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
导演:凤凰卫视有限公司
语言:普通话/国语
地区: 中国大陆
编剧: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时间:2009-02-02
别名:近人曾国藩
用户标签:纪录片,曾国藩,凤凰大视野,历史,传记,凤凰卫视,中国,政治题材
片长:30分钟/集
imdb编号:
中国近代工业化建设的首倡者,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立德立功立言封疆大吏千古一人。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毛泽东。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他一生勤奋好学,步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创造了清廷任官的奇迹。他推崇儒家学说,以天下为己任、克己勤政,为挽救风雨飘摇的晚清帝国,创办湘军,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杀人无数,被称为“曾剃头”。曾国藩一生追求修身、齐家、平天下。在文学、军事、学术思想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在中国近代史和文学史上占有着特殊地位,是晚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政治、军事、文化上极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曾国藩又是一个争议甚大的历史人物,有人把他尊为圣贤,一代古今完人,同治中兴诸名臣之首;也有人指骂他是汉奸,一个对外投降对内反革命的刽子手,在这些激烈的争辩后面,曾国藩究竟有着怎样的一幅真实面孔?
《近人曾国藩》将为您揭开这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跌宕起伏的一生。
第一集 序幕
第二集 君臣
第三集 困境
第四集 恩怨
第五集 亲情
第六集 生死
第七集 敌人
第八集 野心
第九集 变局
第十集 落幕
拍历史人物纪录片有个问题,视频素材太少,所以曾国藩的一幅画像一尊雕塑出境太多,甚至把《霍元甲》电影都用上了。曾国藩不是一个完人更不是一个圣人,只是在晚清做到了汉臣的极致,也不过一等候而已。满清入关强迫汉族改发型,留发不留头,很多人殉国,然后扬州嘉定大屠杀。最后科举一开大家都高高兴兴考试做官去了,儒家的忠君爱国没有强调明君主是哪个民族国家,满族蒙古族大和族都可以?洪秀全就是因为考试不行所以造反,换句话如果他有了功名可能这辈子也就平平淡淡一公务员了。曾国藩位极人臣,却没有造反称帝反清复明,想要实现自己的理学抱负却只想在体制内,这是大部分晚清汉臣的想法,所以科举考试和儒家思想真的是统治者的宝典。
之于带兵领将,王闿运曾说“用将则胜,自将则败”,之于儒学自治,毛主席也有说过“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章太炎先生的“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这个评价应该算是最精辟中肯的,周正一点来说,我们这代人也正是读着曾文正公他们的历史教科书过来的,无论他多么毁誉参半,我们仍然深受这些囿于当时政治环境而拾人牙慧的观点的影响。耐心看完这部片子,我感觉我最切肤的一种情绪是,这位三角眼扫帚鼻的旷世奇人,在最后遽归道山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人,只是不知道在他人生最后的三个时辰里,端坐在凳椅上的他有没有后悔过,自己死守一生的名声竟然会被天津教案、追剿捻军这些被强推上身的事情给訇然撕裂。
三角眼掃帚眉,中等個背微駝。秀才考了七次,進士位在三甲末。無論相貌智慧均非上上之人,卻能在北京官場十年升十級,而後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促成幼童留美,發起洋務運動。兩江總督坐到直隸總督,又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義勇侯。傳為曾子後人,自我反省的功夫很足,不為聖賢便是禽獸。這是正面,反面來看,十年十級,後被咸豐皇帝顧忌玩弄離開北京戰戰兢兢。創立湘軍对抗太平天国幾数次敗績,意欲自殺而三次未遂,兼受同僚掣肘舉步維艱,成事以後自削兵權,卻促大淮軍,主持淮軍剿撚竟將不聽命,無奈引辭,處理天津教案,背負漢奸罪名。表面風光,背後不知到吃了多少苦,這種人怎麼能不讓人佩服呢!
