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鲁斯丁 乔治·乌尔夫
讲述极富魅力的同性恋民权活动家贝亚·鲁斯丁克服重重阻碍,通过组织1963年的华盛顿大游行,改变了美国历史进程的故事。《鲁斯丁》下载观后评论:美国的非裔平权运动真
讲述极富魅力的同性恋民权活动家贝亚·鲁斯丁克服重重阻碍,通过组织1963年的华盛顿大游行,改变了美国历史进程的故事。
《鲁斯丁》下载观后评论:
美国的非裔平权运动真的是给电影创作者们带来了无穷的题材 主角贝亚·鲁斯丁领导了著名的“向华盛顿进军“大游行 1963年8月28日约有25万人在华盛顿进行了和平示威 而他的好友 马丁·路德·金博士 就是在这一场活动中发表了著名的演讲 《我有一个梦想》 电影聚焦在活动的前期筹备阶段 一路上困难重重 要直面社会各界扑面而来的压力 只能说主角绝对是一个思维清晰心理素质过硬的项目经理 电影本身更像是一个命题作文 挖掘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隐藏英雄 而且主角又是LGBT群体 政治正确直接拉满 虽然如此 影片整体上全部打安全牌 情节和节奏全部都没问题 但就是没什么新意 尤其是结尾大家声势浩荡地齐聚华盛顿 本应该刺激观众情绪的场面却被处理得非常冷静 以至于让人感觉结束得十分仓促 相比起颁奖季其他的人物传记电影 本片确实没有特别多的记忆点

冲着科尔曼·多明戈提名第96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而观看本片,片中那个让我觉得有些眼熟的男演员原来就是第94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上被威尔·史密斯打的克里斯·洛克。—— 早上醒来看了昨晚公布的「第96届奥斯卡奖提名名单」:《奥本海默》果不其然获得最多提名;《芭比》错失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引较大争议;桑德拉·惠勒主演的两部电影《坠落的审判》《利益区域》都获五项提名;最佳纪录短片提名有两部华语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蜘蛛侠:纵横宇宙》《疯狂元素城》不出所料提名最佳动画长片,虽然《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错失有点可惜,不过三刷的《怪物少女妮莫娜》和期待的《机器人之梦》都入选倒是有些惊喜……提名最佳影片的《可怜的东西》《利益区域》《美国小说》还没资源,倒是发现豆瓣才一百多人评价的《鲁斯丁》可看,因而找来观影。

很多时候这类片子会引起观众对于叠buff的抵触,来源于主创并没有构建身份与文本的强关联性。作为人物传记电影,主创在这中用了相当冒险的做法,在对他的光辉事迹歌功颂德的同时,揭露了他最为个体处理情感关系上的问题,而这被扣到身份头上的时候其实反而是会混淆观众的,因为这和取向无关,而是会触碰人们对于单纯的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中的道德感,而这部分至少在这个片子中并没有寻得自洽性,只是给这个角色徒增负面形象的段落,以至于到片子最后,即使我们能理解这样的肤色和身份在那个时期会对他工作上产生的困难,但也无法去理解将这些身份问题抛出来的时候他们到底要讲什么,又或许主创自己也并没有寻得其中的关联性,如果只是仅仅的呈现,似乎并不能形成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最后只能变为,观众又知道了一位民权运动者罢了

讲述极富魅力的同性恋民权活动家贝亚·鲁斯丁克服重重阻碍,通过组织1963年的华盛顿大游行,改变了美国历史进程的故事。鲁斯丁这位民权运动中的核心人物,担任1963年华盛顿大游行幕后高级人物的贝亚德·鲁斯汀是个开路先锋,他在20世纪60年代就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他的生活充满了脚注,足够与任何维基百科条目一较高下。上世纪20年代以后,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共产主义运动也开始在美国生根发芽,吸引了一批不安于现状的有志者参与其中。尽管饱受挫折,被边缘化乃至内部分歧严重,这些人的经历,点点滴滴地描绘出美国左翼的发展史。最近,美国《华盛顿邮报》盘点了其中12位代表人物,称他们被主流舆论忽视或遗忘,却拥有极富戏剧色彩的人生。鲁斯丁就是在历史的篇章中被边缘化的人物之一。

对啊,评论区说以后怕是要拍一个环卫工人的自传,那你为何就如此高傲地觉得环卫工人的故事不够精彩不够吸引人呢,还是你内心就觉得环卫工人上不了台面呢?要是真有那电影,我一定会去支持票房,前提能在这儿上映,不好意思核武器核能宇宙飞船全球危机之类的宏大叙事从小到大听太多了,没有多少电影教我如何从每一个人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不喜欢宏大叙事,不喜欢白人主流电影,这样的美国冲奥黑人电影没有太多闪亮点也是事实,但市面上多一些这种电影难道不是好事?多一些有色人种们性少数人群心理健康障碍人群边缘人物的电影又有何不可,你看我这不是又从这电影里知道了那么多非裔民权人士和支持民权运动的名人了吗?

