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肉联加工厂工会主席大李(刘侠声)是个热心人,却有个不雅的“气象台”绰号:他工作虽积极,身体却由于不运动十分糟糕,一到阴雨天就会腰酸腿疼,邻居只要见他手拿雨伞出门,效仿着准没错。车间主任老李(范哈哈)认为工作远比体育重要百倍,很是不满成日嚷嚷要在厂里搞种种体育活动的儿子小李(姚德冰)。厂里职工大力士(关宏达)自认力气大过天,对体育活动也是一脸不屑。
小李和其他热爱体育的同事商量,决定选出一个体协主席带领大伙展开锻炼。老李听闻,和大力士一合计,有心推选大李做主席,一来不得罪儿子,二来体育活动很快就会有始无终。哪想大李竟然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老李很是尴尬。可是老李认死了体育无用,哪怕大李老婆、五个孩子的妈妈秀梅(昔日与他站在一条战线)积极投身锻炼,他也不为所动。
《大李小李和老李》下载观后评论:
社会主义某种意义上是儒家文化的延续。电影中的肉联厂给人以《桃花源记》,在如今的内卷时代,多想去电影里的世界休息。至于集体做广播体操,出了学校后就几乎没有了。开头大李那五个儿子环抱的画面,心里就泛起一股非常温馨的感觉。这就种家庭就恰似海那边所塑造的中产形象,只是缺乏一套大house。在仄比的楼房中,人们的联系跟紧密。七十二家房客把上班和下班的生活串联了起来。上班是同事,下班是邻居。上班是劳动模范,下了班是气象台。理想的社会正是由无数个大李将人们凝聚再一起。特别是拔河那段,大李无私心的教对手厂拔河。这就是体现了意识形态统一所减少的成本摩擦,要进步一起进步。又像《论语》所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封建社会是射箭,社会主义是拔河,没毛病。

#25thSIFF#上了一节“早八课”,还是体育课哈哈哈哈~看的并不是原始的沪语版,配音还原度不是很好。私以为对待老电影不必以当代的标准审视,在当时这无疑是一部优秀的喜剧作品,确实是有“打磨”的痕迹,至少能够看出对观众的态度。无论如何,电影是感受社会风俗和时代面貌的一种方式。突然想到,其中一些演员是在60年代第一次亮相,但在之后的影史中“消失”,有的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原因不言而喻,不禁令人唏嘘……但转念一想,从“火车进站”的那一刻起,世界影史上留下过多少遗憾——所以,当放映机打开,享受当时吧,哪怕只记住了一个画面、一种神态、一句台词,甚至是一阵感觉,那都是永恒的。

2023.06.17在天山电影院看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大李老李和小李》(沪语版)。这次放映的是2018年由徐峥等当代演员重新配音的“沪语重配版”。其实原本还有个1962年的原装上海话音轨。因此实际观看发现是重配版时感觉略失望。2018年重配那时,大家都不知道原装上海话音轨的存在,为其重配上海话的想法和行为我很支持。不过观看下来,感觉配音的效果不是很好,缺少足够的背景声音而感觉单薄、不真实,说话口音、语气也不符合60年代的风格,总体感觉声音与画面格格不入。期待以后能看到原装的上海话版。

#SIFF#本小李来看沪语明星修复版《大李小李和老李》!还蛮可爱的片子!即使是黑白非原版配音也完全不失灵动,开头结尾的小动画也很可爱!以前的主旋律很有心思……说些题外话,又是体验上影节保留节目的一场,开场有人大喊不要再说话了仿佛自己置身小学,三四排中间十几余连坐空位,九十分钟的电影前排老哥手机屏幕亮了一半时间以上……最好忍受的大概是隔壁两位还蛮算有趣的阿姨沪语聊天,开场的时候说抢到票蛮好了我女儿都没抢到,中段有讨论老上海blabla,散场时还说灵额灵额,也是上影节独有一份的体验了。

谢晋 主旋律之神~1. 寓教于乐 试问谁看了此片不想起身运动下?2. 大李敬业勤奋 上尊领导 下敬妻儿 一视同仁 始终追寻老李的身影 犹如一双慈善的眼睛关注着世界的每个群体 代表着导演体察社会的悲悯之心 3. 年轻的摔跤拔河 年纪大的也能耍太极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位置 不要放弃任何机会 4. 私以为到“大李启”即可完片 后面再拍的有些满了 但影响不大 / 感觉1234也可以直接用沪语念 致敬无偿配音的演员们 SIFF第一部 非常圆满 感谢谢晋导演!他的作品值得流芳百世!

