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導演岸善幸新作《(非)一般慾望》,改編〈聽說桐島退社了〉暢銷作家朝井遼的小說〈正欲〉。以多線敘事描述討厭社交的上班族男子、年過三十的單身女子、經營影音頻道的小學男孩,對異性恐懼的女大生和獨來獨往的男舞者,彼此看似無關,卻各自有著社會所不容的特殊癖好。稻垣吾郎、新垣結衣以精湛演技揭開社會的偽善,解構日本社會保守價值觀之餘,更大膽提出質疑,如何定義常態和病態?少數族群真能見容於主流價值之中?
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提名)岸善幸
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导演岸善幸
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观众奖岸善幸
《正欲》下载观后评论: 「除夕和正月仿佛是人生的通知書,明明不讓任何人…甚至不讓父母過多干預地活了過來,偏偏在這種時候會產生若干的寂寞呢,真討厭呢。」「我的父母遇上交通事故身亡了。」「嗯。」「當我接到電話的時候,我竟然覺得是件好事呢,比悲傷湧現出來還快。在他們還沒有發現我是這種人的時候就死了。這樣就合乎邏輯了。」「你並非是真心那麼想的吧。」「是的。有種為了在不暴露的情況下為了平平安安地死去而活著的感覺。這到底算怎麼回事呢…這種人生。」「不過在婚禮上你有和大家好好聊天啊,你還和吉澤同學一起去吃了迴轉壽司吧。」「嗯。」「我還以為佐佐木君在普通地生活著呢。」「這個嘛…誒,等一下,那麼我家的玻璃窗…誒?不會吧?」「對不起。我付你修理費。」「沒事,不用了不用了。是這樣啊,原來是桐生妳幹的啊。」「抱歉。」「我回來這邊,打算…」
继几十年一遇的旷世杰作《啊!荒野》之后,岸善幸监督再次为边缘人立传,作为少数群体群像电影,几乎能比肩《天使在美国》的高度。剧本太难拍了,应该会是一般编导因为人物传记极其不可信、立不住拍不出来而淘汰的稿子,就这样被岸监督拍活了。岸监督影片的角色需要演员有异于大众的样貌体态,明星出演他的电影需要极大改变才能看上去可信。上次菅田将晖自带颓气能跟故事完美融合,这次新垣结衣突破邻家玉女形象,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一个少数人,那副耷拉的双眼皮不知道是化的什么妆?看似变化不大实则从里到外的超脱。普普通通场景里一段独白即可直击人心,观众从现实经验里找不到参照物的角色,能被岸监督拍出喷薄而出令人敬畏而同情的软弱、怨恨与绝望。几乎所有场景视听节奏都值得反复观摩品味。岩代太郎再次跟岸监督珠联璧合,音乐氛围拉满。
日本版豆瓣filmmarks上有4.2高分(满分5),只能说明Gakki还是有人气的。剧本想玩多线但最后结果像猫玩儿的毛线团。每个主角除了检察官都是某种“少数”,但安排几个主演每天摆一副要死的脸来表现内心痛苦是有多拙劣。再说我根本没看出来女主到底多喜欢水,你都嗜水如命了为什么洗完头要擦?what the f?两个大学生的线基本和主线脱离,男女主的化学反应弱到只能靠“(你在说的)感觉就像我说的话一样”这样鸡肋的台词。这片拍的还没黑泽清《光明的未来》三分之一好,而人家主角从头到尾没说过自己“感觉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主创但凡看上十遍《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也不至于此。Gakki选电影实在不行,比麻酱差了得十条街。
8.0 /10 起码会是今年最好的日影之一。片名至少有第二个释义-请正视(?)的欲望,将客体故意隐藏掉,可以说是留白,也是一种探索/寻求解答的可能性。「水」的意象贯穿全片,非但不是矫揉造作的形式,反而是绝佳的化用,恣意流动的、无法被定形的,难道不正是这世间无数的抽象情感和具象人物吗?剧作已然做到强大自洽,没有一条支线是冗余浪费的,但影像化的视听层面也足够细腻动人,诸多闪回或是超现实甚至过分暧昧的时刻都带着平等的呼吸感,所谓的不正常又有哪里不正常呢,大家都不过是人类罢了。最后,将法治与人伦合流,碰撞出更为惊人的火花-即使暂时没有解决的出口,也要捍卫立场的坚决,这是多么前沿而不妥协的姿态。#备选年度十佳#
