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打开了他们的保险箱,将珍贵的影片资料借给美国探索频道成就了这部惊人的高清纪录片。《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讲述了人类最伟大的探险的迷人故事,并且由探索者亲自讲述。从早期的水星计划到载人航天,到影响深远的登月,从联盟号航天飞机对接到Bruce McCandless的人类第一次无绳太空行走,这就是太空时代的来临。本片汇集了古老的视频样片以及宇航员们亲自摄录的关键录像,加上飞船上的摄像机的珍贵记录,让本片能够以前所未见的角度给大家讲述这个太空探索的故事。 NASA(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1958年成立至今已经50年,Discovery频道推出划时代特别节目《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系列节目,详细记录NASA所进行过的各种先驱任务。全系列共分六集。《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由得奖演员盖瑞辛尼斯担任旁白,记录人类脱离地球,在太空生活的英勇历程。从最早的水星计画到送一人上太空,再到历史性的登月壮举,乃至于布鲁斯麦肯德雷斯进行人类首次无系绳太空漫步,节目中将为您详述太空时代如何来临。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15张)《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讲述人类最伟大的冒险故事,并由当事人现身说法。节目中请到第一位环绕地球轨道的美国人约翰葛伦,还有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类─阿波罗号太空人阿姆斯壮,他们将在镜头前回忆他们缔造历史的职业生涯。包括他们在内,共有30多位知名太空人受访,他们分别参与过水星计划、双子星计划、阿波罗计划、天空实验室及太空梭任务,其中有史考特卡本特、巴兹艾德林、金柯能、吉姆赖佛、吉姆麦迪维、约翰杨恩、还有艾琳考林斯。节目中将播出太空船上摄影机和太空人自己拍摄的原始画面,以空前的深度和观点为您阐述。《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捕捉人类创新勇气和科技突破的重要时刻,不仅纪念太空之旅的光荣胜利,同时也带给世人更多启发。《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由危险影片制作公司为Discovery频道制作。危险影片制作公司执行制作人是理察戴尔,Discovery频道执行制作人则为比尔霍华。《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下载观后评论: 由肯尼迪总统的那篇演讲:WeChoosetoGototheMoon而来。NASA五十年的神速发展放到六集的长度里实在太短,甚至连Apollo1,Challenger和Cambodia的事故都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悲伤。宇航员及工作者的采访占了大部分篇幅,相比之下影像资料偏少。在肯尼迪的激励下,六十年代无疑是美国太空事业的黄金时代,难怪有人评价库布里克和克拉克1968年出产的2001那部作品时会说,当时的人们对于未来的航天工程太过于乐观,才产生了这部我们今天看来仍非常前卫的作品,然而创作者本身在当时却是带着巨大的期望。P.S.历史上共有12名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而并非只有阿姆斯特朗的三人组P.P.S.astronaut,广义上的宇航员一词,cosmonaut则偏向于专指俄国宇航员
1.在不断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人也认识了自己;当我们离开地球,我们更懂得了这个蓝色暗点。反过来也一样。向未知的deep space探索的过程真的很像人向内探索潜意识的感觉。2.第五集,时间来到1980s,故事中开始出现女性的面孔,包括宇航员和地面指挥人员。3.以bezos musk为代表的私人航天探索,烧自己的钱,没有nasa的预算约束,更自由市场化的尝试,成本控制做得也不错。这个世纪我们会重回1960s的高光时代吧?4.想到1980s,大批物理学家/火箭科学家因为学术界削减科研经费、职位减少而涌入华尔街,开始了quant life,那这个世纪我们会看到潮水回流吗?私营部门的太空探索会不会吸引大批科学家重新回到航天领域,而不是华尔街?
是也乎,( ̄▽ ̄) if we can dream it, we can do it! 好象这是 NASA 机仓大门上刻的名句....不仅仅因为总统的大话, 也是 NASA 代表的人类好奇心, 经过持续努力人类可以作到什么地步, 这部记录片展现了科技发展的真实一面, 当然不科学的另外一面可以对比看看朝鲜战争的记录片, 解放军的精神核子弾一点儿也不比 NASA 差...可惜, NASA 能想办法持续吸引投资50年, 中国没有任何一个项目象古代长城那样连续几百年来嗯哼了....为什么?