第4021-看片名以为是爷仨。没想到是鼓励体育锻炼的主题。1962年这个时间,三年饿肚子尾声,大家营养跟不上,看了介绍,为了表现锻炼身体有益,显得健硕些,扮演大李的演员卖了家里红木家具为了补充营养。1962是十年风浪之前,能看出这时作品没有掺合进那么多立场,积极的方面也没有粉饰做作。编剧真的是看了报纸上某肉联厂的类似报道写的剧本,谢晋请来的滑稽戏演员。影片情节简单了些,亮点不突出,好在比较让观众放松,综合7.0分。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如果我没记错,剧里拉的应该是这条横幅吧,可以说是近年来看过早期国内最搞笑的一部电影了,选题励志,台词超正,选角nice,老李那夸张的眼神和台词无缝对接,当年小李的身材和颜值在剧里可以说是炸裂了,最后还有大李那淳朴的笑容……看着当年的各项体育竞赛就像被打了鸡血一样,你看看人家多么坚持不懈啊,又是充满驱动力的一晚。(观影来源:吃饭时间被电视台官推的电影,被吸进去了。)
#25thSIFF#观影第二十部。前几届没看到,今年好不容易加场抢到,4K修复的很好,画面很干净,要上色就需要靠AI了,那个时候真不容易,都62年了还只能黑白。老电影基本靠实拍,江湾体育场内一眼望去,周边都蓝天,练塘郊区都是石子路,也算侧面了解过去了。鼓励大家体育运动的幽默片,这个算是谢晋导演早期作品了吧。大李的配音一听就是山争哥哥,为了赶场字幕没看到最后,真希望最后有沪语配音的演员表。
明确的时代主旋律电影,很好地展现了1960年代初期的社会风貌。宣传目的和功能性非常清晰,但情节上仍有不少巧思,能发现不少经过细致打磨、推敲安排出来的小设计,而非直截了当的推进或骑脸说教,这一点即使在今天看(或者恰恰是今天看来)仍是非常难得的。虽然整体风格上是偏重话剧舞台式的夸张表演,但大李、老李和大力士的表演观感仍恰到好处,妙趣横生。2023 SIFF电影节打卡
25th上海电影节,收官看一下新配的沪语版,谢晋导演难得指导的喜剧电影,情节精炼流程笑点自然,主配角的刻画都个性鲜明,最神奇的竟然是一个体育宣传片,玩完全不枯燥生硬,仅仅以一个肉联厂切入,就展现了体育运动之美,时代的精气神,所有的喜剧元素真的穿越时代的有趣,全场爆笑多次,也是唯一一场周边都是上海话评论音轨,也不会让你烦躁。
有些生硬但不失可爱的体育宣传片,比起现在某些专注于宏大叙事,以集体绑架个人的主旋律片,本片更关注体育给不同的人带来的影响,都是主旋律,但它不会让人生厌。大李公平正义充满关怀心,小李帅气可爱有些莽撞,老李守旧自尊心强,人物鲜活各有不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运动项目。另外主妇妈妈参与体育运动前后面貌的对比也很戳人。
片头和片尾的动画很有意思,作为一部体育片来说,让人看完也想参加体育运动,我觉得它是很成功的哈哈哈。喜剧片方面来说,完全是一部歌颂生活的轻喜剧,人物的名字和性格设计也都是完全以片头动画风格来展开的,整体基调非常的轻松愉快,不过看的谢晋的作品不多,感觉完全和反思三部曲属于两极的作品,但想想一个是在文革前,一个是文革后……
2023SIFF收官作品,向谢晋导演致敬!为数不多的沪语配音版黑白老片,情节风趣幽默,让土生土长的上海青年一睹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本地的乡土风情,文体两开花,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有很好的海派文化传播与纪念价值和意义…… PS:片头片尾的卡通人物奠定了全片风趣幽默接地气的风格!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