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满洲候选人 约翰·弗兰克海默
导演: 约翰·弗兰克海默编剧: 乔治·阿克塞尔罗德 / 理查德·康登 / 约翰·弗兰克海默主演: 弗兰克·辛纳特拉 / 劳伦斯·哈维 / 安吉拉·兰斯伯瑞 /
导演: 约翰·弗兰克海默
编剧: 乔治·阿克塞尔罗德 / 理查德·康登 / 约翰·弗兰克海默
主演: 弗兰克·辛纳特拉 / 劳伦斯·哈维 / 安吉拉·兰斯伯瑞 / 珍妮特·利 / 亨利·席尔瓦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悬疑 / 惊悚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62-10-24
片长: 126 分钟
又名: 谍影迷魂 / 恐怖分子
IMDb链接: tt0056218
满洲候选人的剧情简介 · · · · · ·
约翰·弗兰肯海默导演的一流政治惊悚片。编导将冷战时代的政治讽刺与悬疑故事作出完美的结合,气氛紧凑逼人,极具戏剧张力。
故事背景是韩战之后的美国,劳伦斯·夏威返国时被当作战争英雄,荣获国会勋章,但他同一排的弟兄和他的排长法兰克·辛纳屈都不清楚他在战场上干了什么英勇行为?辛纳屈时常梦到韩战的奇怪景象,决定调查真相,终于发现他们那一排的人原来曾被北韩军队俘虏并加以洗脑,夏威已变成苏联派到美国作政治暗杀的洗脑杀手。
剧情发展溶合了写实幻想与象征,彼此交错进行,因此映象的处理亦十分复杂,有如一列不断在变速的火车,对于能够进入情况的观众是会看得很过瘾的。
《满洲候选人》下载观后评论:
绝对精彩的政治惊悚片,最亮的一幕当然是梦境的一幕,撇开共产主义阵营的刻板印象的描绘,人物形象的交融,不但符合梦境对现实的扭曲(黑人梦境全黑人的设置在当时看也是非常有正义感的亮点),还表达了对敌对阵营的忠诚,已经深深植入人物的内心,这种心灵被控制的恐惧在后面变成对美国意识形态与苏联实属一丘之貉这一事实的恐惧,完成了对数年前风行的麦卡锡主义的批判。但现在看来最惊悚的是过了一年肯尼迪总统真的在名义上被一个从苏联回来的美国人杀死了,然后副总统上位。缺点是部分人物因为主线故事的惊悚节奏被略略写过,比如那个黑人士兵和主角的女友,而且这种对女性角色不是过于简化的处理就是写成反面角色,现在不得被喷成狗。男主角选得太失败了,为他而设的动作戏和爱情戏跟本就是废戏。

很流畅很精彩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政治题材的影片 超乎预期的好看 两个多小时的片子 紧扣洗脑和政治间谍的线索 把剧情安排的恰当 悬疑元素正好 爱情戏份也不喧宾夺主非常难得 摄影语言上也为悬疑氛围起到了助推作用 影片前半部分的两处回忆/梦境自然不用说 片尾执行刺杀行动时 快速剪辑 举牌大特写 倾斜的镜头很好的突出了局势的紧张和混乱 真是一帧一帧拉片的好片段 (不过一拍Marco就虚焦也是厉害了 看幕后故事导演本来想重拍但效果不好所以直接拿着虚交就上了 还被影评表扬说很好的体现了主角被洗脑后迷幻的视角 哈哈哈可以当笑料看了)最后女二(Marco的女朋友)越看越眼熟 一查果然是惊魂记女主角 都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片子呢 真的很优秀

电影主题明确,摆脱控制欲很强母亲的男主,同时也战胜了敌对势力的洗脑,实现个人的自由,捍卫了国家荣誉;导演借国会议员的形象(叫嚷着国防部都是间谍,其实就是个笑话)讽刺麦卡锡主义。作为冷战思维电影,和《赤色黎明》一样,电影充满了洗脑和高层渗透的阴谋论(有趣的是,现今的间谍电影《桥》《红雀》,都减少了对抗思维,以人性回归为主旨);彩蛋:个人认为影片存在第二个潜伏间谍。

