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叛逆少年程非(岳骁恪 饰),从偶然在家中发现父亲所收藏的,失踪已久的女网友”燕尾蝶“——何生(尚语贤 饰)的寻人启事开始,逐步发现自己和她的渊源远不止有网络这么简单。神秘消失的何生,深埋谎言的程非爸爸,古怪孤僻的何生妈妈,从对家庭的反叛,到发现埋藏在深处消失的“她”,真相水落石出,原生家庭的隐痛被揭开,究竟谁才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 评审团特别提及影片龙凌云
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 最受注目影片(提名)龙凌云
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 最佳剧情长片(提名)龙凌云
《何处生长》下载观后评论: 8号路演,比想象中的好看,情节上一看就是精心打磨过的,环环紧扣,我愿称之为真正的中式恐怖片,一方面是因为压抑的中式家庭氛围,另一方面是导演恐怖片一样的拍摄手法和凶杀案的配音。
从故事本身来说,这部电影的视角很新。从“重男轻女”中被重视的“男”来切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既得利益者。让他一步步发现自己出生前的故事。虽然是以男的视角来发展,但整部电影完全不同于以往那些男性叙事。这要归功于第二位女性编剧,加入女性视角。(虽然有一些口号式的台词有点刻意)但与其他蹭女性主义热点的片子好很多。
影片里基本没用一个情节是浪费的,前面不经意出现的人和故事,在后面都会有新的联系。火房子vs水房子也让人可以感受到情绪上的共鸣。独生子女背景下的重男轻女,吃人的社会竟找不到元凶。
最后,这里也能磕骨科,我该死。
对标《春潮》,“父母皆祸害”。与其说本片试图将矛头指向中国千百年来的重男轻女传统,倒不如说在另一个面向上,控诉了中国自90年代初实施、并于20年后终结的计划生育政策。这里面有对政策的隐晦控诉,政策性伤害,对一个家庭的异化,体现在了他们的父辈与晚辈间,也藏匿于姐弟等血缘关系里。影片通过强设定强人物关联关系,来呈现了一个中国万千家庭的缩影。但导演的稚嫩,正在于他镜头下的演员,演技控制并不太好,尤其男主。影片保守的价值观,太陈旧了,当下早已不是重男轻女的社会,对代际关系的新痛点把控有些失焦。本片终究是男性创作者们假装对女性、性别平等释放友好信号的作品。但背后叙事骨子里,是能够嗅到这种故意讨好气味的。PS:谢飞出品,盘子不错,制作技术成熟,是First入围影片里的上乘之作。
#20240906武汉导演映后场 刷完全片,能懂导演大概想讲个啥故事,演员表演拆开来看,也都还可以。但是表演是个交流的过程,爸爸对儿子,妈妈对女儿,两组之间的表演就刻板印象了。两个年轻人的对手戏更甚,没看前面剧情,还以为两人在谈恋爱。
配乐也是,《命不该绝》到底得罪谁了,怎么啥基调的片子都用这做配乐,全片沉重刷完,又是《Not My Time To Die》Joyside现在到底有多缺钱!
映后问导演对此片还有啥遗憾和意难平,导演开始说没有,在回答后面观众的提问,看的出还是有的。包括剧本方面,妈妈对女儿的一些细节,是另外一个女编剧提供的。也就是导演人生阅历还不够去发现提炼这些。关于下一部想拍商业片,劝导演还是好好打磨下,毕竟商业片还是要比文艺片讲票房的!
