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Jules Jarvis Fogarty / Aran Bell / Gaya Bommer Yemini / Miko Fogarty / 米凯拉·迪普利斯 / Joan Sebastian Zamora / Rebecca Houseknecht 导演:Bess Kargman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时间:2012-05-04(美国) 别名:热血芭蕾(港) / 芭蕾首步曲(台) / 起点:追梦芭蕾 / 翻滚吧小舞者 / 起手式 用户标签:纪录片,芭蕾,美国,励志,艺术,美国电影,2012,感人至深小故事 片长:95分钟 imdb编号:tt2008513
影片以美国著名芭蕾舞比赛(Youth America Grand Prix)为背景,讲述了六个6-19岁的孩子,在学习芭蕾的过程中,学会坚持,学会哪怕经历伤痛、沮丧也依然面带微笑的坚强背后,是如何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
《起点》下载观后评论: 最爱的三只:Miko,Aran,Joan Sebastian.莫名第一眼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所谓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Miko妈是很典型的控制欲极强中国式日本家长,always push too hard,教练看不下去说了两句后来就被换掉了233。弟弟不练芭蕾就被要求考常春藤...真的很硬核。虽然现在两个都很乖巧,但很担心到了青春期会逆反的很严重。很喜欢miko形体的线条。看到rebecca的卧室,以为在看90年代的美国青春片。在她眼里我看不到hunger,爱好多于热爱,并不认为以后会是很顶尖的舞者,感觉是嫁个有钱人干脆当爱好的那种美国甜心。Aran从小就清楚自己目标的天赋型舞者,这类人会跳到一个巅峰之后毅然转型。Joan肌肉太好看了,跳舞时难得的让人舒服的流畅感。
拍摄手法跟角度没什么特别之处,非常routine的励志纪录片。埃兰这么小的男孩子好成熟,喜欢他的气质,以色列女孩性格真好,miko温婉气质身形俱佳(刚搜了miko现在的样子我震惊了……)乔安这个大男孩沉稳带一丝羞涩,看到他背负家庭重担还是脱颖而出实现梦想,替他高兴,也只有真正喜欢芭蕾的人才能如此有担当吧,但是我觉得他的家人虽然电话里都是在施压,但心里真正想的还是希望孩子出国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羡慕大家这么小人生就有了如此确切的目标
选择一条路容易,走完很难,走好更难。拥挤的人群中流离失所和广阔的舞台上光芒万丈,都是生活,想要什么,就付出什么,就准备什么,包括做好被淘汰的准备,淘汰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影片中日本籍母亲面对儿子退出芭蕾训练潸然落泪,代表一些父母的自我感动,在为你好的旗帜下,规划安排了孩子的人生,结果孩子的选择与自己的期望并不相符,想象的幻灭始终是始料未及,不过还好,这个母亲允许孩子表达及做他真实的自己。
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让人情不自禁地看完题材很好青春芭蕾理智当贫困地区的哥伦比亚小伙凭着自己实力赢得理想大学的奖学金时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梦想最终还是可以照进现实的只要我们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不管现实有多么残酷相信自己总会有收获的那天有些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够为之倾其所有的东西是什么但有些人在很小的年纪就知道以后未来的道路并为止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我想这就是人的差距吧
最感触的是日本妈妈对于两个孩子的陪伴,以及弟弟放弃舞蹈后她的眼泪。我曾经是舞台上的孩子,背着一个大大的背包往返于学校,舞蹈学校,剧场,时而孤单时而和伙伴们愉快通行,努力认真的参加各种比赛和选拔,很幸运的成为佼佼者;现在是台下紧张的妈妈,陪伴着孩子往返于学校,舞蹈学校,剧场,专注于舞台上小小的身影,激动紧张自豪。感谢生命中有舞蹈,但愿舞蹈于他们的意义和我一样。
很早之前看的了,喜欢里面的每一个小朋友,现在知道阿兰进了美国的芭蕾舞团,米可之前进了伯明翰,但是最近退出了,原因是米可在芭蕾中找不到快乐了,因为芭蕾她患了厌食症,还有很多伤病,所以她开始思考到底要不要继续跳芭蕾。现在的米可是个医学生,我很高兴米可可以从芭蕾中走出来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那无论跳不跳芭蕾,她都是超棒的米可
补m,关于yagp的一个取样较为全面的纪录片。参赛选手用的练习小道具和练功日常都非常熟悉,黑人姑娘的抢功装要额外染色的细节也很到位(其实足尖鞋都要单独染色的)。最后几位都能拿奖,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特别是其中闪过的天才少女同台竞技的客串镜头2333。first position的名字是个双关语没翻译出来略可惜。
跟踪拍摄了不同年龄,种族,性别,阶级的芭蕾舞者,呈现了他们日常的生活和训练状态。对于芭蕾的热爱,以及为之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竞技比赛的残酷性,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舞者在台上优雅的舞姿却浑然不知他们在私底下所受到的伤病和心理压力的折磨。塞巴斯蒂安的故事也许可以看成是通过芭蕾来成就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印证。
整部影片始终在韧劲中推动,在其中我看到了芭蕾的高贵恰在于无悖个性的前提下,舞者比老师更追求完美。白癜风女孩跳的是唐吉柯德里的树精,那一幕却仿佛看到的是一只羽毛微瑕但不妨碍它本身完美的真正的天鹅。除此之外,出自小萝莉口中的那句话太过动人:“别人都说我没有童年,但对我来说,我有一半童年,一半芭蕾。”
冲着欣赏芭蕾来的。果然没失望,还没到青春期的少女们,在聚光灯下,用富有朝气的肢体和舒展的动作,行云流水般的展示什么是高雅。很棒。男生也展示出了力量和绅士风度,赞。记得那个日美混血儿的爸爸,为了孩子能更方便的学习,举家举公司搬迁,他说孩子们都很认真努力,这样也能让他能更专心的拼自己的事业。赞。
可以与《戏梦芭蕾》对应着看,起点与落点。很爱塞拉利昂的黑人姑娘,她的舞动有质感,昂扬而开阔;塞巴斯蒂安在地铁站台练习旋转的时候,一辆车迅疾驶过,上面的黑人一直盯着他看,他腾跃起而后镜头转接舞台上的腾起,那个瞬间很动人,回到哥伦比亚喝一口汤,脸上的满足表情,妈妈真的太美味了,好心疼
小时候那些为了舞蹈付出的努力和时光都回来了。妈妈很辛苦送我去跳舞,压腿练功开胯,爸爸妈妈还在一起……好想回到小时候,好想继续跳下去。长大后,在伦敦,在阿姆斯特丹,在柏林,在纽约看过太多次芭蕾舞演出,还记得在newmarkt广场随着波光粼粼运河舞蹈。垫脚旋转,跳卡门…我爱芭蕾
看了5次的纪录片。多线叙事,所拍的每一个参加比赛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故事及对芭蕾的理解,然而在舞台上,都一样闪着光。艺术这条路太难,想在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梦想太纯粹。知道自己的芭蕾梦已经无法实现了,我便狡猾地对每一个选手都加以共情,仿佛如此就把自己不曾拥有过的舞蹈生涯过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