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爱着他并一直心甘情愿地默默协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驱车外出,但祸从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间夺去了她丈夫与爱子的生命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爱着他并一直心甘情愿地默默协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驱车外出,但祸从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间夺去了她丈夫与爱子的生命。残酷的现实使幸免于难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与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运为何对她做出如此的安排。 在家庭被毁灭的同时,她又无可奈何地面临一次新的选择,但是命运之神又会给她怎样的选择呢?听着丈夫作的曲子,往昔的他时时浮现在眼前,痛苦总是缠绕在她心头,使她无法超脱。但是,她又必须摆脱痛苦,于是,她扔掉丈夫的全部乐稿,以期抹去种种回忆,其中也包括着一份她一直心存着的疑问。 偶然的机会中,一份乐谱落入丈夫生前好友奥利弗的手中。他出于好意将此乐谱在媒体中广为传播,并无意中将这乐谱创作的原由告诉了朱莉。朱莉得知了这份乐谱确与一名女子相关,自己多年的怀疑终于得到了证实。知晓逝去的丈夫生前对她有不忠行为,朱莉痛创的心头更是雪上加霜。 那么,今后的信念又在哪里呢?奥利弗并未料到自己的好心会给朱莉带来这样的恶果,心中百分歉疚,他也因此而更想帮助朱莉重新面对人生。但是对于朱莉来讲,奥利弗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于是,两个人的关系在猜测中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展开了……《蓝白红三部曲之蓝》下载观后评论: 8/10。特写镜头挺好地展现对情绪的微观表现,例如医院那几段中对女主眼球、嘴角和床上羽毛的特写,她从模糊到清晰的视线,引导观众和女主建立精神上的痛苦,又如女主躺在床上看丈夫和女儿葬礼的直播,她的手指模糊抚摸电视上的棺材,再到手背从墙上摩擦时的疼痛、指尖阅读乐谱的速度,表现悲伤的压抑到彻底释放,咖啡厅一幕有对餐桌的两次特写,光线由明入暗,此刻街头艺人的笛声成为弦外之音,如咖啡侵入糖块一般吸走阴影的束缚,当女主卷起总谱,头也不回地走出景深处的房门,前景中饰有蓝色玻璃流苏的吊灯占满画面,象征走出记忆的禁锢。逃避生活意味着不自由,她拒绝开门帮助公寓外被殴打的年轻人,拒绝参与赶走妓女的集体签名,直到她借来邻居的猫消灭储藏室的鼠窝,才摆脱狭隘的逃避,重新正视现实,结尾那一串泪痕是将伤痛转化为走向自由的动力。
一个女人经历了一场车祸,丈夫和五岁的幼女罹难。丈夫留下的未完成乐曲上有她锥心创作的痕迹,她无法从痛苦中自拔。她去探望养老院里的妈妈,告诉她家庭破碎的痛苦,妈妈却把她认成年轻时的妹妹。楼下的妓女没给她帮助,却还把她从睡梦中叫醒去色情表演厅安慰她。男友在媒体上公布将续写谱子。她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男友同时公布了丈夫的女友—一位律师的照片。她找到女律师,律师抚摸着隆起的肚子说事后知道怀了她丈夫的孩子。他俩常提起她,丈夫总说她好。女人失去了恨意,自从失去女儿后她连生了幼崽的老鼠都不忍痛打。她把女人接到蓝屋待产。影尾是一组含意向的画面,她用做爱代替痛苦狰狞的挣扎。她仍在黑夜独自泪流。生活依然继续,像妈妈这样的老人更老下去,律师腹中的胎儿渐渐长成,人就这样代代更迭,绵延不绝。
