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拳打脚踢:邵氏功夫 瑟奇·欧
从邵氏兄弟到当下的好莱坞大片,本纪录片探究了香港功夫电影对电影制作的影响。《拳打脚踢:邵氏功夫》下载观后评论:導演是澳洲人,(不意外)西方視角切入,受訪者多半西
从邵氏兄弟到当下的好莱坞大片,本纪录片探究了香港功夫电影对电影制作的影响。
《拳打脚踢:邵氏功夫》下载观后评论: 導演是澳洲人,(不意外)西方視角切入,受訪者多半西方面孔,談邵氏、張徹、劉家良、嘉禾、李小龍、洪金寶、成龍等武俠功夫片基礎歷史,六七暴動之於港片的憤怒青年轉向,對我來說老生常談、沒啥新料,但西方如何接收與理解「功夫」以及後續影響就比較新鮮,包括70年代功夫片(特別是《天下第一拳》)怎麼被引進美國電影院(在類似紐約42街那樣龍蛇雜處的地方放映,如何重新配音,被哪些人看到),受壓迫者(特別是黑人觀眾)的共鳴與反芻(至黑人剝削片、霹靂舞、嘻哈),大量瞎透了的李小龍剝削片,對跑酷者的啟發,YouTuber年輕世代與烏干達電影人樂在其中、不以為瞎(卻自有一番empowerment)的東施效顰(乃至真的業餘變專業!)⋯還有林林種種沒想過的,彷彿一陣散打亂踢,各有刺點。Netflix片名誤會大了,不完全在講邵氏。
香港武打美国融合史,这个视角纯粹追求风格、美感、观赏性和酷。此前美国拥有白化病,而后邵氏功夫进入,在当时的美国算是一个反叛文化,影响了电视一代和越战一代,而一切都要从西部片开始变起(于是出现了比尔)。李小龙是一个深谙观众心理的明星,奈何邵氏眼瞎,嘉禾捡漏,影响嘻哈尬舞风格化,搞出一个陈国坤。随后邵氏再次眼瞎,放过了成龙,接着成龙就影响了跑酷。然后就是录像带时代(这片应该请昆汀啊!活体资料库怎能放过?)。然后是黑客帝国时代,卧虎藏龙时代,东南亚功夫片时代,以及东南亚体系下出来的疾速追杀系列。然后就是油管时代。一条产业变革线梳理得挺完整的。虽然个人认为武侠片和功夫片不是一个东西,即使他们都是武打体系,但是在美国人眼里他们都是——B级片。这片子一路油管剪辑风格也没谁了。
很有意思的一部纪录片,剪辑节奏很快、引用资料也很多,而且出镜接受采访的人员构成也很丰富,算是从 60年代邵氏武侠片出发,以一种西方视角呈现了香港武侠片和功夫片对世界各国电影文化和年轻人的影响过程,同时也还原出了一个跨越东西方地域限制的影像传播路径。从张彻、胡金铨→Billy Jack、大卫·卡拉丁→李小龙、王羽→Jim Kelly、Ron Van Clief→刘家良、成龙、洪金宝→Richard Norton、罗芙洛→基努里维斯、托尼贾→YouTube网红,香港功夫片的影响几乎遍布北美、欧洲、澳洲、非洲、东南亚等地,甚至连黑人嘻哈音乐、街头斗舞也有其演变基因,最后提到的乌干达功夫片真正体现了这一片种的强大魅力。
三星半。论香港功夫片对当今流行文化和好莱坞电影制作的种种影响,片中梳理的历史素材和影片案例,影迷大都耳熟能详,如数家珍,除了某些影片的幕后创作秘闻和趣味花絮外,干货不是特别多,作为史料片来看,可能意义不大,好玩的还是西方视角,包括功夫片对西方流行文化的具体影响,这方面的素材较多较细,比如武术招式对街舞动作乃至嘻哈文化的启发,比如成龙电影特技对跑酷的影响等等。从邵氏到嘉禾,从王羽到李小龙,再到洪金宝和成龙,从《少林三十六房》到《蛇形刁手》.... 也可视作西方观众的功夫片情怀史追溯。本片其实可搭配《电影香江之功夫世家》、《电影香江:刀光剑影》一同观看。
很广。我一直以為最好最美的运动就是来自街头的,它用battle代替了肉搏,风格压倒一切。街舞、嘻哈等等灵感却有一大部分来自香港武打片。真是奇怪,他们怎么就那么天然地去掉了中国式的幻想神功暴力与血腥然后变成自己最美的身体运动表现呢?那个对港式打片影响广泛的比喻:jazz酒吧永不止歇的即兴!是对铁拳飞脚最好的赞叹。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最佳解释,外国人是戴着自己的想象去看中国打斗的,而中国人自己是带着什么呢?不然为什么街头的battle不是从中国开始而是从老黑开始呢?然后又反哺。模仿李小龙的又有几个“活”下来呢?
