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讲述一位利比里亚难民为躲避战争流落希腊爱琴海岛屿的故事。这个出身显赫的年轻女孩,如今身无分文,在异国他乡辗转求生。她深陷对过去的长久思忆,同时,意外相逢一位同样漂泊无根的旅游向导。两位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女性,缔结友谊,得以滋养继续生活的韧性。
第26届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配角表演(提名)阿莉雅·肖卡特
《漂流人生》下载观后评论:
#TheChiswickCinema 长评-何处是我家。现实主义结合闪回少了些许残酷多了一丝律动。不过整体看就是不够有张力,同时闪回的部分给的也太直白。浴室内的剧情加以从洗衣机掏出衣服的张力直接到结尾另一场具有张力的拥抱互相对冲让最后结尾的情绪也弱化了很多。“去除批判”的部分让我与角色苦痛的共鸣弱了太多。构图非常差,大概因为上下的裁剪,可以说所有的中近景到中远景的角色的头部都剪成了半个,看着实在是太难受了。镜头和色彩还不错,固定和摇镜头凝视感强,色彩偏冷符合风格,结尾处的转暖也有表达。剪辑也不太喜欢,正反打有些突兀。配乐很音效都很棒,现场收音效果也很好。意象上,围巾与内裤都意有所指,而那潮湿的小湾,残破的店铺,历史的遗迹和破旧的小屋都似乎可以对照那她失去的家。女主演的很棒,大量特写考验演技。

陈哲艺对这个English-language feature film尝试提交的答卷已经可以打动到我了,这是没有意料到的。一部注入陈哲艺留白和silence表达的非典型难民题材的成片。开头有勾起观众探索的好奇心但是不是特别多哈哈。可是讽刺的是电影20世纪末的背景和最近仍在持续的加沙冲突没什么两样,我们不关心的角落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经历和Jacqueline一样噩梦的夜晚...他还有提到这是他第一部有配乐的电影哈哈哈,配乐可以帮助传达剧本里无法写明的部分,很加分!Jacqline坐在自行车上靠着Callie背那一段很搭。映后talk可以再加上一星,导演和从电影感受到的他一样,真是个好人?但是我夸男导演会有些前怕。。。和他说了燃冬也很好!

#siff2023环贸百丽宫 3.5 陈哲艺的电影很容易被贴上某种取巧的匠气标签,一方面因为他的确聪明且执行力超强、总能在跨文化的语境下寻找到足够小的切口进入,另一方面他也野心十足、每次都希望故事能承载尽可能多而复杂的议题,which总会演化成花哨而繁冗的意象和隐喻。但如此的批判有失偏颇的是陈哲艺从未抛弃他的温度和人文关怀,也从未寻求某种标准、二元的答案,回退到廉价的治愈。就像《漂流人生》里(一如既往)无疾而终的情感和主人公高官之女/难民的双重身份,陈哲艺始终在意人和关于人的多数议题的复杂、多向和矛盾,也在尽力温柔地拥抱世界的无解。所以就算《爸妈不在家》的灵气可遇不可求,陈哲艺也依旧在职业导演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3.5/5 金馬影展放映|正當你以為《燃冬》開始顯露出陳哲藝的創作疲態時,接力拍攝的外語片又展露出陳哲藝該有的水準,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這部劇本不是他寫的,他只負責執導的部分,所以完全可以靠導演水平取勝。首次拍攝外語片,拍攝工作都在希臘取景,故事簡約、人物形象飽滿,一點一滴在過往與現今穿插回溯女主角的創傷,而這創傷透過另外一個女人撫平,有女女戀的潛在表達,又有西非內戰的政治批判,在簡約的故事中做到飽滿的人物塑造,最後以大海洗淨心靈,上岸時有人在等著她,完成了救贖也終結了孤寂,陳哲藝也許創作疲乏了,但導演功力還是在的,外語片初嘗試表現算漂亮。

不太行,陈哲艺太专注于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最真挚情感了,也太依托于台词和表演,对于矛盾产生和解决以及关于角色压力的口头叙述和插叙回忆都处理的太过扁平(maybe有些刻板印象),难民经历的奇观化仅仅在一方上达到一定力度,而陈哲艺这些年恰恰一直在做几方都有"空缺"的关系来表述思想和情感,可能是原著本身的问题导致了双女主关系的头重脚轻,陈哲艺作为亚洲作者也已经做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但终究是不够的,真就成了只可粗略感受情感而不可仔细精读作者意识的一个失败的载体,《燃冬》真的要比这好看多了

