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黑金 Marc Francis Nick Francis
主演:导演: / 语言: / 意大利语 / 英语 地区: 英国 / 美国 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
主演: 导演:Marc Francis / Nick Francis 语言:Amharic / 意大利语 / 英语 地区: 英国 / 美国 编剧: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时间:2006-10-06 别名:Black Gold: Wake Up and Smell the Coffee(澳) 用户标签:纪录片,咖啡,美国,非洲,记录片,Documentary,2006,不平等 片长:78 分钟 imdb编号:tt0492447
这是一个揭示了咖啡世界以及如何从艰难生存的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种植者手中到您的咖啡杯中的咖啡交易过程的电影之旅。
2006圣丹斯电影节呈现独立电影和全球影片大赛首映。
《黑金》下载观后评论: 基于本片06年的数据:原材料0.23刀每公斤咖啡豆,星霸霸做成80杯咖啡卖230 刀。全球每天咖啡消耗20亿杯。全球每年800亿刀咖啡市场。咖啡种植户无权定价咖啡豆,价格由全球最大资本市场控制(美、英)。提到世界咖啡师锦标赛。一份espresso需要约60粒完整咖啡豆打磨=7克咖啡粉。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筛选员每天工作8小时赚0.5刀。咖啡价格不会因为祈祷而上涨。片方在西雅图第一家星霸霸取景,对比埃塞俄比亚提供星霸霸咖啡豆地区的农民居住环境,学校,收容所,展现因咖啡价格波动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WTO大会,发达国家高农民补助,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贸易的不公平。世界贸易每年1%份额为700亿,相当于非洲紧急援助的5倍,过去20年非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不足1%。世界四大咖啡收购商均拒绝本片采访。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有几个镜头印象比较深刻:1,咖啡农场主以为的一杯咖啡的价格和实际的价格比1:25,一公斤咖啡豆卖出的价格和最终的总价比2:2000;2,挑拣合格咖啡豆的女工每天工作8小时的收入只有半美元,之后的镜头跳转到咖啡师的世界级比赛;3,世贸召开会议商讨贸易规则时,非洲国家争取不到公平的结果;4,在西方的超市中,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很不容易被找到,同时有人说,来自非洲国家的产品总不能得到公平的价格;5,因为挣不到足够的钱,有个农民砍掉咖啡树,打算种植chat(一种致幻植物),这简直是被逼上梁山;6,他们的教育得不到保障。
这部悲伤的纪录片看了好几个礼拜才看完。中间几次因为太难过了不得不停下来。一杯咖啡在欧美卖2.9美元,一公斤咖啡豆可以做成80杯咖啡,而埃塞俄比亚的农夫只能赚到0.08美元。232:0.08=2900:1,这个数字太让人心酸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从不想要改变世界、申张正义,只是看到这部片子非常难过。以后多注意一下包装上的“Fair Trade Certified”标志吧,哎。
咖啡对我而言有特别的意义,而看下来,发现片子里的咖啡问题其实是全球第三世界问题这个痼疾的一个缩影。不讨论不懂的问题,只记录两个最触动我的细节,一个是Tadesse在超市琳琅满目的咖啡货架里艰难地寻找埃塞俄比亚产出的咖啡豆,最终只在后面的角落里找到了一种;另一个是结尾,四大咖啡巨头和星巴克拒绝观赏这部影片。
说什么人生而平等,全是骗人的,不然怎么会有人在交易所决定全球咖啡市场的涨落,有人在星巴克店谈理想谈企业文化,而为星巴克提供咖啡豆的埃塞俄比亚人麻木的劳作,麻木的挨饿。既然没有所谓平等,请多支持fair trade。虽然这部记录片也未必全面,要想证明一个论点,证据太好搜集,是媒体一惯伎俩。
1. 农民在最底端,丝毫没有对整个产业链条的基本认识,也没有任何议价能力。本片的主线是个受过教育的人,力图改变这种不平等,整个过程埃塞尔比亚的政府缺位,外贸代表缺位,这些人才根本没有,就算去参加wto谈判,也没有能力去争取本国的利益。非洲应该多向日本、韩国学习他们是如何保护本国农民的。
1.农民在最底端,丝毫没有对整个产业链条的基本认识,也没有任何议价能力。本片的主线是个受过教育的人,力图改变这种不平等,整个过程埃塞尔比亚的政府缺位,外贸代表缺位,这些人才根本没有,就算去参加wto谈判,也没有能力去争取本国的利益。非洲应该多向日本、韩国学习他们是如何保护本国农民的。
影片通过咖啡采购、售出价格的巨大差异,控诉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的压榨。旨在推广产地直接贸易,以期让咖啡农们能够得到他们应有的报酬,过上温饱的生活。从影片2006年播放以来,随着近年精品咖啡的崛起,直接贸易也逐渐成为精品咖啡的主流,影片主创的愿景已经走进现实,令人欣慰。
咖啡种植者的利益注定得不到好的保护,对咖啡的依赖太大,根本没有选择权。事实上,他们要么以最终消费价的千分之一赚取利润,要么一分钱也赚不到。单一性的悲哀。PS:收入的不合理带来贫穷,贫穷带来性别歧视。不公随处可见,受害者也可能是加害人。受害者真的完全值得相信吗?但至少可以理解其行为
第一次知道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最大的咖啡原产地。第一次知道Harar这个咖啡品种。第一次通过咖啡直面经济全球化下,自由贸易下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鸿沟。那些农场主因不平等的贸易压价窘迫度日,他们的辛勤付之一炬,权利不得已伸张,悲哀。感谢为了他们的利益不断争取奔走的人们。
公平贸易把一个地区所有咖啡种植商统一定价,而其来源于农民合作形式,质量参差不齐,已经违背市场规律。是否是个看似美好的东西。经济问题其实质是人性本身。世界看似文明了一大步,而有些问题从未或许也不会改变。关键词:公平贸易,产业链,产业结构;国家利益与道义,个人利益与道义,权力与话语权
后面根本就是数字游戏,避重就轻。如果说国际化贸易的不公平选择咖啡为切入点才是最大的不公平,咖啡产业里面的人都在努力推动和改善咖啡农的生存环境,相比其他贸易产品,咖啡只能在固定的区域种植。但是咖啡不是慈善事业,是靠天和品质吃饭。相比之下,此片的角度太过单一,片尾处的字幕有些刻意
埃塞俄比亚人民供应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耶加雪啡、哈拉尔……却最穷困潦倒。因为西方世界作为价格的制定者,剥削压榨最底层咖啡农场主,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咖啡豆。不公平咖啡贸易看起来就像是经济强者在耍流氓。作为消费者我们能为水深火热的咖啡种植者做些什么?请支持fairtrade产品。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