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David Ogden Stiers
导演:William Cran / Greg Barker
语言:English
地区: America
编剧:William Cran / Daniel Yergin / Greg Barker
类型:纪录片 / 历史
上映时间:2004-04-05
别名:
用户标签:纪录片,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美国,历史,PBS,Documentary
片长:360分钟
imdb编号:tt0319210
“制高点”是普利策纪实文学奖得主丹尼尔.耶尔金教授的一部财经巨著,被西方媒体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经济制度的编年史,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改革都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制高点”通过对大量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生动叙述为我们绘制了一幅从政府到市场演变过程的全景图。
20世纪80年代是全球改革的年代,在西方,撒切尔和里根以激进变革的方式结束了英美国家对市场严格管制,政府撤出了管理经济的制高点,从此,以竞争和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主导西方主流的经济学家的制高点。在东方,邓小平所推行的渐进式经济改革创造性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概念结合起来,探寻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平稳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为中国造就了21世纪的经济奇迹。一个世纪,人们一直争论究竟哪种经济模式让人类真正受益是市场还是政府主导?目前 ,许多力量正推动着从国家控制到市场控制的转变。然而,从根本上说,这种转变还需要信仰和观念的重塑拋弃传统的对国家的信仰,走向对市场更大的信心。
为您讲述一个世纪来政府和市场纠葛的故事,讲述思想进化斗争的故事,以及其中的历史风云人物传奇。
《制高点:世界经济之战》下载观后评论:
大学教科书里的经济学,教授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实话当时没太学明白。直到看了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讲义,以及他推荐的这部纪录片。才有拨开云雾的感觉。纪录片记载了同一时代两位经济学家不同的经济学体系和主张,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运用,及对其经济社会的影响。凯恩斯主导政府干预经济,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调控政策治疗经济;哈耶克主张市场经济,经济有其自身的恢复能力,政府要做的是减少管制,放开经济,经济才能自由发展。一战后各国百废待兴,凯恩斯主义受到追捧。直到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总统采用哈耶克的经济主张,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并开始在智利等国家得到推崇。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推广自由经济慢下了台。最后讲到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到后期贫富差异加大造成的社会不稳定,所有讲资本主义都逃不掉又没有解决的问题。

看完之后是跳出当下社会现有经济制度与方向,百年视角对于这个现代化国家尤其是后发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改革与适应环境成了重中之重。个人总体看下来内容相当丰富,取一点来说就是关于效率和公平的争论,效率贸易可以创造激发更多财富但是如果这些财富不平等分配只会带来社会的撕裂,公平却可能带来集权与缺乏。虽然比不上书本里面的高深与逻辑清晰,但是这种扑面而来的现实感与感性体验可能对未来学习经济学中处理例子与现实发生化学反应。毕竟理论与实践永远有距离,一个国家改革成功的良方(休克疗法)对另一个国家可能是毒药。国家和国家的情况不同,中国化这个思考方式恰恰是接地气的考虑了现实与具体因素。还有一个就是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福的各有各的不幸

鼓吹自由主义,裹挟着“民主、自由”的险恶用心;为投机者和寡头张目,为休克疗法洗白,言必称“市场万岁”;污蔑共产主义政权为“邪恶的红色政权”和“世界和平的威胁”,将马克思主义者丑化为极端、刻板、冥顽不灵的教条主义者。讲了一大圈无关紧要的国家,那中国呢?不对!中国哪有什么市场经济,承认的话不就没法逻辑自洽了么?各国经济社会遭受的重大创伤和信仰的崩塌轻描淡写为“改革的代价”?毕竟是既得利益者投资赞助的片子,没在你面前举杯欢庆就不错了。看看豆瓣的评分和评论,感觉上一届豆瓣网友屁股还是不正。

往返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彳亍于权力(或资本)与真理之间,是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痛苦与压抑的来源。这一层面,Hayek和 Huntington是相似的。不同的是,Hayek似乎比Huntington要幸运不少。Huntington去世时,似乎已经成为美国思想界精英中的贱民。在左派当道的西方世界,一个正常人必然引起持续不断地指责,从军国主义到本土主义无所不包。《文明的冲突》被描述为美国精英“控制人民”的工具,亨廷顿在申请加入国家科学院时便两次遭到拒绝。