都会大学观看。浮光跃影。作为一个“难民”电影,我觉得介绍的背景和对人物的故事刻画太碎片化了,可能也因为文化背景差异,所以我感觉自己没有太进入电影,我不太能共情这两个女性怎那么快相熟??真是很像一个“第一世界的白女拯救第三世界”的生硬故事。不过看得出来导演拍的很细致,意象—水漂流到大海,“水”、“红色”都很重要,文学性很强,导演强调“自己是作者导演”。不过他也强调了在美国也有强大的资本对制作的限制。他强调美国出品方很强调电影的简单易懂,希望他的作品可以更快被贴上标签—酷儿、音乐等。

陈哲艺的英语长片首秀,因为Alia Shawkat有参演,所以额外关注。喧闹的庆祝,却重叠着过往的创伤记忆;即使周围安然无恙,却始终被拉回那个充满撕裂尖叫的故地。一些人们以为会走开的东西,却总是通过打照面的过客、看到特定事物的脑内浮现以及场景的撞击,被逼迫着审视。它的故事很小,只是很想展示Jacqueline所经历、经受的;以及它在不同时空情境下的身份。一次次的切换,也在不断深入着这场充满温度的角色研究和精神探索。它并非完美无暇,却让人饶有兴味地进入这段旅程。
3.5 影片用插叙去一点点揭示女主的过往,让观众和女主一起去感受这种创伤记忆的“袭击”,能让我全程集中注意力;视听手法也颇为娴熟,节奏张弛有度。不满足的在于故事本身,女主遭遇的迫害太过悲痛,解决方式竟只有自我疗愈?最终是新的一段爱情萌芽,救她于水火,但过往能这么轻易地就过去了吗?仿佛开了一个很大的坑,但只用一块布把坑口遮住了,没去填。(据说是小说改编的)这样未免编造痕迹过重。补充一点,女主的演技很棒!浴室里抽泣的那段,害怕痛苦悲伤…看得人好揪心
#SGIFF2023# 怎么说,本来没抱期待,但“意外地”还是挺喜欢。“国宝”陈哲艺导演(听到主持人介绍说国宝我还有点惊讶,不过细想也没毛病)映后很及时地解惑我观影时也有的疑问:女主明明可以很方便的一个电话打给旧友,就可以解决她当下的困境,但为什么没这么做?他的答案我也很赞同,就是她在经历如此大的trauma之后,她自己的精神状况是需要她首先去消化的。导演还说他一直以来的电影都是更注重“情绪”的,且也不希望滥用廉价的煽情。深以为然。
#SIFF2023 百丽宫 陈哲艺将这个女性故事拍得相当细腻。影片中黑人女孩与白人导游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心相惜刻画很好,一个因为政变无家可归,一个因为生不出孩子有家不能回,在希腊的小岛上她们会度过今后的几个夏天。海中的裸泳,女孩的经期,不得不承认这些都蕴含着颇多的隐喻。片中穿插女孩的过往,不免让人想到那种末代公主的经历。影片镜头语言丰富,最后的感情渲染很好,从震惊到流泪,再到两人拥抱,足以打动观众。
涉及到难民题材的种种 想展现跨种族跨阶级跨地域的世界主义联结,可还是感受不到新意,一切都像是被期待已久的表达,或许过分政治正确了?情感表达蛮细腻,影像风格在线,但整体处理略散略乱略拖沓略蜻蜓点水了,以至于感受不到真实和深度,倒像是被导演想象出来的苦难和预设的友情 若干次想提早退场。黑人女主演的的确蛮好,很少看见黑人女演员如此subtle的表演,把阶层跌落后的不卑不亢,骄傲,不善言辞都很精确地表现出来。
2023年12月5日,Cineleisure,sgiff. 就怎么做到这部跟燃冬完全不同的故事题材和班底还是有原著小说的,但可以拍的有六七分像的?? 看来“外乡人”是陈导的固定标签了。然后又是导游,又是深夜闲逛的相处,又是若有若无的同性情怀暗涌。原本以为可能要挖掘一下的非洲战乱根源,难民问题最后只是背景(应该是根本挖不动)。不过这部的女性情谊是拍的细腻动人,演员的表演也是让人信服。
#SIFF12#导演的国籍与要执导的故事之间有没有联系其实并不是重点,因为人类的情感永远是共通的。我们发现陈哲艺进入到欧洲的语境之后完全没有怯懦感,反而用东方的方式将隐藏在背后的残忍一点点呈现出来,于是我们才能看到在时间剪辑的拼贴中,辛西娅·艾利佛饰演的角色一点点被推向崩溃的边缘,我们也能感受到平和之下无可挽回的真相。当飘荡的人生在我们眼前摊开,我们没有人能够从中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