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杜雅尔丹、阿娜伊斯·德穆斯蒂埃、桑德琳娜·基贝兰、杰瑞米·雷乃、琳娜·库德里、塞德里克·康、索菲安·哈米斯、萨米·瓦塔尔巴利、斯特凡·巴克将主演,塞德里克·吉门内兹([刺杀盖世太保])执导的惊悚片[十一月](Novembre,暂译)。影片剧本由奥利维耶·德曼格尔([大西洋])执笔,故事聚焦2015年11月13日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后,为期五天的反恐搜捕行动中发生的故事。影片现已正式开机,将在12周的时间内分别在希腊、比利时和法兰西岛地区取景拍摄。
第48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导演(提名)塞德里克·吉门内兹
第48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让·杜雅尔丹
第48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女配角(提名)阿娜伊斯·德穆斯蒂埃 / 琳娜·库德里
《十一月》下载观后评论:
被法国杂志《L'Obs》称为 “警界专栏作者(导演)”的塞德里克·吉门内兹,贴着凯瑟琳·毕格罗(《00:30》)、彼得·博格(《爱国者行动》)、西德尼·吕美特(《热天午后》)和保罗·格林格拉斯(《谍影重重》《联航93》)的标签,在纪实文献的基础上,带着惯有的新浪潮作者属性,完成了本片创作。吕克·贝松后,在法国影坛至今还深度执迷于描绘军队、警队和特工人物,且本土气息更浓的,也就记者派吉门内兹、古典派奥利维埃·马夏尔和视觉派朱利安·勒克莱克了。从剧本到视听,纪录片导演经历一直在为吉门内兹用商业手法处理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保驾护航,只是在本片中,其克制稍显过头,加之高度客观的立场,以及纷繁如调查报告式的叙事,较难调动起非军警特爱好者观众的情绪。EKAM、RAID、DGST和DSU等欧洲和北非的多支精锐反恐战术单位亮相。

自15年恐袭后,警察作为共和国的权力标志之一就从未有过如此重大的挫败和失落。北约政治上的绥靖加速撼动了联盟的团结以及欧洲种群矛盾的分裂与分歧,这也辅佐了极右翼抬头入场的正当性造成排斥反应,从而真正挑起穆斯林移民对当局的挑衅不满。所以当片中的安全部队向着代表恐怖主义的千疮百孔开火的时候,法兰西在向看不见的敌人宣战,也在宣泄自己长久以来失声力挽狂澜的徒劳。从未发觉类型的自反可以如此有魅力,吉门内兹群像的面貌融入了巴黎城市的血液,几近没有穿插任何可以让人体恤抒情的空间,镇定自若,沉默不语的克制表象实则反思着个体(国家)命运的轨道。另外片中对阿拉伯裔线人的视点处理真正表明了此片的立场,只要她们没有被这个社会接纳过一天,欧洲大陆就永远不会有一日的安宁,这是天然的撕裂,但我坚信反抗的团结终有弥合的机遇。

欧式的反恐片镜头语言非常冷静克制,整体中规中矩并没有煽情或者宣扬主旋律,除了最后的楼栋破袭战并没有太多所谓枪林弹雨的大场面,更多是还原调查与侦破的过程,特别是特工人员现场调查的紧张气氛烘托得异常到位,从开始的一片混乱到最后跨境的挨个抓捕感觉丝丝入扣挺带感,相对于美帝的主旋律来说相对真实。不过看得出来欧洲人的反恐情报工作还是不行,舒服日子过惯了比较懈怠,不仅平时对重点人员监控不到位,事发后也不能清晰甑别有效情报,如果不是那个出过差错的调查员细心发现运动鞋的细节,估计最后的抓捕也不存在了。ISIS固然令人憎恶,但西方鬼佬的自大也是恐怖袭击的根本原因,查理周刊被袭可以说是咎由自取,打击恐怖分子与尊重宗教传统是二码事,靠侮辱对方宗教来博取流量的做法引火烧身也是必然。

大概第50分钟开始有点意思了,最后20分钟左右达到高潮。前半部分捋脉络的部分有些枯燥乏味,感觉上还原度还是挺高的,放在中国就是大案纪实。纵观历史,由宗教挑起的战争,再而引申到大屠杀,种族灭绝,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人类会因为不同的信仰而夺走别人的生命,这种信仰还要了有何用。我不知道是国际上一直在丑化伊斯兰教还是怎样?为什么这种信仰那么容易出现极端组织?屠杀、自杀式袭击屡见不鲜,当然也可能西方某些国家所谓的屠杀、借刀杀人是我们看不见的,甚至被舆论带偏了视线,但无论如何,随意抹杀掉一个人的生命就是对他们所谓的神的亵渎。我真的深深的为那些在恐怖袭击中死去的人感到惋惜。电影三星半……希望世界上减少战争和恐怖袭击。