非常好,是一部动作/功夫片迷必看的纪录片。让人们能全方位的了解到功夫片背后的文化底蕴,给社会带来的影响,甚至是嘻哈舞蹈和跑酷运动的源头。而50年前的香港电影的草根精神,至今仍旧流传在泰国,印尼,甚至乌干达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激励着更多来自底层的人拍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功夫片。故事在功夫片里也许不曾是最重要的,但在整个电影里的故事设定,从角色设定里所传递的象征意义,却毫无疑问地是这些电影之所以能成为传世经典的重要因素。这是我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最大的收获。
我当然爱它谈论的功夫电影,但我也爱了这电影本身,棒呆!从香港本地结合社会事件、业内名人背景的酝酿、壮大、流变,写到这个中国特有的单一片种,如何在1960至今,通过各类人员/人才的合作,并借助不断变化的时代性传播介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水银泻地般的影响。1小时整开始的论述最让我心折:功夫练习的过程,用自己的风格说服对手,从而影响到当时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霹雳舞流派、嘻哈精神、跑酷运动。电影史、次文化史、社会史、身体应用之史,我想起立鼓掌?
想起特沃斯电影里冲进电影院让动作片影迷和三级片影迷围殴坏蛋的桥段,爽!现在看电影和发声的门槛越来越低,随便一部电影智力20到200的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一有主观见解东西就没有标准衡量,说一个电影好和坏都成了双拳难敌四手的事情,所以现在为难大傻逼和伪影迷就直接讲动作片吧,有的人看不懂就是看不懂,就像昆汀让看不懂杀死比尔的人滚蛋一样,去给他们讲讲一个镜头啪啪啪的开始数从头到底打来打去要做到得有多厉害然后他们还是听不懂就对了
虽然有一众名人出镜,但比起其他的功夫纪录片来,资料性未必更高,胜在视野宽广,从京剧源头聊到香港功夫片之后的东南亚、youtube甚至非洲功夫片,而且强调社会背景,政治动荡催生除暴安良的幻想,一无所有者挑战制度权威,通过磨练可以以弱胜强,都是功夫流行全球的关键。没提剑戟片的影响,但是点出了功夫对嘻哈和跑酷的贡献。最高兴又看见了罗芙洛和安德鲁·摩根,很想找Ron Van Clief的作品和乌干达功夫片来看看。
比较专题性,不可当严肃史料,想多看看老纪录片片段,但是剪得稀碎。有个语速和剪辑一样快的鬼佬也是话术高手。街舞旋转和双剑挽花,功夫芭蕾,金燕子动作和67街头等各种并置是大胆又精彩的表现手法。剪小孩子瞪大眼看电视里盘肠大战处笑出来,感觉又找到了自己。元奎会挑人,喜欢罗芙洛。从功夫到霹雳舞跑酷一路到拳霸乌干达,我还想看看日韩呢。没怎么提Jet Li,却有向佐。。。那个小女孩头发被拎着在汽车外的啥片?
功夫电影发展史的梳理,资料翔实,延伸范围广泛,很好的了解功夫电影在各地的发展和影响;电影风格方面,京剧表演形式、邵氏武侠黄梅戏时期、邵氏张彻阳刚武侠、邵氏早期功夫片、嘉禾李小龙功夫电影时期、嘉禾洪金宝和成龙功夫喜剧、徐克武侠电影等;电影传播方面,剧院、电视、VHS、DVDandVCD;受到早期功夫片影响,美国街舞文化的流行,成龙功夫喜剧的启发,法国跑酷运动的出现和传播。
外国各大电视平台几乎每年都会做几期关于中国功夫电影的纪录片,正如影片中所言,中国功夫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影响深远,街舞、跑酷等街头活动,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中国功夫电影的启发。而里面用到的视频素材,大多是高清修复后的版本,很大程度保证了整体画面质感,不过影片的版权也基本就是这些了,作为入门级影迷来说,还是算一个能有基础认知的影视泛科普类纪录片。
抱着看邵氏功夫片相关的内容来,因为去年下载时,译名还叫《 邵氏出品:铁拳飞踢真功夫》,其实关于邵氏只是在纪录片提到一点罢了,由此延伸开来的是功夫电影如何辐射到周围(东南亚欧美)的梳理,大篇幅讲李小龙,这位中国功夫的象征人物,他的生前身后事,再到后来的录像带等等。ps看完之后,看了一下制片国家,原以为是美国,没想到是澳大利亚。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