生于边缘,自发的真正的融合或是外在的切实的理解皆是不可能,想要不被彻底剥离,唯一的出路只有找到同类。边缘少数群体中更细分的探照视野、总体放弃理解和融合唯求共感共振的路径聚焦以及并无过度夸饰重压也没刻意追求清新的氛围构建,都能算是亮点,但是具体人物精神状态的捕捉和相互关系的联结都比较流于表面,无论阴影之重还是阴影边缘的光斑之珍,都没被贯通和深入地展示出来,勾连社会的复杂性和辩驳感也建立得生硬,让整个叙述连同内在的表达都有点似是而非。新垣结衣能够接到并尝试这样的角色自然可喜,但表演上还是亟待提升和进步啊。三星半
这类题材多d就可以让小数团体让大众知道了解。 吾郎的角色就是思想固执陈旧不愿接受新事物不相信自己觉得没可能的事,但世界这么大,什么人都会有,不伤害到任何人不犯罪又为何不能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了。简单从结婚这个话题,不是所有人都要结婚都想结婚的,但家里人三姑六婆就爱催婚,不结婚就好像不正常一样。 人有了人际交流的圈子就会很容易迷失自己感觉到孤独烦躁,觉得自己就是另类,没人理解,有的人会逃避封锁自己,甚至选择了结,有得顺从社会伪装苟且活着。 但好运的能遇到同类一起活着。
社会派佳作,能侧面感受到原著小说也会是多么的优秀。「多样性一词,并没有被好好地理解,简简单单就被消费掉了」——这句出现得相当不经意的台词,已经为整部电影做出了最精准的概括。口口声声的理解,也只不过是一种停留在措辞上的「正确」,本质上还是居高临下地不愿理解、无法理解;但这也无妨,即使不被他人理解,能在万千人海中寻觅到同类,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救赎。多数群体与少数群体的生存心境,一者傲慢,一者卑微,但傲慢的人也会活在安全的地狱里,卑微的人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堂。
前面多线交织的叙事其实还挺扎实,节奏尚可,靠着多线的信息密度取胜,把“边缘人”这个笼统化概念以及他们各自的困境表现得很细腻。但是从结尾事件就可以知道,剧本其实只用心成就并升华了恋水癖那一条故事线,其他线全部草草收尾。而且结尾说服力也不是很强,检察官掏出那几张照片的时候我真的想问如果这都能被定罪你们日本法律是过家家吗?剧作还是太强拗了,为了在最后搞出一个戏剧冲突,硬是把对立感拉上去,弄了这么一出。
片名《正欲》就是正常的欲望。在人类的社会里,划分正不正常往往是根据大多数人的行为举止。然而那些少数群体则被认为是“异类”而受到歧视,性这个方面尤为明显。影片用非常压抑的镜头和氛围,拍摄那些不同人们的遭遇,他们基本不容于社会,被孤立,或者说他们主动要求被孤立,不与外人沟通,哪怕是家人。而如果发现有同类的人存在后,他们会非常开心,因为这个世界有自己的同伴,我不是一个人,“我们存在与此。”
不知道有没有真正是水癖这类的观众可以共情,站在普通人观影的角度,觉得他们实在没必要过的这么纠结悲观。最多其他人可能是好奇,但绝不至于排挤和歧视。非得把自己塑造的孤僻冷漠,甚至仇视普通人,活得又憋屈又奇怪,这纯属在自己给自己上刑。如果这是这类人真的生活状态,全当我不理解是个傻X,但如果只是编剧和导演自己的臆想和设计,那么请把傻X的头衔颁给他们,谢谢!
整部电影特别的平和慢节奏,他的慢不是那种慢节奏或者体会无聊,电影里散发的慢有种孤独感,就是隔绝后体会到的真空感,这个时候感受会放大,而时间的幅度也变大。最后一段的审讯戏,后劲有些大,世人所无法理解的欲望就说再多也没用,因为无法换位思考也无法摘掉有色眼镜。故事很大胆,将一个现在不能拍的主题包裹在一个看似荒谬的线索里,这样的置换是否能让大众换位?
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耐看,多线叙事缠缠杂杂不够顺,而且虽然是以恋水癖为主讲故事,但恋童什么的杂糅进来就略乱。喜欢两人体验异性恋模拟做爱的那个场景,真的是互相理解且足够包容的对象了,所以"我不会消失的",因为有你在了……稻垣吾郎演得真好,新垣结衣好漂亮,矶村勇斗应该是胖了些吧,颜值塌得厉害-_-||
在小众欲望里,故事选择了最没有冒犯性的“水性恋”,在普通人看来,这种性癖好小众且匪夷所思到像是开玩笑。当故事借着这个设定展开,讲性少数群体如何在正常取向者的世界里生活,讲这种找不到同类的孤独,想被社会理解是很难的,但这些无法被理解的事情,正如女主角最后那句“我是不会消失的”。看完电影,想读一下原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