1.“现在我只剩下一件事要做:就是什么也不要,我不要拥有任何东西,也不要回忆,不要朋友和爱情,他们都是陷阱”2.朱莉自车祸后失去了一切,更失去了自己。她想走出现在的状态、想要解脱、想要自由:吞药自杀、将乐谱销毁、房子卖掉、一夜情...但无论如何努力,身边发生的一切都将她禁锢在原地:生崽的老鼠、将项链送还的青年、丈夫的情人...她累了并决定面对,她将房子送给丈夫的情人和遗腹子、续谱丈夫的遗作、尝试跟男主陷入爱河...但期待中的自由从不曾降临。这样的境遇怕是没人能真正走出3.基氏的镜头真的太讲究了——瞳孔和勺子上的人像、咖啡浸过方糖、手指的移动与交响乐、数次人物情绪高潮部分的淡出淡入、透过鱼缸展示的床戏...让人喜不自胜4.基氏的色彩运用和意象设置也让我十分喜欢
开头的皱巴巴蓝色塑料纸在风中的质感和前五分钟镜头用色极快地点题。有关蓝色塑料纸,我想如果不是电影而是文字文本,或许会被如此描写∶“作曲家在前往命运的道路上让风吹动一片曾经包裹住糖果的蓝色塑料纸,而她会坐在他去世后的壁炉火前拆开蓝色的塑料包装把纸棍上的巧克力糖果用力地嚼碎吞下。”“咖啡馆”仍旧是法国不可缺少的意象。一枚浸过咖啡而变了色的方糖与笛声与玻璃窗透来的漫过桌面的阴影——其组合几乎毫无意义,而这正是趣致所在。泳池意象及音乐亦颇堪琢磨,但我没有此等审美才力可以说清。朦胧。总之它显现出某种电影叙事的新可能性。题外话∶那一窝纸箱中的鼠子吓到我了,因为我忍不住想到很可能是道具组想要配合拍出这些镜头而让一窝小老鼠出生——它们曾经活过,却最终活在镜头之中。
茱莉用毁灭的方式逃避不幸,放逐自己却加深了痛苦。那隐藏最深的生死体验,可生命是多么慷慨,歌颂新生吧,而非独占帕特里斯,这动机无比崇高又热烈。失忆母亲在生命交响中阖上双目,新生儿继承帕特里斯的姓氏、房产。死之沉重,生之激昂,这力量不可抗拒,热爱泛着泪水,凡人亲吻岩石。蓝色的洋流无休无止的拍击精神的礁石,低语的蓝色,激昂的蓝色,才华横溢的蓝色,狂想的蓝色,甚至自毁的蓝色。蓝色的深沉之下,是生命交响,是歌颂、赞扬、肯定、亲吻,是不顾一切,是最坚定、最狂热的人性之光。这领略了痛苦却澎湃不减的蓝色,汲取这种力量,想象自己就是蓝色,就是生命意志,甚至是世界的本身,毁灭了又重生,怀抱一切的宏伟博大,自豪与骄傲油然而生,这法兰西之蓝,这生命之蓝!
摄影真的太棒。各种蓝色,游泳池的水,在脸上跃动的光点,吊灯,玻璃……一个女人在车祸中失去了女儿和丈夫,巨大的悲痛让她消沉,不再爱自己的肉身,可以和喜欢她的男人过夜,可以在楼梯上过夜,一蹶不振,卖掉房子,毁掉她丈夫生前未完成的曲谱。(其实是她代笔)一切都沉浸在蓝色的悲伤中。直到有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了被人保留了一份的丈夫遗物里与另一个女人的合照。她找到那个女人,发现了丈夫一直隐瞒的情妇。她只关心一个问题。丈夫爱的是。。。在得到答案是对方后,一切轰然落地。她释然了。她的悲伤在这句话面前是那么的无意义。她放下了对丈夫的爱和思念,不再爱,不再在乎,也自然会大度。像对待朋友的妻子般安置了那个怀胎的女人。
講真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太難看懂,每每看到影評人的細節評析都會醍醐灌頂大吃一驚。在特別的79週年紀念日里,我認為《藍》可以作為生命的象徵,作為這位法蘭西導演的最好寫照。「藍色是天空,是水,是空氣,是深度和無限,是自由和生命,藍色是宇宙最本質的顏色。」影片中的若隱若現、靜謐、神秘,容易讓人思緒不連貫,變得哀傷起來,代入感蠻強,就忽視了影片中各處的細節感,所有的情節設置都無比出其不意,真的難理解。是一個女人的一生,還是導演的一生,亦或許這就是人間。而我此刻對於《藍》當時的觀影體驗著實有些忘卻,唯獨藍色的神秘與力量,藍色的房間,始終記得。
