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灰烬重生 李霄峰
十年前,九十年代末的斯城,工人徐峰在继父死后远走,警察陈维坤没有在命案中发现任何线索。
十年前,九十年代末的斯城,工人徐峰在继父死后远走,警察陈维坤没有在命案中发现任何线索。
十年后,医生王栋偶然进入陈维坤的视野,徐峰也回到斯城,面目全非。新的角逐就此展开,属于曾经的心灵秘密慢慢释放出来。
第1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单元最受欢迎影片(提名)李霄峰
《灰烬重生》下载观后评论:
三星鼓励。故事瘠薄,人物没有立起来,视听语言只有前一两场戏还可(其实我开始看到镜内群像调度有点惊喜,哪怕台词和动作硬拗的痕迹),镜子用得多而假。其实情节可以不简单,视听也并非没用心,但用力点不对,视听和叙事脱节成了僵化的“完成”剧本语句。比如晋哥杀笔友镇定若常到崩溃一段表演挺好,但情节设置很僵,再细究是情感太空,视角游移。还有双人舞这种意象隐喻,你进我退,都非从人物出发,带有太多导演主观。整体节奏过缓,时序错乱,扬长避短式的这种只取重点情节侧面交代炫调度拍法,遗失了很多必要细节,很难共鸣,表演上还有一股诡异的学生气。总体上最失当的还是剧本和剪辑。尤其是第二回合的动机不明,不能是为了政治正确吧。故事没有阐明,一度杀人是青春-男性荷尔蒙-爱,二度杀人是既得利益-权势-书中自有带着黄金屋的颜如玉。

2.5星。通病,造作。影像风格有点像刁亦男的意思,但水平差太远。有好的镜头调度,但多场景红绿光加大特写,营造超现实感颓废扭曲感,吃不消。剧情稀碎,时间线交错不是罪,还是剧本不扎实。谈不上人物行为逻辑,特别罗晋的行为动机受原生家庭影响就靠简单口述。交换杀人过早揭底,悬疑全无,后面每场戏就剩人物情绪,缺少有效细节,废戏不少。开始以聂远为视角,后面废弃,导致这个人物毫无意义。用《复活》来暗示身份、阶层、本能、欲望等主题,但剧情、台词、人物都担不起,只好用“你知道为什么玛斯洛娃会爱上聂赫留朵夫,因为他有权有势”、“杀人是不对的”这种台词放在高潮戏中草草了事。罗晋和辛鹏的气质都有黑暗神经质的一面,确实可以尝试罪案类题材。很多新导演都追求个人风格化影像,最后也都野心大过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是娄烨和刁亦男。

显得有些刻意的节奏是导演在迫切地展现并树立自己的风格,想起了徐浩峰老师的武侠片,也是与众不同、得适应一段时间的那种节奏。美术太认真了,看好这个团队。可是用力过猛的打光和调色就有一种学生作业既视感,我要快快抛下这个刻版印象。归类的话,认为还是少年的你和嫌疑人X那串系列,两个想改变命运的年轻人,由于无法改变的阶层,不得不杀人求变。尤其是交换杀人对象这个设计,一下子就联想起无条件的少年奉献与爱这样类似的主题。杀人听起来猛烈,但实际上还是一种逃避方式,而逃避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

如果只是当成剧情片来看,片子本身提供的双生案情是能看下去的,但就是导演的视觉趣味太过极端,几乎是直接选取了光学三原色刻意地制造出了一种风格,从而强行让观众去接受自己的审美情调。而且由于改版重剪的缘故,结构和剧情也做了一定修正,原来的二元对立模式被大幅削弱了,更加强调的是人物在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命运困境。聂远的角色被设置为一个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旁观者形象,但影片在金钱与爱情、罪与罚等方面的严肃探讨又没有触及到纵深领域,最终也只是构成了对好与坏的简单评判,多少都有点浅尝辄止吧。

