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把文翰 / 钱小华 / 庄崧冽 / 吴永红 / 钱海英 / 毛继鸿 / 张强
导演:施秋荣 / 胡弦
语言:汉语普通话
地区: 中国大陆
编剧:胡弦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时间:2017-06-10(中国大陆) / 2016-04-19(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别名:Go with Your Gut
用户标签:纪录片,创业,梦想,励志,人生,坚持,中国大陆,理想主义
片长:90分钟
imdb编号:
这部纪实电影围绕“永不违背内心”的主题,通过2年的跟踪拍摄,讲述了7位国内独立品牌创始人关于生活、关于创业、关于挣扎的故事。他们或卑微或渺小,遭遇的境况、事业发展的阶段也不尽相同,但不论身在何种现实的境遇,在追求理想和乌托邦的道路上,他们依旧遵从自己的内心,为未知前路的事业探索,因为他们知道人生不能重来,不能庸庸碌碌地活着。
影片由多位当今优秀的创业者真实出演:食材网店店主把文翰、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雕刻时光咖啡馆创始人庄崧冽、SoLife家具店创始人吴永红、加拿大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区创始人Tina、服装品牌“例外”和公共空间“方所”的创始人毛继鸿、自由执业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
《内心引力》下载观后评论:
第一次哭是咖啡大叔说他父亲送他一本《教父》的时候,第二次哭是碧山开业,钱老师请村民们喝咖啡,他们发现自己的照片被贴在碧山的墙上的时候。咖啡寓意苦涩却醇厚香浓,那些照片让人看到钱老师淳朴的人文情怀,让人觉得他就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第三次哭是庄崧冽和咖啡老大谈成合作,成功真的不是挣多少钱,而是最忠于内心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南大,张强T恤印着斯坦福,Tina毕业于北大MBA,吴永红、毛继鸿一看就是本来就很有家底),这些创业者们事实上其实早已取得了世俗意义上(或是中国意义上)的成功,但他们坚持探索的是如何让内心到达更远的地方。所以我最欣赏老钱、老庄和老吴的几段话,那是他们对人生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捍卫。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不看重小我,而是看到了一个更广袤的世界。虽然这辈子都考上南大,但这碗鸡汤还是得干!

3.5。20年7月23日,人物选得不错,个性都很鲜明,寥寥几笔就能凸显出来。把文翰和庄菘冽的故事线重合度稍微高了点。如果片子就是Tina策划的,结构也会有意思。否则就会觉得这样的陈列方式,过于追求效率了,时尚感也许更强,人物却单薄许多,明明每个人都能自成一集。除了个人的理想主义,引入更多纷繁的社会元素。庄菘冽那段,戏点都在张老大身上。Tina那段,个性鲜明,却没充分落在做事进程中。相对完整的,是把文翰(寻货)、钱小华(开店)、吴永红(制桌,略单薄),因为都有一核心事件。庄菘冽的故事失焦了。Tina、张强的故事更复杂,没有充分展开。毛继鸿的故事,只见其事,不见其人,情感难以代入。整体上交叉剪辑的必要性不够

如今看这个片子,我会受触动多于鼓动。看完脑海反复两个画面。一是张老大在和庄先生谈起他得到种子后,培育三年,移植三年,栽种又三年,好不容易通过了快小十年的努力,终于要有了成果,却因一场霜,一切成空。张老大说他注重过程,这个过程很快乐,不论成败,咖啡是他的梦。~~~~二是那个医生在听到国家对他们做手术中心政策还很不支持的那整个状态。对未来满怀抱负,各种憧憬,想要大施拳脚,而眼前的每一步却都孤立无援。~~~~两个都像极了生活,总充斥着无奈和不尽如人意,但那又怎样,生活还要继续,只要继续就还有更多的可能。

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从一而终,其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虽然最终目的还是要盈利,但是没有经济基础,梦想是实现不了的。很多人的的梦想不就是一边做着喜欢的事,一边把钱给挣了。 关于纪录片的主题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短短的90分钟内要完整的叙述7个故事,感觉有些困难,整体观看下来故事讲的都不全。就像钱小华的先锋书店,第一次看到是在《书谜》这个记录片里,在这部记录片里有更长的时间去叙述,让观看的人能更好的去理解他创业的初衷。 整体而言还是可以去看一下的。

