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郑和下西洋纪录片 陈骞 王俊
扑朔迷离的历史遗迹,惊心动魄的海上史诗! 本片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中央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它所面对的
扑朔迷离的历史遗迹,惊心动魄的海上史诗! 本片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中央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它所面对的是六百年前一项伟大的事业——郑和下西洋。 历史档案的缺失为本片的拍摄设置了巨大障碍,但一个伟大事件的痕迹不可能消逝无踪。本片摄制组在一年半的拍摄时间内,追随着郑和的足迹,遍访国内外专家以及与这一历史事件有关的人士,透过历史的迷雾探寻真相。这一人类文明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使得本片获得了更加广阔的表述空间。郑和的航行预告了人类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同时表明了中华文化传统对和谐文明的世界秩序的渴求。 本片从宏观、全景的角度展现这一事件的全貌和伟大意义,同时深入到历史的细节中,传递着时代的信息,力图完整准确地呈现六百年前那场不朽的海上史诗。
《郑和下西洋纪录片》下载观后评论:
纪录片新意十足,长短适中,并未觉得冗杂,用演员扮演历史人物叙述自己的著作初看突兀,细品很有亲切感。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与之配套的政治组织形式使得古老帝国的大部分人对于海外贸易的需求并不高,由此也不能以现代观念苛责古人闭关锁国,外贸在那个时代不算刚需,下西洋的目的基本也是维护和扩张朝贡体系,之后航海也就成了鸡肋一样的存在。即使''大航海时代''开启后鲜有中国人足迹和创举,但另人欣慰的是,在这个时代到来的半个多世纪前,中国船队曾发出极度耀眼的光芒。最后,郑和威武!

前几年看过一部纪录片,内容大抵是论证加文·孟席斯《1421中国发现世界》这本书的,这位英国退休海军军官力证是郑和船队是最早到达美洲,澳洲,并进行了环球之旅,感觉内容和列举的证据有些臆想和猜测的成分,可信度不高。反观央视这部《1405郑和下西洋》就比较靠谱,确是站在史实角度来描述的。

失望。本想了解下下西洋的全过程,结果是一大堆乏味无比的“考古”。另外,对“我家老祖宗比你阔多了”和“我们官方舰队就是比你经商的境界高”式自夸完全无感,郑和下西洋其实不能说是真正伟大的航行,毕竟最远也就到红海,比不上哥伦布。畅想下如果郑和继续向西,发现新大陆,历史又是怎样一副模样?

记实类历史还是看纪录片。不论野史如何众说纷纭,永乐大帝支持下的下西洋壮举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之一,中国人的航海史领先欧洲近百年,更带来万国来朝的盛景。可惜,航海技术记录毁于一旦,宝船厂早已成为废墟,只有东南沿海零星的雕塑石碑还在默默回忆着当年的盛况……

跑步片。名为纪录片,其实是科教片。我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结束,正式标志着中国开始脱离世界发展的轨迹。从此,中华帝国与海洋文明无缘,这种影响甚至今天还在。郑和的伟大,与西汉张骞和葡萄牙的达伽马一样,探索着这个世界的未知。这种勇气,会永远在人类历史上铭刻。

大明啊大明,永乐啊永乐。BGM挺不错的,有那种大海航行的气势。我对明朝的了解不过尔尔,但是永乐一直为我所钦佩,他老婆老徐更是我最爱的两个皇后之一。六七百年之后,也许不该再哀叹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更要牢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水密隔舱领先欧洲1000年。。外国学者认为郑和第一个到好望角,,拍摄手法不喜欢,,,郑和一个没有海洋经验的人统领一只超级舰队很牛逼,留下来的史诗文件太少看的不过瘾,,,朱高炽是个傻逼
五集啰嗦、三集合适。印象最深的是天妃灵应之纪里这句“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雾飘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徙者”
国内的纪录片似乎都不够简练,能减少到3集就更好了。历史记录方面没什么太激动人心的方面,那段故事都已经很熟悉了。最喜欢揭露船体大小之谜的那段,算是个人小小的恶趣味了。
引古人言的時候讓演員扮好背誦的設計很妙,穿插著也兼及了航海、建造、考古、營養等學科,整體上給人豐富和精心製作感,算是挺不錯的一部紀錄片了。
小时候看过的印象最深刻的纪录片,背景音乐特别好听,可惜没有出原声。最后一幕,年老的郑和望着海面,夕阳灿烂,西洋不远。
海上絲綢之路詩賽現充。有點太磨嘰。一集提取不到多少有用信息。古文作者cosplay講述有趣味,喜歡。
非常不错,这样的纪录片多点好,但是不要这么拖沓,有电影的节奏就好了,但是不是中央六的那些个特制电影。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