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BBC地平线:阻止男性自杀 Natalie Hewit
主演:
导演:
语言:英语
地区: 英国
编剧:
类型:纪录
主演:Alexander van Tulleken
导演:Natalie Hewit
语言:英语
地区: 英国
编剧:Steve Crabtree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时间:
别名:
用户标签:BBC,英国,纪录片,纪录,科普,医学,健康,Documentary-UK
片长:
imdb编号:
Suicide is the biggest killer of men under 50 in the UK - causing more deaths in this group than car accidents, and even more than cancer. This means that the most likely thing to kill Dr Xand Van Tulleken is himself. And he wants to know why.
In this sensitive film, Xand finds out what we know about why people develop suicidal thoughts, and whether there is anything that we can do about it.
《BBC地平线:阻止男性自杀》下载观后评论: 片中提到有自杀想法的女性人数大于男性,而最后真正自杀的男性人数远大于女性。其原因很大可能是:传统社会残留的男性必须要有男子气概的想法,受这种想法影响男性绝大部分的情感寄托来源于自己的另一半,当无法向另一半倾诉的时候,男性也不想示弱,不想向其他的人倾诉,而女性不一样,女性会向闺蜜或者其他人倾诉和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所以很多时候,文化的根基会深刻的影响大多数人,甚至操纵你的生命。有多少人可以跳出囹圄,看透文化对自己的浸透,并清醒、独立及平和地存活与这个世界?剧中提到普通人可以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有自杀想法人,就是倾听,不要给方法,更不要指责嘲讽。他们更多的需要的抑郁情绪的发泄,他人的陪伴,以及一点点认同。我要是早几年知道这样的方法就好了,说不定能挽救一个人。
英国男人自杀成功率是百分之七十五,周围每有一个人自杀,就有二十个人有自杀的想法,大多诊断出有精神病的人不会试图自杀,反而更多有想法的人没有寻求帮助。69%的男人容易容易发现他人心理健康亮红灯,到不能正视自己。他们理想中的自己和自己认为的无能的自己对话。英国东北部自杀率比伦敦高35%。统计出原因是丧亲财务感情问题三个因素。得知身边人有自杀信息也是。男性自杀成功率是女性三倍,但是女性的倾向高于男性。原因是男性的更致命,不愿寻求帮助。整体来说男性大部分情感支持来自伴侣,伴侣离开或者关系断了男人会变得孤立,男性没有像女性那样宽广的情感支持网。沟通很重要,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想找个倾听者,无需给建议,无需给他们开处方,只是倾听不要争辩
自杀一定是错的吗?我讨厌好死不如赖活着那种说法,我讨厌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已经有了死的觉悟的人说着顾忌他人感受的做法,我讨厌把自杀者与心理疾病者或者异常者划上等号的看法。重点在于,我们拥有自杀的权利吗??或许纠正目前对于自杀者的看法,正视并接纳这种社会现象,才是解决愈来愈高自杀率的最好办法,而单纯地劝阻自杀并不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许未来社会,自杀歧视如同曾经的性别歧视,性歧视,性取向歧视一般,逐渐消失,未来人会广泛采用自杀的方式来终结自己的生命。
触动很深的是一个男人说在他20多岁时,从来没想过要自杀,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自杀,但当他到了三四十岁,生活一塌糊涂,他会想到要自杀。生活很难,贫穷的人自杀率更高,纪录片里统计得到男性想自杀的没有女性多,但死亡率比女性高。男性的社交关系网比女性窄,可以倾吐的对象更少,还是要多关注身边人的状态啊。
那次看过一个图表,很多国家男性自杀率比较高,而中国是女性,还是农村里的女性。自杀干预真的难,哪国都是资助最少的项目之一。自杀也许是因为精神疾病,也许是因为现世压力。老父亲失去儿子后能化悲痛为力量,为防止更多想要自杀的人建立联盟真是人类勇气和韧性的代言人了,respect。
现代城市生活的高自杀率可不是这个纪录片阐释的原因所可以解释的,它关乎于对于社会对于每个个体平等的承诺和界定如此清晰的好坏生活,关乎于资本主义和现代化,关乎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功利世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无解的社会病,而且这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
先不探讨自杀原因和心理机制,不同国家自杀死亡分布区域蛮有意思。英国东北部是男性自杀高发地,美国底特律自杀概率也居高不下,这和高失业率有关,如果是在中国,城乡发展二元结构呈现分裂,乡村又比城市高。
社会总是要求男性到什么年龄就该有什么成就,达不到这些成就的人就是廃物。男性总是将职业作为自己的衡量标准,并且觉得到了某个年龄自己就该是家庭的经济来源和支柱。这成了导致男性自杀因素的第一位
金门大桥是许多自杀者首选的地方,那里也有公路巡警在那阻止人们自杀,让我想起了中国的南京长江大桥也是好多人选择自杀的地方。还好“天使在人间”,正因为他们,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太伟大了!
看过面具之内对toxic masculinity的批判以及其他专注于抑郁题材片子反过头再看本片感觉有点浅且散/题材很沉重信息量一般/不是很insightful
自杀是人类最后的一剂良药,每个人都可以吃,每个人也都可能吃。只是自杀者身边的人最痛苦,不过这不是自杀者的问题。很好奇,动物界会有这种问题吗?
这么好用廉价的成年男性怎么能说死就死呢!起来给我活,给我工作,给别人做榜样。死是不可能死的,人间多好,友仔玩友女玩,领导同事讲话都超好听的
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家庭、经济、感情是产生抑郁的主因英国自杀的人这么多,是不是因为天气原因呢?伦敦这破天气,看着就想自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