创作者将政治惊悚与强势母亲有机融合,结合辛纳屈与黑人士兵两段高水准梦境中的性别蒙太奇,弗洛伊德意味显露无疑。影片部分次要人物有头无尾,惊魂记女主更是无比鸡肋的存在,不过弗兰克海默仍然构建了值得玩味的冷战群像。抛开对铁幕彼端的刻板描绘,对美国本土政治乱象的剖析与讽刺辛辣且不拐弯抹角。无论如何,Raymond的命运都表明了病态的外部环境摧毁的永远都是无辜的个体。

古之荆轲在现有政治环境下的那种悲壮的乏力感,于冷战背景之下尤然,于今观之更是尤尤然。当一个人在某种甚至说不上恶的权力机器中被赋予某种意义和某种价值的符号,对不起,所有的权力机器都是一种恶,它需要恶的润滑剂才能运转。至于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各自梦到的共产主义者分别是一个黑人女教徒和一个白人女教徒,此类反讽,在整部电影中一不小心就回味到了。

开头洗脑的匹配剪辑真是开眼,精妙组合娴熟得似乎在炫技,在新泽西的绣球花培育论坛和共党圆形剧场的精控展演之间不费力气地变幻,如堕烟海的推拉镜头让人混淆梦境的主体。无根的阴谋、乍现的爱欲、迷狂的媒体、沉默的协定、脱落的表象,为冷战恐慌下的JFK/麦卡锡主义美国和民族情绪高涨的特朗普美国所共享,唯一的稳固永远是危颤将倾的状态。

《快跑!你妈要害你!》导演很有想法但实力却不足以驾驭野心,又想拍政治又想走魔幻现实又想表现母权控制,什么都想拍什么都没深入,最后出来了个四不像。反派人物片面化是冷战时期的通病就不提了。历史地位上可以算美国政治惊悚片的先驱者,但质量真的不比同期或者更早的影片好。另外这个片没有武术指导吗??跟同期比动作都真的是尴尬爆了。
首先这是一讽刺冷战时期美国麦卡锡主义反共的政治作品,神秘化中国和苏联共产主义的洗脑术和催眠术,反而可以理解为一种中国印象image在美国夸张抓马似的呈现。最后的转折虽不惊喜,却非常美式。敌人夺走了他的头脑和灵魂,他却给了自己自由。就电影技术而言,几处梦境回忆和最后枪击的镜头设计地很妙。可能年代久远,演员演技略浮夸。
50年代麦卡锡风潮下冷战的标准政治惊悚片,东方洗脑、深度催眠下塑造指令杀手的阴谋论,被漫威《美国队长3》沿用到冬兵身上。也为《邪不压正》带来另一种读解的可能性——彭于晏的角色或许是在美国被洗脑成复仇杀手的,他的过去包括记忆都是被组装拼接的,而其中国操纵人也对应本片的美国操纵人,一个父权一个母权的操控。
美国人主观阴谋论的意淫作品,可别侮辱讽刺这个词了,洗脑催眠纸牌控制已经很扯了!既然这么设定了就别较真了,认真看吧!结果少校与淳金的打斗就笑尿了,中国武术可没这么尬,结果后面的飞过满洲边界到一个台湾的地方来进行控制思维,wtf!什么时候苏联和台湾的国民党一伙了,至此本片的逻辑基本就喂狗了
整部电影的节奏非常流畅,张弛有度,层层递进,极具戏剧张力,尤其是开头那两段梦境表现得尤为绝佳,通过蒙太奇手法将梦境与现实交织融合,相当了得。这个剧情太离奇,太腹黑了一点,很多小细节都经不起推敲,但整个洗脑的点子非常好。演员的表演学院派的痕迹挺强,略微有些假,最好的当属半疯的母亲。
剪辑与深焦摄影有好莱坞一流黑色电影的水准,也反应了麦卡锡主义对美国社会投下的阴影,但对麦卡锡主义的态度却只是停留在妖魔化而非批判,又用另一种冷战阴谋论思维来让麦卡锡人物做一种一厢情愿的自白,实际透露出的还是清教徒国家的保守宗教洗脑思维和对东方国家的带明显种族歧视性的恐慌心理。
创作理念并没有局限在苏美冷战神话背后的政治迫害阴影上,它更多可能地延伸至人物心理的浅层分析,影像与生俱来的超现实装置不断为电影制造恐惧和悬念。叙事节奏和摄影角度拿捏得尤为优秀,剧本或许脱离实际考虑而略显幼稚,但整体来看仍然瑕不掩瑜,是部逻辑相对缜密的政治惊悚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