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红色情结 大卫·洛奇 Warwick Ross
主演:罗素·克劳导演:大卫·洛奇 / 语言:英语 地区: 中国大陆 / 澳大利亞 / 法国 / 英国 / 香港 编剧
主演:罗素·克劳
导演:大卫·洛奇 / Warwick Ross
语言:英语
地区: 中国大陆 / 澳大利亞 Australia / 法国 / 英国 / 香港
编剧:大卫·洛奇 / Warwick Ross
类型:纪录片 / 历史
上映时间:2013-02-11(柏林电影节) / 2013-08-16(香港)
别名:红酒疯(港)
用户标签:纪录片,葡萄酒,中国,社会,澳大利亚,documentary,法国,2013
片长:75分钟
imdb编号:tt2419284
《红色情结》展示了波尔多梦幻般的葡萄酒在人们心中能燃起的激情和痴迷,讲述了他们为了追求这种痴迷所承担的风险和获得的良机。这是一个从人类精神和文化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将波尔多和中国景观之美,刻画在欧洲债务危机和全球恐慌的大背景下。
《红色情结》下载观后评论:
香港译名真是简洁明了。whenthelionwakesup,theworldwillbeshaken.全世界都被中国的风潮迷住了,然后全世界都陷入了中国市场不能自拔。法国人澳洲人美国人,都不停嚷嚷着每个中国人一瓶酒,全世界都供不上的数学题,但他们只看到了人数,没有看到中国社会的内核。fongyee说得好,你要入乡随俗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部炫耀和装逼的纪录片我怎么觉得这会是我2013,2014看过的最好的纪录片了呢?再看1972年的纪录片ChuangKuo你会感慨沧海桑田固然那些有钱人的嘴脸极为可笑甚至让人心生厌恶之意,而整个时代真个社会的风气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岂止是在那些新世界葡萄酒玛尔戈胡尼斯酒庄之类的云云

挺喜欢的,里面的酿酒商和酒评家都气场十足!市场投机行为、酒厂惜售、中国较早藏酒的土豪心声、中国红酒问鼎金奖虽然让评委们出乎意料也很振奋人心、发烧友们为爱酒一掷千金、假货问题等等都有涉猎。不管各人处于怎样的立场与观点,始终不都是因为喜爱葡萄酒才进入这个有趣的主题吗?

有人说中国人的消费力强是因为刚从地狱里挣扎出来,从零开始造一栋大楼也就半个月;有人说红酒之于国人就是西方人之东方情结的镜面反射,是简单无差错的地位勋章;其实你看葡萄酒文化之于人家是阳光雨露的千年积淀,而我们只是用钱在贫瘠的土壤上搭起脆弱的复制品。蜀黍的声音,嘻嘻【

多少干销售的中国人每天晚上捧着戴尔卡耐基的书憨憨入睡,却在白天现实工作中处处碰壁,不是卡耐基的问题,也不是我们人的问题,是思想,观念,对于一个封建统治了几千年,全国只有两个阶级的民族来说,你去推销商品的时候,只需要跪下,舔干净对方皮鞋上的灰就可以了。

原来不只是关于波尔多。海报中的男土豪Peter Tseng是卖dildo发家的。现在才看@醉鹅娘 推荐的纪录片。原来2011年份的波尔多红酒插水掉价了许多,2014年份开始恢复 En Primeur期酒原来是一个这么关键的词

故事很全面,很适合了解背景信息。只是没完没了的航拍镜头和街景,想要撑起这么长的故事,画面确实不够呀。出镜很多次的红衣女生很招人喜欢,那个年轻喜欢做爱老了喜欢酒的性用品大师也很有趣,当然也能看出法国人的浪漫和对酒拟人化了的爱。
这是一部震撼我的纪录片,和其他的葡萄酒纪录片画风太不一样了。波尔多的商业化只是概念,直到我看到这部影片。然而这不是重点,20分钟的背景铺垫后,真正的主角是中国市场!龙之崛起后,一泻千里。我只能说:太吓人也太牛X了……
开始还以为是很无聊的红酒科普,后来才深入到红酒相关的经济问题,看起来中国土豪钱来得真的很容易,人多嘛,1500万一瓶红酒,这是什么概念…另一方面,在宁夏做实业最终载誉而归又展现了完全不同的中国人面貌,真是不甚唏嘘
"the wine is to please people not to impress them..." 我们的目标是让人们在进食的时候不单单是进食 还要有酒 whatever it is..
澳洲导演 David Roach和葡萄酒大师安德鲁•卡雅(Andrew Caillard)带领的澳洲团队拍摄制作的纪录片,探讨了崛起的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对于法国波尔多葡萄酒的迷恋与相互影响。
如果说这部片子还有提升空间的话,就是导演局限地将镜头锁定中国土壕,并没有触及普通大众。赵凤仪如是说,如果整部片子还有一个存在理性的人,那么就是她了。她对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理解让我刮目相看。
澳洲导演DavidRoach和葡萄酒大师安德鲁•卡雅(AndrewCaillard)带领的澳洲团队拍摄制作的纪录片,探讨了崛起的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对于法国波尔多葡萄酒的迷恋与相互影响。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