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这不是葬礼 这是复活 利莫昂·杰里米·摩塞
曼托亚是一位生活在莱索托的80岁寡妇。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开始为自己的葬礼做准备,向她的人生彻底告别。然而此时,她的村庄因水库建设,面临着被迫搬迁的命运。这点燃
曼托亚是一位生活在莱索托的80岁寡妇。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开始为自己的葬礼做准备,向她的人生彻底告别。然而此时,她的村庄因水库建设,面临着被迫搬迁的命运。这点燃了曼托亚的生存意志。为了家园,这位将死的老妇将抗争到底。
第36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提名)利莫昂·杰里米·摩塞
第44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 火鸟电影大奖(世界)利莫昂·杰里米·摩塞
第22届台北电影节国际新导演竞赛利莫昂·杰里米·摩塞
《这不是葬礼,这是复活》下载观后评论: 第一次看到莱索托的电影,讲述坚持传统与发展进步的关系,电影拍得很诗意,也挺有非洲味儿。影片通过一个老寡妇的奔走与叙述,展现她所身居的小乡村的急迫困境。乡村位于哭泣平原之上,曾有很多路人因瘟疫死于此,村民们的祖辈与亲人也葬于此。由于要修建水库,这里的一切将淹没于水中。这样话题观众非常熟悉,几乎会出现在所有地方。重土安迁、故土难离,人们情感是相通的。传统与发展、情感与利益,如何选择还得仔细衡量。影片名是反讽,某种程度上也是事实。导演强调传统,却也未过度批判现实。影片过度诗意的表达,让故事少了些张力,尤其是开头部分。
非洲南部莱索托(Lesotho),一个夫与子双亡的老孀妇为了葬在原乡而与计划建造大坝迁移村民的政商势力抗争。摄像讲究,很美。(不知是什么怀旧格式,窄银幕圆角——胶片?)女主角的表演也极有张力,但剧本似乎风格大于实质,叙事故意语焉不详,常令人摸不着头脑。纽时评论里这句我觉得是的评:"Haunted by the score’s buzzing soundscapes, the movie feels a bit blockily assembled. " (一块块砖拼合的)
#closeup#很好的主题,关于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这层关系背后的地方性文脉如何面对资本和政治的入侵。故事性实在有点弱,或者也许是导演想把重点放在影像、氛围和场景的塑造上并且传达他对于这种现象的态度和批判。但如果仅仅是把它作为传达导演个人意志的电影,一直强调一种反抗的意志也显得批判性不够,层次单薄。看完想到了《三峡好人》,同样的故事题材,但是贾樟柯对于个体叙事与宏观的空间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所做的探索,要比这一部深刻很多。
1. 她被死亡所遗忘了。死亡在主人公那里是回到土地里,是再一次聚集土地上的人们,是为后来的人留下故事和歌谣。这种美丽的死亡形式在现代社会里几乎不复存在。2. 电影用华丽的视听语言呈现了一个前现代的世界。盲人的口述,社群的歌唱,人们呼吸,朗读,祈祷的声音,让整部电影像一首诗。全景镜头里的土地,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黄色制服的人们就仿佛土地上的垃圾。主人公慢慢地走在土地上,或者静静地驻足,她是土地的化身。
78/100 #FNC2020online# 镜头设计的美学追求(色彩、用光、画幅...)让此片在抗拆类型中一定程度上脱颖而出,也借鉴民族志纪录片对村落族群的拍摄手法,讲述土地与人、传统与变化、信仰与现实的关系,最后当失去成为常态,我们褪去一切外在才能更贴近大地。后半段台词与情节再克制一点点就好了,Yu Miyashita的配乐会让你想到Mica Levi或Jonny Greenwood。
导演前作(Mother, I Am Suffocating. This Is My Last Film About You.…一样抒情诗体的名字)年初在MOMA看的,这一部故事剧情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仅是具有性格符号的老奶,反对搬坟背后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也是非洲大陆发展中问题;导演并未放弃的美学追求,除了在追求每一帧的“纯净”(也对应着结尾的赤身),甚至字幕都设计成最小不去破坏画面的构图
非洲八十岁老妈妈有一张木刻的偏执到卡通的脸。她丈夫和她儿子死了以后,她一直穿着丧服,等待自己的死亡。但当她的村庄因为要新修水库被迫搬迁时,她脱下了衣服抗议。许多人看到了死亡,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生者的复活。每当我说到进步,我的舌头就会向后滚动。如果所说的进步是人类把该死的指头指向自然,并宣布征服它的话。挺抽象化和概念化的片子,不乏诗意。
“你在干什么,有死者才需哀悼。”“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埋在这里,与我的家人一起。”极具种族风格的一部电影。不知是不是看的非洲文学,电影较少的缘故,其表现内容大都是非洲传统部落与人民在西方各方面的侵略下土崩瓦解。不过这部表现的更加野性与斗争,非洲音乐与呻吟贯穿电影更添一份哀伤。很多镜头是能表现出导演的才气的。
村民们一边被安置在污染的河流旁,一边被反复游说要开阔眼界,吸收“先进文化”。政商利益合谋夺走村民们最后一块土地的时候,也就夺走了他们承继的所有生活,用粗陋有“毒”的现代文明替代基于村庄生态延绵而来的生活文化,这是世界范围内都在不断发生的事情。但这样的迁徙真的让他们更好了吗?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是一个讲述非洲传统民俗仪式的故事,但其实是一个批判资本主义的题材。导演摒弃传统的叙事策略,用充满诗意的镜头画面与耸动的配乐,呈现新与旧、生与死、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激烈对抗,用艰涩实验的美学手段抵达批判目的,是一部不容易消化的作品。
【莱索托】保存文化、保存记忆,抵抗遗忘、抵抗侵占。更接近于一部纪录片,在叙述手法上选择空白,冲突上力求简化,而又尽可能包括地区的一切人事。里面出现的音乐相当亮眼,有那种对古老乐器的采用,也有很浓重的电子乐痕迹…带来的惊喜或许远超片子本身。
非洲南部的莱索托????,是一个并不算落后的小国——的故事:建水坝了,遇到了当地一位老妪的阻力。现代与古代,文化与习俗,文明与野蛮,科学与迷信,冥冥之中上演了一场心里和文化、集体利益和文化传统的较量。p”拍的很不错。
村民反抗政策对土地的侵害,感觉是三里冢一样的剧情,但以老妇人作为主人公更强调了传承感,诉说哭泣平原历史的同时老人就是历史见证者,最后把镜头由老妇人的背影给孤儿就是这种传承吧。构图色调都挺喜欢的,黑皮肤自带质感。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