奔着刺杀本拉登同款去的,总体上观感其实可以,身临其境的、十分压抑的手持摄影,还原真实恐袭发生后的抓捕行动,即使不是前方一线,后方的反恐局里氛围都堪比战场,但是怎么说呢,可能法国人民族气质天生就不适合拍这种风格的电影——从头到尾都在暴躁中没一句“友善”台词的电影怎么可能是法国人民嘛(雾,到了最后的那场夸张的真·弹雨戏(虽然有号称1500颗子弹的现实基础),可破功之感不能更明显,简直像是法国财政部联合反恐部门拍给纳税人看“你们交的税金没有白花”的宣传片不是,你们看看这24小时连轴转最多打个盹的工作强度啊 #SFM

时隔两年再次进电影院看电影,开场前还在开玩笑 “这不能1.5倍速可怎么办”,结果看完不得不佩服法国电影牛叉,节奏非常紧凑,全程屏气凝神没有丝毫喘息的瞬间,就这么到最后的高潮结束。片子完成得相当出色,可以充分感受到调查人员承受的巨大压力,面对蜂拥而至的线索,如何筛选出可能有用的信息,然后抽丝剥茧找出背后的关联,同时还要和时间赛跑,预防可能发生的二次袭击。作为普通民众,只是通过新闻看到了结果,知道恐怖分子被抓了,安全又有了保障,却不知道这些人背后付出了怎样的努力,真的很敬佩。

2015年11月巴黎恐袭后,反恐局等执法部门用五天时间没日没夜梳理海量信息锁定直接凶手。高潮是87分钟左右后,锁定目标位置,明知对方持有大量炸弹,还强行破门,门又没炸开,只得“饱和式”射击,最后恐怖分子在公寓楼引爆炸弹。摊手,不能安排狙击手守株待兔吗?片子态度有点点像《猎杀本拉登》(2012),意思是“我千方百计要抓到你,但你为什么搞恐袭不是我关心的”。所以柴记近期做那个纪录片我不知道她想挖多深,她能挖多深,挖不深的话就没意义,只是低水位重复,把废话再说一遍而已
当你得同恐怖正式开战,那么你肯定已经处于恐怖之中;不想在这场战斗中一败涂地,只能步步紧逼、火力压制,而代价是你也不再可能无辜。纪实性的情节铺排、临场感的场景复现加上突出叙事效率的转场设计,作为热点真实事件改编,本片整体框架构建得相当稳固,事件的展现也还算清晰,结尾重场戏的处理还原和最终给出的情绪落点更是让人小小惊喜,但是本片的野心也仅止于此,无论对于真实事件本身还是对于虚构出的群像都没有更进一步、更具纵深的展开,让影片成为了一种精致的、类型化的行动纪实。三星半
可以说是非常法国的法国主旋律电影,查理周刊之后整个儿六角国才对“反恐”这个事情严肃起来,倾注其中的人力物力对外界不好公开,但是从新闻时事和影视作品的一个侧面是能够看到的。影片没有动用大制作,却是从密集的文戏中把爆炸的惨烈和紧张度大面积铺开,节奏之紧张实属可圈可点。虽然片中暴露了警界诸多纰漏瑕疵不严谨,但相对于高歌完美的其他国家主旋律影片,这才是法国人更看重真实的一面——不然法国人自己日常辱法是咋来的…
《BAC NORD》导演新作,聚焦2015年11月巴黎恐袭,2015年对法国来说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仅一年内,就发生了两次严重恐怖袭击,11月恐袭导致131人死亡,494人受伤!
CANAL /France Télévisions联合制作!
剧情/反恐/犯罪,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止观看,满15岁、18岁以下未成年人须在成年家长陪同下观看(分级警告)!106分钟版本,无评分!
我挺喜欢法国的警察题材的影片,比如《悲惨世界》《北区侦缉队》《MR73左轮枪》《警界争雄》等等。本片最大的问题是恐怖分子线索太多太杂了,各种线索里出现的恐怖分子,抓错的毒贩,抓错的卧底,我最多记住模样,名字根本记不住,所以看起来有些乱。最后攻房那段戏有加分,恐怖分子被警察一顿狂射后自爆了。影片质量只能说还行,幸亏是真实事件改编的,要不分还会低点。我给3星6.6分!
聚焦巴黎恐袭后的调查展开,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事件漩涡中围绕抓捕主嫌犯这条主线推进剧情,让观众比较清楚地看下来,实属不易。而且最让我吃惊的是本片一改以往法国片的啰嗦、话痨、缓慢的特点,节奏快,剪辑凌厉紧凑,运镜现场感纪实感很强,更接近此类反恐题材美式拍摄风格。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出了这么大篓子死了这么多人,人家对待反恐题材片子的态度还算比较客观冷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