看完纪录片 一个是有一个最深刻的感受:还是要有坚定的信念 不要轻易破坏自己的品性 树立远大目标 哪怕目前离得还远 实力还远远不够 奔着那个方向 你会越来越接近它。另外一个就是 这个纪录片展示了 前后期的曾文正公的对比 年轻时是挺惨的 是有心使不上力 但后期的曾国藩经过了这么多的磨砺 加上他自己苦心经营修炼数年 眼光准 政治智慧足 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打败太平军后仕途无阻、幼童远洋、近代变革)以中人之资,全上人之功 令人敬仰
一个思考:儒家和法学并无本质区别,都是热衷于权力的学说实践,儒家的原教旨主义者与政权保持一定距离执着于道统权力的建设,而经世致用一派的湖湘人士传承的也是最早的传统积极参与政治权力的使用,当他们试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儒家的学说不过是文字的装点,在治兵、政务、剿匪各桩经国壮举中无不与手段即目的法家一脉相承,所以剿粤匪剿捻匪的曾学士必然也是曾剃头,办洋务办外交的李中堂必然也是李商鞅。
有人说他是圣贤,在危亡的大清王朝,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开创了同治中兴;有人说他是奸臣,在天津教案的处理过程中太过软弱,是卖国求荣。他说人非圣贤,便是恶魔。他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他想要开创周公孔孟的时代,但他生不逢时。他以“诲缺”要求自己,每日对自己进行反省,他严于律己,他成为清朝的一代名臣。他在日记里骂自己,反省自己。我也开始写日记,不但骂自己,还骂别人,哈哈哈。
1穆党修身审案局2与咸丰的抗争3湘赣同僚关系困境.沈葆桢4恩怨.手下王曑李元度.左宗棠5亲情4弟曾铁桶3弟战场身首异处5弟病死前线.陈妾.曾纪泽6靖港鄱阳湖口罗泽南祁门7腐朽虚假毁灭文化的太平天国8野心.王闿运.刺马案.李秀成9变局阿斯本舰队.幼童留美容闳.天津教案10落幕自削湘军.李鸿章淮军.刘铭传5303
一直想看一下曾国藩以降的历史,虽然和刚看的《曾国藩征战太平天国》有很多雷同之处,但曾本人的影响力确实足够强大。作为古今自我修炼的第一完人,他的理想和时代严重脱节,从一心治学澄清天下到武伐太平天国,一生充满了诸多矛盾。私人军阀的首创者,自他以后似湖南的历史名人层出不穷,被津津乐道。
从村野童稚到位极人臣,他的面目在历史的尘埃中已难辨清。十年阿附,十年剿发,十年通夷,卅年宦海沉浮,百年功过臧否,都付笑谈中。“以往种种,譬如昨日死;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该是在何等的灰心中说得出这样的话——这位中国最后的卫道士,终究难免与他澄明盛世的理想渐行渐远。
剔除商业牟利修饰,还原真实曾国藩。太平军荼毒生灵、捣毁文物的同时,展现了桂军的所向披靡,当这支军队被坏人利用时就注定了悲剧……天津教堂事件,让人想到前些年砸日本车的那帮人,后者最终还是理性收场,而前者因为群众的愚昧,而无法点醒,以曾国藩牺牲名声,郁郁而终为代价。
曾国藩有每日记事的习惯,每日都在反省自己,对自身的言行举止相当严格,这也是他为什么能成功的原因吧。身为官员对大清朝也是鞠躬尽瘁,甚至于在他去世之后,他所做的事也对后来的我们有巨大的影响,如果他没有提倡送中国的孩子出国留学,也就没有我们后来的铁路之父詹天佑了。
原来印象中曾国藩应该是为人处世有一套化骨绵掌,但看完才知是一套强力直拳。做事很刚,各种树敌。各种没面子的失败后屡次自杀未遂,也不受咸丰待见,这样也能最后名留青史让本朝太祖感佩于心,也算是一碗浓鸡汤。但他对自己也刚,不是圣贤就是禽兽的极端想法让人自律。
曾国藩做到了圣人三大标准:立德立言立功。他的座右铭是:做不了圣贤,就是禽兽,没有中间选择。最大的功绩是创建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培养了李鸿章、左宗棠。是毛泽东、蒋介石共同推崇的典范,是中国儒家思想的践行者,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最终成为一代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