一些段落和细节露出了不事雕琢的光芒,比如种咖啡树但不喝咖啡的老农讲到父亲给他留下的《教父》,山村先锋书局开业时读歌德诗集喝咖啡的村民,它们以浪漫存在于残酷的真实中。至于方所、电影节的故事,更像是精英阶层换了一个生活方式,普通人学不来的。电影回避了创业的困难和资源人脉一类庸俗但必要的东西,而只谈追寻自我价值,难免曲高和寡制造了一种“我也可以”的假象。七个人物互不关联,在剪接上也没有按着某种逻辑,叙事显得松散。即便略显片面,在讲创业的取向和经历上,还是干净漂亮的。

挺感动的,最喜欢的是把文翰这个角色,尤其是他在农人家里说帮忙弄点饭,下午三点了还没吃中饭的桥段,最讨厌的角色是那个庄仔,确实有点装,他作为一个引子,引出张老大还是能接受的;也很喜欢Tina、钱小华,Tina最后的独白让人很感动,当你知道你的生命无法永生的时候,你就再也不能去过那种庸庸碌碌的日子了。想起之前遇到的虚伪、势利、肤浅、垃圾的人,相比之下,真的爱死了这些真实而有梦想的人,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这个初衷不曾改变。
⒈真可谓是纪录片,就是一出流水账,讲述的也是十分无聊,如果不认真分辨,都已经分不出他们的区别,都是在努力创业,有着各种理由,中途表现点困难,最后实现了梦想,太模式化了,要不是纪录片,都以为是编剧在偷懒;⒉纪录片并没有深入进去,不知道他们为何要做这样的选择,而且这些人是如何进行营业,以及这些品牌现在的生存状况,导演只是把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成功摆放在我们面前,然后鼓励我们去追梦,可是并没有体现失败的人,没有完全体现出他们想要放弃的时刻!
陪我度过漫长机上旅程的纪录片。内心的原始力量在这部片里很好地得到展现,纯粹的热爱,努力的付出,即使没有人理解,即使暂时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这些创业的人们还是那么满足,那么不懈进取。能找到内心引力,是件幸运的事。人生多烦扰,总有条框束缚,总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样安稳度过一生,但人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复制不可倒带的,当真的触摸到内心引力时,愿我们都有勇气,都有力量,去好好地过自己的人生。
是在职业迷茫期看的,仍然没找到自己心之向往的方向。“人的一生就算你很长寿,你能够真的去做你喜欢的事情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如果你不喜欢,就不值得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上面。所以你一定要选择你喜欢的地方,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包括爱好,爱人和事业。。。一直想做但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不再违背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创造自己喜欢的生活。”我也可以吗?我有勇气改变现在的轨道吗?
国内能拍出这样的纪录片已经是一个飞跃了。但一部纪录片拍7个故事,这真的好尴尬,也只能拍出这种泛泛而谈,鸡汤型的纪录片了。有些台词真的太造作,例如片尾“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做之类的”,真不像一个成年人说的话,真能这样那你还做得那样苦逼,如果一个人就喜欢黄赌毒怎么办?有些画面的转换好生硬、好突兀。还有这是我看过最多!最多!最多!广告的纪录片了!?
胡弦子是我关注很久的博主,机缘巧合通过看理想的《100个职业告白》颠颠桑又熟悉了胡弦子,种草了这部纪录片,有意思点是他是纪录片,不好的地方太零散了,配角比主角好的地步了,还不如一个故事讲完之后在继续一个故事,我个人看法,然后有几个人我觉得太商业了,很多镜头反而失掉纪录片的真实性,我个人看法。ps,能又认识了解到医生这个职业,还是很开心的。
三星半,唯一感动我的故事是先锋书店,因为整个故事里的“我”很小,而创造和改变的意义很大。我很不喜欢“创业”这个词语,因为它把“我”放得太大,当我看到碧山这个小小的村庄因为一个书店带来的融合,以及给乡邻带来的变化的时候,才明白“我想创造”和“我想改变”的主体永远不是、也不能是“我”,而是那个创造出来的世界,那些真正被改变的人和他们的生活。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啊,一席上听过Tina的演讲,把班夫山地电影节带到中国的女性,张强突破传统公立体系尝试医生集团,璧山乡村的书店,为了最地道食材奔走的创业者,他们的故事被拍成电影,也有更多在为梦想努力的人(一点个人观影感受,一个故事叉开轮流播放有些乱,镜头切换后需要回忆是那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