许多大佬都崇拜的蓝白红三部曲。。。果然看不出哪里厉害呢简单的剧情就是女主在男主和女儿死后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母亲痴呆又难以沟通,只有一个爱恋自己的男人。她选择远离所有回忆,能让自己不再那么痛苦,但他的旋律时常回荡在脑中,她试图让自己情感变得冷淡,但生活中的各种事还是会激起她的波澜,最后丈夫的交响曲被公开,还发现丈夫的情人怀孕了,世界还是在提醒她,她也决定通过完成交响曲来做与丈夫最后的交流,但。。。我还是看不太懂最匪夷所思的莫过于突然的旋律与黑屏,肯定是代表了什么,但又体会不出来,内心的波动?不懂。。。
《藍白紅三部曲》的背景是關於法國的國家格言:自由、平等、博愛。《藍色》聚焦於Julie個人療傷之旅。Julie在一場車禍中失去了丈夫和年幼的女兒,電影的主題是自由,體現在Julie試圖重新開始生活,沒有個人承諾,財產,悲傷或愛。她打算從這個世界中抽身而出,完全獨立地、隱姓埋名地、孤獨地生活在巴黎的大都市中,使自己麻木。但正如她母親所說的「拒絕友情、愛情,怎麼可能,個人的自由只是一瞬間。」最終她明白了即使最壞的事情發生了,她也必須繼續生活下去,因她還有的選擇,而她選擇自由,選擇解放。
流泪,从开始到结尾。视听结合的震撼唤起了强烈的悲伤共鸣。附上A Review from The Guardian: “The real themes of trilogy...the unending torture of love, the inevitability of deceit, the fascination of voyeurism and the awful potency of men’s fear and loathing of women.”
一直觉得90年代电影配乐更佳,现在想来,其实是广泛应用交响乐,表达慷慨激昂或悲怆可以走宏大的路线。而本片本来就是一个关于交响乐的故事,基导用谱曲表达女主心情以及故事推进,摄影也极其优秀。朱莉经历了生不如死,死亡,徘徊。重生。最终和新生儿一起,重新来到这个世界。朱丽叶特比诺什颜值识别度高,她的杀手锏是"少表情",但是依然可以通过眼神完全演绎不同人格类型的人物。小小皱起的表情纹,代替了波涛汹涌。同样是"面瘫",托马斯的特蕾莎和这里的朱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女人。
对自由与囚禁,时间与记忆的探讨并不复杂,甚至于有些单纯,勾人心魄的是导演对于人物内心的呈现。个体如何在痛苦中自我和解自我救赎,想到《海边的曼彻斯特》,只是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镜头下更多了几分荡气回肠,一部导演和表演的教科书,黑幕,眼球中微弱的他人的影像,相互注视的面孔,抽动的嘴角,蓝色的吊灯,粉碎曲谱的声音,拳头与墙壁的摩擦声,游泳池,楼梯上的灯影……幽蓝的色调仿佛被雨水淋湿,水的颜色,既广阔又逼仄,既孕育着生命又令人窒息。
其实就是悲剧以后本试图忘掉过去并孤立自己,但最后还是回归到更加客观和世俗的生活态度上来。我觉得更多的就是存在即是真理,发生只能接受,主题还是不复杂的。剧作上三幕很工整,项链和蓝色吊坠灯很好,朱丽叶的某些小动作也很棒,不做作而又很形象。我觉得最大特点是简洁,很干脆,节奏好,该紧该慢成竹在胸,而不像许多欧洲片装腔作势、沉闷的长镜头。唯一不好结尾,所有出场人物过一遍大概是最拙劣的烘托手法了。配乐满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