好题材被剪辑给毁了,以至于配乐都优秀得凸显了对每个议题刻画的羸弱。“你不觉得你现在很像你妈妈吗?”才是全片最高光的台词。我们生而无罪,所以更不能自己做恶龙给别人欲加之罪,这才是死循环不断往复,暴力肆虐的真正原因。如果不围绕着这一个核心点去展开讨论,就会造成议题的过多染指而剪辑凌乱,反而失去了最应该传递的导演的自我意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东亚语境下几代人永远遵循着自己明明生而无罪,却只能靠报复与强加罪名的方式去证明自己无罪,这个bug点明明才应该是最该关注的,可是情节的实际呈现却分散得让人分心,太可惜。尤其是结尾只能靠毫无情节推动的台词输出来点题升华的时候,一切没有落地的空镜,广角和slow motion,就都是悬浮而无意义的自怜
因为对艾丽娅老师的喜欢,我早早关注了这部电影。上映就来看了!艾老师饰演何老师,她对女儿的爱是偏执,以爱之名的捆绑,对她真的是又恨又爱。演得太好了。
新人导演的首作比我预想的好太多了。家庭剧情片透露着悬疑片的味道。原来编剧中有商业片编剧故事比较完整,反映了具有时代性独生子女家庭中痛苦与纠结。老一辈重男轻女的要命思想。双线叙事交替进行,从寻人启事展开,用这个钩子钩住了观众。不过程非和何生两个家庭的冲突还是缺点感觉,所以后段就有点散。不过程非掀开床板的那一下,直给的很爽。原来这个故事里的所有人过得都不快乐。喜欢这种没有和解的开放式结局。
PS:CIFF精神永存
在场刊小团体内部口碑最两极分化的一部,也是这届影展最愤怒的一部。前半部分关于二人情感纠葛和出走-寻找主题的确立,情绪的积累都很准确合理,但在中后段揭示了同父异母这一核心设定之后,影片的走向开始变得过于奇情和复杂,消耗着积累的情感能量,也让故事的结尾略显漂浮。另一个层面,电影延续了近年来一系列反映家庭和代际矛盾电影的基本基调和情绪,但将父母对子女的压迫和控制的根源归结于重男轻女和计划生育的二重历史性上,事实上配合了近年来开放二胎、反思计生政策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从而将青年一代观众“父母祸害”的负面共有体验,成功地控制在一个可控安全的边界之内。
《戏梦巴黎》会让你后悔,楼盘电梯里恐惧搀扶,族谱上不写下名字,留守知青放弃远方家产,床板底刻满岁月诅咒控诉,前往疯人院废墟的路上一个拥抱,有情人终成姐弟;—这是时代的错。—不,这是我们的错。但若说为啥选择向海消失,感觉大多因为百合失恋……上一辈的直接伤害还不被允许详尽叙述只能点到即止,这一辈的间接伤害已经可以狗血渲染到过犹不及了。故事合理性的不能细想之处挺多,情绪却是到位了。虽然致敬人家岩井俊二《燕尾蝶》,但更像是凑佳苗式毒亲之恶悬疑小说的伤痕文学本土化。国产独立电影例牌加一星
龙导非常成熟的处女作,每位演员演技都十分惊艳,影片立意于反重男轻女,探讨原生家庭的隐痛。影片塑造中式家庭压抑氛围,艾丽娅老师的台词也很好折射了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压力教育,让我们觉得父母不爱我们的同时好像又爱我们,值得很多家庭反思的是这样的教育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童年吗?成长后还是靠自己来抹平那段痛苦的经历。开放式的结局,我希望何生去过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了。心向何处即何处生长。
大海 何生 和日出
祝福她 祝福她勇敢且自由
映后有观众问导演为什么选在成都拍
导演说:“四川被认为在全国是女性地位相对较高的一个地区,大家可能会听到四川女人会骂男人打男人之类的啦,但是这是因为这些女人做了很多事情,她们去赚钱去做家务,男人只要坐那里打打牌,所以她们可以做出这些行为,但是一旦家庭里需要有哪一方做出牺牲,她们就将会变成被推出去做出牺牲的那一方。” 片子真的一般,用男性视角写女性创伤这件事也挺有争议的,但听到这段话我愿意多给一星
5.3,虽说导演是在伦敦大学修的电影,但这喊口号的习惯明显来源于本土,从头上“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这么封建”到后面“我们要过自己的生活”,只能说圣马丁学院没能改变导演的“中国芯”。九年义务教育的还是妥妥地嵌入骨髓。从叙事角度讲,导演连90分钟的有效叙事都凑不齐,大量无效叙事实在让人崩溃……虽说影像表达上对于一个新导演来说尚可,但表达的浅薄实在是难以掩饰,属于典型的“没话硬挤”。
《何处生长》是一部以中国特定历史时期为背景的原生家庭题材电影,深入探讨了计划生育政策、重男轻女观念等社会现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多时间线叙事手法展现了父权社会中女性的挣扎与反抗,同时也引发了对于时代烙印的深刻反思。影片不仅揭示了家庭伦理和家庭关系问题,还呈现了新生代独生子女与传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电影要做的不是说明和解释,导演的功力还不足以支撑起他想象中的表达,然而艾丽娅老师的演绎完全超越了平庸的剧本和刻意的台词,对比之下有点惨烈;许多视听方面的体验是割裂的,比如开头的烧房子、偶尔一惊一乍的悬疑感,还有的想不起来了,这不是你喜欢就得都塞进去的;至于服化道的bug,蒽,成本问题可以原谅,但也得想办法避免穿帮的可能吧?不知道说啥了,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