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访谈录 费德里科·费里尼
如果说《想当年》是费里尼对少年时代的回忆,《八部半》是对他中年创作危机的记载,《罗马》是对他所爱的城市的礼赞,那么本片就是他对 电影厂的颂歌。
如果说《想当年》是费里尼对少年时代的回忆,《八部半》是对他中年创作危机的记载,《罗马》是对他所爱的城市的礼赞,那么本片就是他对Cinecitta电影厂的颂歌。
影片将回忆、嘲讽、自省、幻想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让我们见识了镜头前后的各种人物。影片高潮是《甜蜜的生活》的重映把片中主角重新聚集一堂,颇有一点大师主掌央视《同一首歌》的味道。
第40届戛纳电影节(1987) 40周年奖 费德里科·费里尼
第13届凯撒奖(1988) 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提名) 费德里科·费里尼
第40届戛纳电影节40周年纪念奖费德里科·费里尼
《访谈录》下载观后评论: 开篇直言年老积重 飞不起来 随后口述采访者也是并线观众视点 Nino Rota 的 I Clowns 配乐一起 青年自己乘坐 tramway 穿梭时间(法西斯)与空间(南北美)抵达 Cinecittà 影城片场 进而展示各个切面:演员 剧务 置景 化妆 导演 编剧这里分流一下不存在的 Amerika 然后进入地铁众生相 Maurizio 选角副导的工作 Mastroianni 的魔术升台变幕布投影 年轻梦回尝旧日甜蜜 Anita 在小丑里还浮光掠影买虎豹 再现别墅里则驯凶狗 最后外景暴雨天雷火球鱼肚 印第安的长枪茅与现代化的电线杆 这样的表达也是另一个维度上回应制片人的一束光
费里尼拍摄了一部内容为自己接受记者采访的电影,并且电影里的自己用拍电影的方式回答记者的问题。其中一个段落是,电影里的自己所拍摄的电影正是自己年少时作为记者去片场采访别人拍电影的故事。因此这部电影像《盗梦空间》一样有着多层嵌套结构,费里尼用这种方式记录着那个时代的电影工业的里里外外。还有对昔日甜蜜的生活的追思,以及因电视的出现而对电影未来的焦虑:他让一群印第安人拿着电视天线做的武器袭击了片场。这感觉就像庙里的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最后他跳出了嵌套回到了杀青自述,又应制片人的希望打板拍下了一缕阳光。船要继续前行,电影也要继续拍摄,人们想要一缕阳光,拍电影的人只好试试看了。
鲁宾尼像是年少的费里尼走进了电影的大门,安妮塔和马塞洛的重逢则是让电影成为经典的一次生动阐释——走进电影世界是一种梦想的启程,对经典的怀旧则是梦想的再现,而所有在中间的“访谈”,杂乱、真实和即时,却是还原梦的制造过程,如此,在这个横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庞大之梦里,电影永远没有结束,电影也不会结束,它只是更换了场景,只是改变了故事,只是替换了形式,“给我一缕阳光,一缕阳光,我们试试……”在片场里,制片人在说出“电影应该在这里结束了”之后,又重新开始了新的故事,而费里尼即使不在镜头里,即使忘记了访谈,他也永远是这个经典梦境里的主角:“天亮了,他们要开始进攻了!”
1960年#费里尼# 的#甜蜜的生活里# 里Anita Ekberg 和 Marcello Mastroianni 曾经创造了影史上最性感撩人的一幕;27年以后,费里尼拍纪录片#访谈录#,把Marcello带到了Anita家中,此时Marcello已面容松弛衰老,Anita更是胖得不成样子,但二人携手回看《甜蜜的生活》里的喷泉片段的一刻,相互的目光里有很多令人感慨的东西。所谓人生的况味,大概也就在这样的时刻吧?
