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933 年,一位野心勃勃的威尔士年轻记者加雷斯·琼斯(Gareth Jones)来到苏联旅行,发现了共产主义乌托邦神话后骇人听闻的现实。由此他开始进行一项常规新闻调查,但试图在政府掩盖下挖掘乌克兰饥荒的真相很快变成了生死攸关的探索。
他的努力不仅受到苏联审查机关的挫败,而且受到对斯大林政权抱有好感的西方记者的阻挠,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时任《纽约时报》莫斯科分部的总编辑沃特·杜兰蒂(Walter Duranty)。
在现实生活中,琼斯是第一个在西方媒体报道苏联 1932-1933 年大饥荒的记者。但由于很多知识分子对苏维埃政权持同情态度,他的报道并不受欢迎。当时隐瞒了大饥荒事实的杜兰蒂也在此后招致批评,他因对苏联的持续报道而获得的普利策奖也被《纽约时报》称为是“我们为之感到惭愧但可以做出解释”(Guilty With an Explanation)的一个奖项。
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阿格涅丝卡·霍兰
《琼斯先生》下载观后评论:
年轻的琼斯敢想敢为,只身前往异国他乡找寻真相,从一国到另一国,从一列车到另一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透过浮华骄奢的表象,他触摸到了这个国家的深伤,他历经险阻,斩获颇丰,真相愈发清晰可见,紧随其后的是高度绑定的死亡,果然他没能活过三十岁,理由是他做了“出格”的事,让冻土之下的幽魂重见天光。他曾犹豫要不要在六与六百万之间做选择,他自觉重任在肩想要一吐为快,又为同胞的生死而忧,尽管都是些泛泛之交。。敌人的反扑来得很猛也很快,身边有人觉得他疯了,他心有不甘也只能默默忍受,直到让他抓住了机会,他豁出去了。。片头片尾都交给了乔治·奥威尔,他的传世名著《动物庄园》也许正是受了这个故事的启发。

电影未尽之处可参考鲍勃迪伦的《瘦男人歌谣》。但电影里的童谣太生动了:国王坐在宝座上,用命令的曲调弹琴,琴弦弹断了,于是死了几百万人。。。曾几何时斯大林和毛曾为了谁是天下第一的哲学家而争论不休,不由想起庄子写的坐井观天的故事。说井底之蛙向路过的北海之鳖夸耀井里世界如何逍遥,并邀请他到井底一游。北海之鳖说:好啊!然后一抬腿左脚被卡在了井口进不去。于是只好退回来说:不好意思,不能遨游你的太虚了。其实中国学院里所谓的“哲学”只能相当于西方的“史学”。哲学简单说只是一思考问题的方式,此思考的过程在老子分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四层,当代史学只停留在法地的层面,所以把北海之鳖的脚卡在了井口。

电影在《动物农场》的贯穿中徐徐展开,揭露了当时苏联的大饥荒,这个惊天大秘密让四个作家(记者)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是沃尔特杜兰迪(Walter Duranty),加雷斯琼斯(Gareth Jones),保罗克莱布(Paul Klebb)以及乔治奥威尔(George Owell)。有的人利用谎言功成名就,有的人因揭露谎言丧失生命,有的人警示谎言桃李天下。可惜琼斯先生死的太早了(1935年 30岁),他可能不知道在60年后,遥远的朝鲜,也在经历着同样的事情。电影拍的一般,百年后能为琼斯先生正名也算是功德无量了。PS 电影用了很多《1984》的情节,非常恐怖。