感觉是《少女哪吒》的男性版。还是一个个人化的作品,有很多风格化的色彩、镜头与构图,也有一些细腻的表演(罗晋的确给人惊喜,表演称得上动人了,但女演员明显年纪和演技都太稚嫩)和精彩的调度,但老套的故事梗(源自《火车怪客》的交换杀人)、陈旧肤浅的价值观(凤凰男的欲望与罪恶)、缓慢的情节推进节奏与不合理漏洞以及多重时空交错,导致该片类型定位不清,叙事温吞,而给人更多自溺的观感,总的来讲就是商业化背景下作者表达与类型诉求强行嫁接的畸形儿,导演需要对自己的创作有更明确纯粹的追求。
皇上演这种戏还是第一次看到.有趣的交换杀人.柯南里也有这种桥段.好像暗黑者也是.第一次看这个导演的作品,最近我自己也在创作一个小片.不知不觉已经捣鼓三个月了. 一些小细节看的蛮感同身受.王栋问:你爱我吗.妻子:杀人是不对的.无论姑娘初衷如何.但. 一个陌生人走近你.然后再陌生..你会发现曾经存在而后被理所当然地忘记比从来没有存在过更加悲哀..
最出彩的是摄影,色彩调的特别舒服,很喜欢。剧情来说,更加偏文艺片,悬疑性没那么强,因为到一半的时候,基本上都能猜出来谁是凶手,怎么行凶。对导演来说,可能想玩的高级一点,就是掺入了托翁的作品,用其中的内容来调动和渲染,无奈的是有点生硬。当然片子不仅仅是想讲一个破案的故事,更想加入对于人性的思考,当然这点的展现来说还是比较单薄的。
等太久了,时隔三年才上映。有着悬疑类型片的外壳,但内里还是桀骜不驯的文艺片风骨。对摄影的把握让人印象深刻(最喜欢片头聂远遥望轮船的那个剪影)。导演的个人风格给观影带来许多障碍,如戏剧感的台词、跳跃的叙事、大片的留白等,注定这部电影的受众相当有限。但我要说,如今的华语片很难看到这么富有文学性和诗意的电影了。liar,继续努力!
里面的王栋有点「隐秘的角落」里张东升的意思,“隐秘”里藏着一个哲学人物笛卡尔,“灰烬”里藏着一本书《复活》。故事题材非常好!在国内少见,好!就是在拍摄技术、镜头推移和人物心理和表达上,功力还是不够,处理得粗糙了。这部片若是换批演员,拍摄进度上再放慢一点,再深入一点,可能是不一样的效果。(黄觉的演技是无可挑剔的....
年代感设计感,镜头取景,灯光调色,我都看到了,结尾不喜欢,不过在如今商业片横行的国产片市场,这类电影真的可以更多些,看得出导演有所追求,故事线有点简单,换手杀人也欠缺动机,黄觉这资本家也是够了,聂远小哥存在感为零,双男主我觉得演的都可以,那句谁谁谁为什么会爱上谁谁,难道不是命中注定有这一劫
1.抽离的空间、光影、物象,化繁为简,配合如梦中呓语般的台词,将张力抽离出现实本身。2.时空的错乱提炼出个体情绪的起伏跌宕,但也造成人物的撕裂与弧光的断档。3.形式即内容,以形式的对抗弥补内容的干瘪。4.几个主客交替的长镜头配合镜面在此故事中具有非凡效果。
依靠调色和剪辑故弄玄虚,却依然挽救不了的单薄故事。人物动机迷惑,台词拉跨尴尬,叙述主次不分,杂糅太多无关情节。~“玛斯洛娃为什么会爱上聂赫留朵夫?因为他有钱有势。” 让我想起:希尔瓦娜斯:“你们,都是——废物!”~也就从水里站起,拎着个锤子的情景有点意思。
1.气氛不错,摄影也还行。但是,剧情老套不说,太多漏洞,最后为了“正能量”不惜牺牲合理性——真是杀死了艺术。2.中国很多导演不是看不到当下的问题“玛斯洛娃为什么爱上聂赫留朵夫?”“因为他有权有势”。但是,行禁势隔,最后能触及的层面和深度也就仅止于此。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