我在《舞国》里看到了马斯楚安尼步履蹒跚垂垂老矣的姿态,又在《访谈录》中见到了他鬓发苍苍容颜迟暮的模样,可在我心里他永远都是费里尼镜头下那个游弋花丛中翩翩起舞的浪荡子。当幕布重现《甜蜜的生活》,已是花甲之年的马塞洛和安妮塔看着银幕上彼时风华正茂的马切洛与西尔维娅,那一刻,时间定格,光影永恒。辉煌的制片厂会没落,昔日的电影人会老去,但我们记忆中的电影永远璀璨,致意大利最伟大的罗马电影城和费里尼最爱的第五摄影棚。
摄像机不停,电影就永远不会结束!片场电影太好玩了!大家没事可以多出门坐坐地铁,没准就能被费里尼助理选中(doge)。“你答应我要用真的大象!”,“马戏团在西西里岛,你知道他们要多少钱吗?!”啊哈哈哈哈哈被大象鼻子搞抓狂的导演已经怒吼到嗓子都喊哑了,“滚吧!我不干了!我已经受够了!”要命,导演本人好帅!声音好特别,好听!片中放《甜蜜生活》的片段,想跟主角一起流眼泪,时间啊,他们老了,他们留在了电影里。
三星半。又是一部戏中戏的多层嵌套。“访谈录”既指日本记者采访下费里尼对自己工作方式的呈示,同时也是1940年自己还是名受命采访的记者时首度造访制片厂的回忆复现。某种程度上,本片是《舞国》主题的延续:将镜头移向拍摄现场、对电视媒体的批判、以及召回银幕代言人来忆旧的感伤情绪(甚至带有消费之嫌)。可惜,对费里尼黑白片时代的好感在他的晚期电影里消磨殆尽,对他的工作方式,已实在没有多少兴趣了。
自传电影的最大主体费里尼使用了三个化身进行被“访谈”的捕捉/这更像是费里尼电影惯常的技法用回忆和现实的不可割裂性制造一种时空疏离感进而避免直抒胸臆被观众直接获得感悟/费里尼的电影生涯始于误入电影城也与电影城的没落命运一同终结/始终要面对创作与现实的两条分岔路难以相交的事实/所以当两个不同时空的甜蜜的生活被重温缅怀/费里尼这个创造出一切的导演才会忧伤地躲在摄影机看不见的地方/
重新找回了对费里尼的爱,前半段絮絮叨叨各路人马在片场穿梭。直到最后梦幻的大幕拉开,老去的Marcello和Anita,看着年轻时的自己在甜蜜的生活里翩翩起舞。然后烟雾闪过,黑白影像随着银幕消散。Anita擦拭眼泪的时候感受了某种事物的消逝,是落幕,是结束,是告别,是狂热的马戏团最后归于沉寂,荒诞的幻梦气质。
补片子果然需要按时间顺序看。如果没在看《甜蜜的生活》和《访谈录》之间隔着十部导演其他的作品,恐怕难以体会马塞洛突然出现在窗口时众人的喜出望外,也不会理解阿妮塔回顾昔日影像时流下的泪水。将人生五十余载奉献给电影的导演,绝对有权利打一次自我致敬的情怀牌,也有义务用一部总结性的作品与观众做一个漫长而温柔的道别。
因为情怀多打一星)字幕虽然隔三差五,但是还能看明白。伴随狂风和气球马塞洛出场,费里尼还是那么爱玩 。在安妮塔家里用魔术变出幕布,甜蜜的生活那场水池里的嬉戏配上安静的钢琴声,真的被感动到了,觉得安妮塔头上那只小猫咪还历历在目。最近一直在看费导,从黑白到彩色,从拘谨到随心所欲,马西纳也从年轻到年老,时间啊…
费里尼是真偏爱丰乳肥臀啊……很遗憾我的审美只能到Anita年轻的时候了。青年演员鼻子上的模仿细节的痘痘就是费里尼片子的奥秘:通过细致复制真实以重现生活。这次是对《八部半》、《卡比利亚之夜》、《甜蜜的生活》、《大路》的回溯。电影为我们构筑了一方遮雨棚,我们在里面等雨停,等待阳光醒来,照亮我们周围的黑暗。
电影就这样在现实和梦境里交替着,摸不到一点故事的脉搏。神奇的梦幻和费里尼超乎寻常的想像力弥补了情节薄弱的硬伤。这也许是他拍出来给自己看的电影,还有那些追随他半生的老朋友们。梦想是不能复制的,但是费里尼对于这个念头乐此不疲,直至他生命中最后的岁月,他仍然驾驶着寻梦的方舟,荡漾在电影的海洋里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