一个有争议、人生有“污点”的黑人,最终成为组织美国历史上最大平权游行的核心领导人物。也许,有色人种、同志身份在现如今是欧美主流意识的buff叠加优势,但在久远的半个世纪以前,尤其是鲁斯汀的同志身份成为他作为平权运动游行组织者最大的阻碍。但鲁斯汀真的是一个天性乐观又内心强大的人,历经种种磨难,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有色人种平权的伟业。
p.s.同样是三星电影,有些是因为拍的不好但以资鼓励只能拿三星,有些是电影主题不错但细节垃圾勉强拿三星,而有些却是内容太过于庞杂导致节奏失控无奈降至三星。显然,这部电影是属于最后一种的。

那么多人在差异利益中咬定一个目标,达成正确,无论何时都是历史迷雾中反复需要的明灯。相比必然的成功,绊脚的点点滴滴更让我感兴趣,即哪怕大业当前,到底还有什么鼠辈因为什么私心在横加阻拦。鲁斯汀说,成长教育里总被视作低人一等,于是被教导奸诈,好去寻找所谓更低等的人来鄙薄,堆填自己可悲的自尊心。我们依然处在这样一个阶段,而我们甚至没有办法齐心,简直比种族隔离时期的黑人更看不清。从《音乐大师》到《鲁斯汀》,大人物都挺爱抛下身边人去大吃特吃,于是在一部黑人苦难的电影里,我最同情白人Tom。
一部宣传黑人民权运动的电影,以知名度较低但却同样非常伟大的黑人民权活动家贝亚德·鲁斯丁为主角,主要讲述了鲁斯丁等人组织策划1963年的华盛顿大游行的过程,然而,本片总体上拍得比较平庸,结尾更是拍得极其仓促,就像是为了完成某个政治任务才拍出来的一样,与此同时,作为一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的电影,也没有拍出激动人心的感觉,反倒是有点喜剧片的感觉,不过,科尔曼·多明戈的表演很有魅力,能够让人一下子就爱上鲁斯丁的角色形象。
终于抽空看完了这部电影,说实话,就是冲奥八股文的味道了...
成片质量相当不行。不仅中规中矩,毫无亮点,里面夹杂着的大量演讲类型的台词还让人昏昏欲睡...,同样是人物传记,前段时间的《奈德》我看哭了,但这部电影就看得毫无波澜,就是片尾的故事背景介绍才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感觉。
至于演技方面,多明戈确实演出了鲁斯丁那种有点神经质却永不言弃的感觉,但碍于堪忧的成片质量,很大可能就是止步提名。
在看《鲁斯汀》这部电影之前,我觉得蛮适合先观赏马丁路德金恩的演讲,我在网路上有找到一小片段的中文翻译、还有英文版的演讲内容(但应该不是全部演讲完整版,不过重点金华都有了)。我会觉得在看电影之前先看这段演讲是觉得应该要感受那种激昂的氛围,为什么这场演讲和游行会如此震撼。观众可以在电影中去思考有着权力的黑人们如何为自己的种族而战,而且还是以一种和平不流血的方式而战的智慧。
3.5
算得上是美国主旋律,聚焦的人物很有特点,用一些人的话说就是太过于“政治正确”。但是确实值得记录和纪念。
没有过分强调homosexual的身份,更多聚焦于我们作为一个人来说所应该拥有的权利,人权在一切之上,这点十分满意。
很流畅,很轻松,没有太大的沉重感,男主的确演得很好。但是整体又说不上来哪里欠缺,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历史背景还是该敬佩敬佩,电影来说结构上非常工整走向全在意料之内的八股文。前段时间刚好看了《塞尔玛》,本片相较之下更显得平庸,并且马丁路德金显然还是David Oyelowo塑造得更出色,当然这里金只是配角戏份不多。主角的话虽然拿到提名,但个人觉得还是略浮夸了。另外就是没有一味伟光正但又想强行找补,同妻线处理得不了了之。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