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是关于两位法国象征派大诗人魏尔伦和兰波的传记片,内容大多都建立在真实的历史记录基础上。
1871年,17岁的诗人兰波(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接受当时已是著名诗人魏尔兰(大卫·休里斯 David Thewlis 饰)的邀请,去往巴黎。当时魏尔兰已经结婚,妻子家境富有。但他偏偏对这个恃才傲物,举止怪异,放浪不羁的兰波,着迷不已。他因此而抛下妻子,与兰波流浪到伦敦,同居在了一起,过着放纵不羁又贫困潦倒的生活。在疯狂的两年同居生活中,两人相互追逐,彼此伤害,纷争不断。1873年,在最后一次争执中,魏尔兰开枪打伤了兰波逮捕并被判入狱两年。之后兰波一人孤身返乡,四处漂泊,经历繁杂,甚至贩卖军火,最终37岁时病逝于非洲。
《心之全蚀》下载观后评论: 1995年,我熟悉的。莱昂纳多和兰波,我所不熟悉的。我后来才知道那年他正正二十一岁,他那么狂傲,那么英俊,叫人“把手掌放在桌子上”时,又那么温柔,纯情动人。说回电影,我这个年纪还未体验过Body的美,必定是会偏心那个用力询问过三次Body or Soul的兰波的。一个天才的美少年,笑着发怒,哭着说我爱你。你们其实不适合,可相遇的时候如此美好,知己难求。诗,很飘渺抓不住的东西,爱,有情时深情,失望时,是更无情的东西。你的muse永远都是肉体么?那么,未曾相爱时,你是否是先触碰到他的灵魂呢?魏尔伦坚定的说是body,美丽的Body。可影片最后,当初的少年死去,就连Body也没有了。你点两杯酒,最后一眼,看见的还是他,不是他的身体,是他当年纯粹爱你的灵魂,对你说:“你知道我很喜欢你。”
这可以说是法国象征派大诗人魏尔伦和兰波的传记片。1871年,17岁的诗人兰波应著名诗人魏尔兰之邀离开家乡到巴黎,住进魏尔兰有钱岳父母提供给夫妻俩的家。魏尔兰无可救药地迷恋兰波,不惜抛妻弃子,与兰波流浪到伦敦同居两年。才华横溢性格各异的两人,相互追逐彼此成全却又纷争不断。1873年,魏尔兰被兰波激怒开枪打伤对方而被判入狱两年,两人从此再无相聚。多年后兰波妹妹找到老年魏尔兰,告知兰波孤身返乡,四处漂泊,37岁时病逝于非洲。魏尔兰回忆与兰波爱得死去活来的往事,正如兰波诗歌所写:"找到了!/ 什么?永恒。/ 那是太阳与海 交相辉映"。20出头的莱昂那多演绎兰多,可爱可恨;其貌不扬的戴维·休利斯扮演秃顶样丑的魏尔伦,两人外表很不搭,但现实中爱情就这样产生了,叫人无法解释,只能接受。
小李子在这部电影中简直太tm耀眼了!无以言表!电影偏后时候用狱中魏尔伦的生活致敬了梵高的 Prisoners Exercising.突然间发现兰波生于 1854 年,逝于 1891 年。而梵高生于 1853 年,逝于 1890 年。两个天才在同一时期,都只活了37年。但两个人的生命轨迹却完全不同,不同中相似是都只灿烂了短短人生中的一小部分。兰波出生就像一个天才一样,10岁就能用诗写出叛逆的内心,17岁开始革命,反叛,斗争,19岁出版《地狱一季》成为法国大诗人,随后基本退出文坛,做过商人,摄影记者和军火贩。而梵高在生命的早期,做过画商,做过传教士,最终在30岁的时候才决定以作画作为生命的归宿。“兰波是艺术史上独特的奇迹,横空出世的一颗流星,毫无目的地照亮自身的存在,转瞬即逝。”
我带着对小李子的一万倍滤镜看了这部电影,然后恐同×100000,恐艺术家×100000,再美好的肉体也掩盖不住那些赤裸裸的丑恶。我只是个世俗的人,只能用世俗的眼光评判,文艺片的内涵实在是令人费解,艺术家们的人生也总是在跳脱规则。无法理解为什么艺术就一定得是在这种与现实作对的情景下才能得到升华,难道为了艺术所有的世俗生活就都是敌人?这样造出来的艺术到底有什么价值?魏伦尔的妻子到底是对他做了什么?我看到的魏尔伦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魔鬼,兰波也像个疯子。我终于认清了自己,原来我爱的只有美少年,而不能接受这种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的“灵魂伴侣”。第一次看亲密情节看得这么难受,宁愿没有这么开放?。颜值巅峰时期为什么要拍这种电影啊,牺牲太大了吧。
影片开头真的难以忍受,魏尔伦的丑陋秃头和种种令人作呕的行径,令人难以想象他和潇洒帅气的兰波有什么爱情可谈,那时的兰波(小李子)眼睛里仿佛有着清丽的河流,在月光下闪闪发光,他的浪荡,他的不着边际和他超乎世人的才情,无一不让人心醉。可是影片越到最后,却越理解魏尔伦,虽然他懦弱,胆小,但是他像芸芸众生,像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那些男人,因为兰波,让世人知道了他的存在,而也正是有了他,才让兰波被世人铭记。可是 世界上只有一个兰波,我们爱他的独特,却也要接受他的虚无,他就像一阵风,一场梦,只能活在心中,在记忆的一隅,而最终,我们感悟生活,回归生活,放下曾经的骄傲不羁,掸落一身尘埃,镜子中的自己,却已然是魏尔伦的样子。