第一集回顾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到八十年代的世界经济,沿着凯恩斯和哈耶克两位经济学家的思路,国家计划于自由市场之间的论证。第二集讲九十年代的自由化,不过先回顾了苏联在过去几十年的强大支配力,全世界都在学习苏联模式而不只是社会主义国家,对东欧、印度、拉美、东亚经济的崩溃和转型的呈现很精彩。第三集讲新世纪的全球化时代,给予和金融危机渗透到每一个国家,美国的经济也似乎很迷茫,直到九一一把这个国家带向新的迷茫,或者如表面表现出来的,短暂的复兴。

极其严谨、工整的经济学历史教科书。一个在今天看来再简单正常不过的政策,几十年前也是需要冲破重重阻拦。更何况凯恩斯主义、哈耶克自由市场经济轮番主导,但无论哪种学说都已经被证明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同时也会创造许多新的问题。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再怎样鼓吹自由市场经济,片中也同样承认,今时今日已经不具备英美改革时的历史条件了,并且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特殊情况,探寻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而不是照搬才是正路。受限于拍摄时间,权当做历史科普片看吧。

3集节目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理论对立性探讨开始,到回顾上世纪不同国家各自实践的历史结果,再跳转到新世纪全球化去实践理论给全世界国家带来的影响。一切文明以及国家存在的根本,都是经济命脉。回顾这近100年世界经济因为不同的发展方向而造就的历史,感慨即便是经济学家,也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准确的判断力。计划经济有一个想象中的美好未来,但是与人性可能是违背的;市场经济可以催生更强的生产力,但是却没有一点感情。
看完以后对近代西方经济及宏观经济学的变迁有个清晰的脉络。以前的经验是,读完书之后先在脑里重组一遍,然后有机会和其他人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讲述一遍,理解和消化会更有效率。最近看了不少纪录片,发现对于书里的内容也是个极好的补充。还有一个长期所得是,多多接纳不同知识体系(哪怕他们是对立的),以自我辩论的方式解读,而后随着新信息和观察深入进一步修正,是逐步建立自我知识体系的过程。
从市场经济战胜计划经济,讲到改革之痛,再到全球化,高屋建瓴,娓娓道来,提供了一个非常完整、多角度具有启发性又逻辑链清晰的回顾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ps.看激荡的时候只觉得中国经济发展起步晚,现在看来全球发展起步晚才是常态,20世纪后半叶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没经历过创痛,美国也不例外,就这几十年看来,天朝的发展属实奇迹,骄傲
不会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这种意识形态的国家划分,而是政府对列宁所言的commanding heights 的控制和拥有究竟是多大比例的划分。撒切儿是这个片子里面最厉害的政治人物,里根不过是她的跟随者、拥护者。她决断力、抗压力太强大了。另一个伟大人物就是邓小平了,我们应该感谢他,政治人物不能完美。
这部纪录片等于是一部二十世纪经济史,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偏好克制地主导了纪录片的走向,整体不失客观公正,至少引人思考。并没有绝对正确的真理,经济政策,市场参与者,国情民情,三足鼎立,决定了何时何地何种制度最为适配。如果每个人都能认同,世界本来就是多元化的,人本来就是复杂的,那世界可能会更加美好。
不会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这种意识形态的国家划分,而是政府对列宁所言的commandingheights的控制和拥有究竟是多大比例的划分。撒切儿是这个片子里面最厉害的政治人物,里根不过是她的跟随者、拥护者。她决断力、抗压力太强大了。另一个伟大人物就是邓小平了,我们应该感谢他,政治人物不能完美。
和我们认知不同的是:在80年撒切尔和里根上台前,英美也执行的是计划经济,全世界都在那时选择了放松管制和开放;全球化一直就有是有争议的,它的弊端一直没有在主流媒体上表述过,也就是我们没有意识可能的风险;我们2001年才加入WTO,到2018年特朗普发难,中国纳入到全球贸易进程也就短短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