太感动了!登月部分看哭!致敬先驱们!!??哪怕出发点只是冷战太空竞赛的政治任务 但nasa一帮子牛逼的理想主义者就是做到了呢!“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我们要继续前进 因为停止前进就意味着向太空投降”“to touch the face of god”同时也不禁感慨 美国真是已经过了他的黄金时代 看看现在这都是什么疯批总统啊 没文化没素质 还比不过演员出身的里根。就像b站上有灯塔国阿婆主说曾经他非常为自己的国家自豪 现在却已经说不出口这种话 ……
看完才知道2003年的哥伦比亚号失事事件早已经被我们淡忘了,还有那些曾经辉煌的探险历程。我们记住的或许只有阿波罗和阿姆斯特朗,我们忘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那个天真年代。现在我们没有土星五号,航天飞机也不见了,那个理想主义的NASA到哪里去了?无法给孩子解释这背后发生了什么,只希望孩子在惊奇于这过去七十年里面发生的事情之余,记住我们曾经对头顶星空的探索,为此我们曾牺牲了优秀的宇航员,承受着那么大的灾难,更要记住人类对未知的好奇,是我们永远的梦想。
是也乎,( ̄▽ ̄)ifwecandreamit,wecandoit!好象这是NASA机仓大门上刻的名句....不仅仅因为总统的大话,也是NASA代表的人类好奇心,经过持续努力人类可以作到什么地步,这部记录片展现了科技发展的真实一面,当然不科学的另外一面可以对比看看朝鲜战争的记录片,解放军的精神核子弾一点儿也不比NASA差...可惜,NASA能想办法持续吸引投资50年,中国没有任何一个项目象古代长城那样连续几百年来嗯哼了....为什么?
对NASA50年任务历程的全景式回顾,汇集了NASA早期发射的珍贵资料以及宇航员们亲自拍摄的关键影像,材料非常扎实,粗糙的颗粒感真实又感人。比起苏联,NASA培养宇航员的方式充满温情。50年的太空探索,一次次突破人类自身的局限,其意义早已超越了美苏的冷战热斗。B站上的中文字幕翻译错误太多,很多不算专业的词汇都翻译错了。美中不足的是,片子没有展现出NASA早期奠基的岁月,那同样是一段充满光辉与梦想的日子。
月饼节又看一次。很官方的片子。还不如看Harrism H. Schmitt 公布的阿波罗17号任务或2009月球轨道侦查卫星拍到的照片。Google Moon也有阿波罗拍到的外星生物照片。此片没讲的是: 当年三个太空人登上这个 空心(哈罗德·尤里指出)、潮汐锁定的星球后,一个彻底疯了,一个转去信神天天传教了,一个精神快崩溃。 阿姆斯壮在途中就说 看到有一排外星飞行器,登月之后的对话也有很多没有马上公布。
今天终于想起来把最后一集也看完了。说不清为什么,每次看到挑战者号的事故视频,明知道会看到发生什么,还是会抗拒,随后就是很长时间缓不过来的难过。人类面对宇宙时的渺小脆弱在那一刻无比清晰,世界不会因为对人类而言美好伟大的精神追求,去承诺什么符合我们期望的结局。但明知如此仍然不放弃尝试,也是人类捍卫自身尊严和存在最有意义(也许是唯一有意义)的决定。不是为了宇宙会怎样,而是为了作为人可以在这个宇宙中怎样。
2020年1月28日,在新型冠状病毒阴霾的笼罩下。看完了这部伟大的纪录片。那些伟大的先驱者,去实践代表人类的伟大事业,代表人类迈出那伟大的一部。我记得很清楚,第三集离开地球去月亮的航程中,工作人员们热泪盈眶,看着纪录片的我眼泪也在打转。在从水星计划到后来的双子星、阿波罗计划、挑战者号等。那群先驱者冒着粉身碎骨的极大风险,无所畏惧冲向太空。感谢航天人们为人类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向他们致敬!!!
月饼节又看一次。很官方的片子。还不如看HarrismH.Schmitt公布的阿波罗17号任务或2009月球轨道侦查卫星拍到的照片。GoogleMoon也有阿波罗拍到的外星生物照片。此片没讲的是:当年三个太空人登上这个空心(哈罗德·尤里指出)、潮汐锁定的星球后,一个彻底疯了,一个转去信神天天传教了,一个精神快崩溃。阿姆斯壮在途中就说看到有一排外星飞行器,登月之后的对话也有很多没有马上公布。
看过《太空竞赛》仍不过瘾,NASA的历史同样惊心动魄。水星计划-双子星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失事-国际空间战-哈勃望远镜,失败与成功,一次次的挑战人类极限,联想到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相隔几百年人类真的实现了梦想,太不可思议了。感叹NASA保存了如此多的珍贵影像,粗糙的颗粒感真实又感人。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美苏太空竞赛是人类嗑药史吧,远比现在的cyber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