一看到导演来自波兰,便知本片的基调就是抹黑苏联。但是对待历史,无论是“吹捧”还是“抹黑”,都得需要有真材实料作为依据。那么本片有没有真材实料呢?乌克兰大饥荒是存在的、琼斯去过苏联也向世人揭示了他在苏联的所见所闻(虽然他讲的东西是他的一面之词)、美苏建交以及苏联释放六个英国工程师的事件也是存在的......那么,本片还有什么值得反对的呢?历史诚然是一面镜子,但它不是平面镜,很多时候过去不总是与未来相映照的。即使如此,留下每一个时代的真相,都是那个时代的人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真相只有一个,但扭曲事实的方法却有很多种。有时说出并让世人相信真相这件事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压力和阻碍。饿殍遍野宛如死城的乌克兰村庄和纸醉金迷花花世界的莫斯科聚会,同属于一个国家,却是天上地下一般的境遇。说出真相是要付出代价的,最让我意外的是他竟然是在中国内蒙逝世的。感谢他戳破谎言揭露真相,按影片内容或许乔治奥威尔也要因为《动物庄园》感谢他。想到几百万人的性命对于某些人来说都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数字,还是觉得沉痛而无奈,然而历史上这种剧本却已经多次上演。3.5星
风格很鲜明的一部传记片,整体营造的那个年代的政治惊悚的氛围也很到位,不过这样一个普世的价值命题,在历史维度上拉个几十年,以现在的视角去回看总是清晰的,但要是放到历史的节点里以当下的视角去讨论’记者的底线‘’坚守真相的原则‘这些命题,个体的力量总是渺小得微乎其微;像本片还有《切尔诺贝利》这些影视剧作品可以说把这样一个价值问题都已经很尖锐地摆出来了,但具体看看当下现实语境,不管是东方西方,其实和这些讲述的历史中的情境没有多少出入
有人连说“叫我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多模惊人的相似啊,请看我朝和隔壁邻居。疫情期间下的,没有中文字幕,几个月了差点删掉。看评论《动物农场》没有看过,想必也是一种无奈,片中累累白骨,被弃婴儿的撕心裂肺,分食哥哥的妹妹们的不知所措,这是人性多大的恶和贪婪啊。也许对于巨大的伤痛都是刻意回避的,只有我妈提过,饥荒年,我爸上面的一个姑姑饿死了。互不干涉内政是土匪政权之间的盟约,不是人类文明的规则!电影就该表达出一点东西来。
三星到三星半。相反的双方,往往相同地丑陋。别太相信落地生根的混血儿,也别太相信得道者度人往极乐;因为不论哪一方,太相信的下场往往惨烈,而全盘排斥则只是对现实无知的脑袋空空者的幻想。但不论你走哪个极端,至少,不要选择性失明。不过有一说一,其实电影只是还好,影像虽平实,但对于不熟知历史的观众恐怕只能引起空泛的短时共情,而对于熟悉背景的观众则未免过于直白浅显而缺少张力。男主把握住了分寸感;女主迷人得紧。
真人传记片,记录了英国传奇记者Gareth Jones潜入乌克兰并第一个向西方曝出乌克兰大饥荒的经历。电影前半段稍闷,到乌克兰之后那段惊心动魄:在火车上几瓣橘子遭饥民疯抢,被村里三个孤儿款待,结果被告知吃的是他们哥哥的肉,到处饿殍遍野...而这一切的真相是斯大林欲通过农业集中化达到对乌克兰种族清洗的目的。那个年代的记者真是值得敬佩,通讯落后,单枪匹马,一个人的“看见”揭穿整个苏维埃的谎言
加雷斯琼斯,如果不是这部传记电影,或许我永远不会知道这位记者。这是一部关于新闻行业和新闻人的电影,真相背后永远是各种势力的博弈。电影借乔治奥威尔提出的回答和疑问都很有趣:-如果说出真相会有6个无辜的人死去但能挽救上万人的生命,该不该说出来?-答:大众有权利知道真相;在主人公在公共场合道出真相之后,-应该把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中去看待-男主答:也要看付出怎样的代价吧。
讽刺的是,二战前苏联是“民主的灯塔”,各国自以为会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都崇拜苏联这个民主的灯塔。而之后由于赫鲁晓夫为了权力斗争自曝家丑,容易被欺骗的知识分子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今天同样如此,新的“民主灯塔”美国因为政治斗争,特朗普各种自曝家丑。姿势分子们发现自己崇拜的如此不堪却又死不承认自己容易被欺骗------由此可见所谓的知识分子多么容易被忽悠还自以为拥有独立思考
电影本身一般。但是这个题材很好。历史多相似啊,也不乏说出真相的人。但是,真相往往都是残酷的。所以很多人宁愿自欺欺人地欢欣着,也不愿去面对恐惧的真相——恐惧,人类本能地厌恶与排斥的情绪。但是,事实是真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鸵鸟抬起头的时候,德国已经以闪电战荼毒了欧洲大片土地;而斯大林的统治下的CCCP,人们因为各种原因大量死去。早点抬头,不然,就晚了……
为了所谓的国ga利益,几百万人的逝去可以被忽视被掩盖,相关方对此还能做到心安理得,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像琼斯先生这种愿意为了真相舍弃个人前途乃至生命的人是多么天真而微不足道,却又是多么弥足珍贵。不过可惜的是,明明很有震撼力的人和事,却拍得四平八稳稀松平常,该有的情节点倒是都有了,但也因此而无高潮无重点无力度。有个短评说得不错:影片还不如海报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