整理电脑的时候发现的很多小李子的片子,上大学的时候被他迷的神魂颠倒,立誓要找个有他三分之一的帅哥,他对我后来找男朋友有着巨大的影响,大眼高鼻梁的帅哥才是我的菜,言归正传,昨天又看一遍,也再次咒骂一遍导演的瞎,兰波遇到魏尔伦时,一个十七青春无敌,一个二十八风华正冒,结果魏尔伦呈现的形象是五十多的秃头以前不懂为什么能爱上那么丑的老男人,于是去查资料,结果爱上兰波,买了诗集,背读,心里依旧咒骂魏尔伦(影片影响深入人心),还记得兰波的诗句:夏日蓝色的黄昏里,我将走上幽径,不顾麦茎刺肤,漫步地踏青;感受那沁凉渗入脚心,我梦幻……长风啊,轻拂我的头顶。我将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动;无边的爱却自灵魂深处泛滥。
找到了! 什么?永恒。 那是太阳与海 交相辉映 我永恒的灵魂 注视着你的心 纵然黑夜孤寂 白昼如焚 眼明心亮有才气的蓝波惹人喜爱。不断向前走,去非洲,在去漠,前往大海与太阳的辉映处寻找永恒。自私暴虐的魏尔伦多么懦弱,疯狂的施虐泄愤而后再突然低到尘埃里乞求原谅。苦苦挣扎后的抉择是互相辜负。情人和丈夫的角色,哪一个他都没能做好。爱肉体还是灵魂,灵魂显然沉重得多。魏尔伦聪明地将缥缈推脱到死后,自圆其说得爱着人们美好的肉体,心安理得享受感官的欢愉与快乐。
天啊,梦回小李子系列,兰波在里面任性骄傲自在,不想被爱束缚,便会自己走开,他的声音总让我想起《偷心》里娜塔莉的声音,两人的台词和语调甚至出现了重复,简直神奇。魏尔伦对妻子的折磨是他对兰波情感的摇摆,苦艾酒是两人羁绊的滋味,手枪伤手的疯狂是两人情感的困境,正是这一分别成就了兰波,“on,on,on…”的呓语在片中是时不时的调剂,在与魏尔伦疯狂度日的现实中,这段呓语一次次指引兰波,来到非洲,走向心灵深处,以我之见,与魏尔伦的恋情是心之半蚀,内心关于诗意的呼唤才是心之全蚀。
概括全片的只用兰波一句话就够了:"Self-interest exists. Attachment based on personal gain exists. Complacency exists. But not love."观众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丑陋的真实中找寻爱的谎言,自欺欺人爱的本质就是美好刻骨铭心。这故事要不是有天才诗人和小李子美貌光环加持,从秃头渣男第一次打老婆那里就看不下去了。承认吧,诗人的灵感来自自私与毁灭他人的欲望,这就是所谓爱的本质。
没完全看懂,但我哭了。永恒是太阳和海的融合。兰波看见了永恒。他总是这么直抒胸臆,这么多变却又果断,敢作敢为。我被他吸引了。这是我看过的第一步男同片子,我承认看这种题材的确需要勇气。我想起风之画员,都被作画吸引就以作画为生,都被作诗吸引就以作诗为生。只不过这次更纯粹,连钱也不要,生命重在体验,赚钱不过浪费时间。可敬,可怕。还有一点,这部电影里的莱昂纳多身上有种妖气,他真是我见过最美的男人。有时候我真觉得我被他下了迷药一般,像个精灵,又像个恶魔。
居然熬夜看完了!两位诗人相爱相杀的情感纠葛,片尾处理得非常好。扣掉一星是因为自己太肤浅,因为影片中魏尔伦的形象在晚上看得我有点害怕?,以及某些我感觉不适的场景。彼时的小李子惊为天人,角色塑造得非常自然。我总感觉他是被美貌耽误了的演技派,所以才需要通过扮丑来凸显演技?。对了,有那么几个瞬间,我竟恍惚觉得假如他是个女人,有这张脸也必定跻身于美女行列~
“我找到了,永恒,就是太阳和海交相辉映”诗人都是如此吗?情感充沛热烈,带着疯狂和满不在乎找到了生命的秘密吗?因为十六岁的天才诗人,美得令人沉醉的少年人后期的生活充满了混沌和痛苦,但是兰波最后是否也得到他想要的呢?太阳和海,洗涤污浊莱昂纳多年轻实在太太太太太太好看了吧!深邃的蓝色眼睛,一头金发,可能也有气质加成,很舒服不耀眼的光芒,青春的感觉?
真的是一大把的艺术家特有的偏执随性而为,这部电影是一部传记的话看完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病态、执拗、任性,魏尔伦是爱兰波和他的妻子,同时也家暴他的妻子与兰波互相伤害折磨,但看兰波爱不爱魏尔伦我觉得不太好说,他的感情有点飘忽不定,更是为了写作而寻求依靠,从而多多少少喜欢魏尔伦,这种虚无飘渺颓废的定向造就了这个诗人的独特天性,真是怪异放荡不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