全不成家,她失去了丈夫、女儿以及几乎所有至亲。她试图抛开所有的尘事欲念,皈依佛门。
本片获第 41 届美国学生奥斯卡奖(纪录片单元)。
看完很难过也很复杂。是失独家庭,也是拼命想要延续生的人——或期冀后辈来保有生而为人的常态,或寄托神佛以免生何聊赖的悲苦。不管日子如何艰难,都想再要一个孩子,幼儿园广播里对“溺爱再育儿”的强调;失去女儿后,只想领养女孩,或者说只能领到女孩;向佛祈求宽恕曾经的“杀孽”。当世的天灾和历史的人祸,交织在我们这一代的个人悲喜与国家利益中,太难了。
"I confess my sins and ask for your forgiveness. Please cleanse, purify, release ,cut all the negative memories, blocks, energies and vibrations."She is with Buddha.
其实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个小女孩在幼儿园里哭闹时来找导演抱抱的画面,镜头近一分钟了吧。总想起《饥饿的苏丹》那幅摄影作品,怎么说,虽然还没冲突到那种程度,但还是觉得,端起摄像机这件事,本身就是残忍的。片子整体把握的很好没有刻意煽情,看完心里不是悲伤,是堵。尤其最后"for my cousin"
★★★★☆看过太多512进行时的纪录片,第一次看到镜头对准震后重建生活的人。三个家庭,围绕孩子,幸运的对新希望更加溺爱,不幸的躲过了地震却没躲过收养孩子的话题带来的撕裂,最感慨的是那些坠入空门的幸存者,地震在他们眼中成为了通往极乐的途径。2016.07.29@言几又今日阅读成都@瓢虫映像
其实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个小女孩在幼儿园里哭闹时来找导演抱抱的画面,镜头近一分钟了吧。总想起《饥饿的苏丹》那幅摄影作品,怎么说,虽然还没冲突到那种程度,但还是觉得,端起摄像机这件事,本身就是残忍的。片子整体把握的很好没有刻意煽情,看完心里不是悲伤,是堵。尤其最后"formycousin"
切入点选得好故事自然就出来了,导演现场说减掉的部分更有意思,看其它采访大概猜到了是什么内容,如果能够进一步做一个系列完整地讲讲就好了,可惜导演好像已经在做别的选题了。手法比较规矩,又名审美疲劳,导演也谈到了这一点,不知能否期待一下下一部的创新。/18年5月11日二刷。
借地 One Child Nation 不该被遗忘 应该去反思 在集体大于个人的不断宣传下 有多少人受到难以承受的巨大伤害 虽然是执行政策 但刽子手还是刽子手。无孔不入的propaganda。前后不统一,政策在变,洗脑依旧,就硬洗脑,强权利益文化下,甘愿被洗脑。
没有用地震刻意煽情而是发掘更深层次的问题。多线索的叙述不错,让人从各种视角回顾这个问题。找到了合适的人物,故事自己就出来了。镜头个别地方不够好,但是是学生作品,不能太苛求,那几个tracking shot效果非常不错。声音录的也很好。明显花了心思。
没有用地震刻意煽情而是发掘更深层次的问题。多线索的叙述不错,让人从各种视角回顾这个问题。找到了合适的人物,故事自己就出来了。镜头个别地方不够好,但是是学生作品,不能太苛求,那几个trackingshot效果非常不错。声音录的也很好。明显花了心思。
828@PSA 地震灾后三家庭繁衍问题,中国特色威权弊病种种,浮生世态人物心迹及解决方案种种。年轻创作者固然暴露不少新人缺陷(批评的生硬粗糙与摆拍处),但中元普渡那场中景横移结结实实打动了我。拾起放下万世缘,天地不仁悲悯心。
在全民娱乐的时代,总有人关注“声音”,流逝的时间带来残酷亦默认人们的宽忍。没有像CIFVF短片内呈现的汶川那样直接,那样惨烈,私人化影像除了关照个体的生存状态之外,还混杂着一个国家的社会,以野生的姿态间接的参与了历史的写作。
828@PSA地震灾后三家庭繁衍问题,中国特色威权弊病种种,浮生世态人物心迹及解决方案种种。年轻创作者固然暴露不少新人缺陷(批评的生硬粗糙与摆拍处),但中元普渡那场中景横移结结实实打动了我。拾起放下万世缘,天地不仁悲悯心。
导演从想要怀念亲人的动机出发,影像效果很一般,包括构图、取景等等,看上去有点业余。倒是这个题材值得挖掘,如果更有野心,可以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去看了导演的介绍,512地震改变了他的一生,让人有些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