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山贼头目胡安遇见爱尔兰共和军炸弹专家肖恩,误打误撞加入了墨西哥革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一场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毛泽东。结果会是怎样呢?
《革命怪客/革命往事》下载观后评论:
莱昂内“往事三部曲”中相对最粗放的作品。当年的赶工,反倒符合环境与历史的大漠苍凉。影片由小处着眼,以主角二人为叙事落脚点,剖析极其宏大的历史时期和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但由于背景范围的庞大,个体视角终究涉猎有限,就难免给观众带来管中窥豹的感受。但也因此,影片打破了传统史诗电影的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对于《革命往事》来说,它不仅是通常意义的西部片或史诗片。其复杂性在于融合大量的经典戏剧桥段。双雄对立,反英雄成长,血海深仇,家国自由。仅仅两个角色,却在其身上浓缩了此后至今,影史几乎所有黑帮片,警匪片,动作片,犯罪片所涉及的情节。于是,影片中胡安与约翰形象才极为丰满,直至使最后一人完成使命,一人成为英雄的悲壮结局变得熠熠生辉。《革命往事》拍出了影史中独一无二的“革命”,也是莱昂内不同以往的诗意。

导演莱翁内在拍摄完著名的镖客三部曲后,又依此传统西部片的范式作革命题材上的延伸。本片所宣扬的浪漫主义革命精神其本源实为美国牛仔精神的二次封装。然而我无法确知这种精神上的嫁接是否成立,是否对革命抱持了过于浪漫的态度?以至于产生了某种英雄主义式的幻想。尽管对此导演在开篇处已引用了那位中国著名革命家的话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为其背书,但这单方面的论调还需要一句 “革命亦不是……” 的对立补充才显得足够完整。可以觉察出,莱翁内在本片中的拍摄技巧确实多有黑泽明的影子,然我认为黑泽明的电影却更为诚恳朴实,其内在层次也更丰富,而本片相较之下则更加世俗化,尤其对角色类型化的塑造上(例如铁汉柔情,质朴忠勇等)以及运镜的方式上都过于刻意匠气,同时这种技巧模式上的过度成熟与油滑也实为美国电影传统中的最大弊病。

此片是莱翁内的往事三部曲中个人最喜欢的一部~以毛泽东在《所谓“过份”的问题》一节的阐述为引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一场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揭示了革命的本质~墨西哥家庭式山贼头目胡安遇见了爱尔兰共和军炸弹专家肖恩,误打误撞加入了墨西哥革命军。用讽刺➕黑色幽默的手法生动阐释了革命过程中,读书人与农民对于革命的立场和行动,在农民胡安眼中,读书人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每天看书看书,然后告诉农民该站起来改变现有生活了,农民行动了,最后的结果是都死了……胡安意外救了很多革命志士,变成了一个革命英雄,但是他的家人都不在了……影片将革命暴烈本质这一事实讲的很透彻,而且一点都不枯燥,值得一刷再刷

莱昂内的每部电影都好看,这一部很像姜文的让子弹飞。反转来反转去,无间道,碟中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识字的告诉不识字的是时候需要改变一下了,他们吃着吃着,所有人都死了。虽然说不上中国革命失败了,确实大家的生活状况改变了,革命之后,现在,还是有阶级,还是有不平等,无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它不能凭空产生让大家都变得富裕。我支持革命,但我并不向往革命,革命没那么浪漫,不是请客吃饭,要有人流血,有人牺牲,反正总是要有人死的。做革命者是痛苦的,它对于一个人的意志要求很高,所以革命者团体内对叛徒是无法容忍的,因此世界上许多人并不是因为参加革命而死,能一起把枪口一致对外,是幸福的,彼此互信,不用担心内部斗争,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别说杀人了,杀鸡都不愿意。这个世界就是共产党员太多了,共产主义者太少了。

胡安说gm是识字的告诉不识字的是时候改变了,然后不识字的就去改变,而识字的却坐在后面吃喝玩乐,不识字的都死了,一切又要从头再来。可是莱翁内故事的结束是识字的肖恩(对gm产生怀疑)和医生(背叛了gm)死了,只留下成功领导了gm却不识字的胡安一脸茫然。再来看看电影一开始引用的毛语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一场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我们通过墨西哥gm的过程和结果得知莱翁内应该是在对这次gm进行批判,其中夹杂着兄弟情义,这是一种起义,而起义之后的事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和影片结束时的胡安一样陷入迷茫。几段闪回反映了肖恩对gm态度的转变,配合着莫里康内的配乐,确实是神来之笔。

老实说,如果不看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点评文章的话,我是没想过它里面有这么些门道的,就只是觉得音乐有趣,故事曲折,人物也因为反差而显得有意思,看的时候感慨颇多,结束之后想理一下思绪却又觉得算了,就这样吧,感慨总只是一时的,只是消遣不是学习的话,也不要太过纠结了,目的是开心一下,目的达到的话就好了。 里面还算是大场景的,原本以为讲的是美国内战,结果看了简介之后才知道是墨西哥革命的故事,怎么说呢,里面的服装啊,火车枪械道具这些啊,我都很喜欢。里面抢银行那个场景很有意思,原本以为是金子钱财,结果一扇又一扇门打开后,出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被关押的人,最后还算阴差阳错成了革命英雄,很有意思。桥那段火车那段也是,结果是后炸桥,结果也竟然是对撞爆炸,有趣有趣。【笑

伟大,渐入佳境式的剧情,最后在John的回忆里戛然而止。“革命”这个主题一开始就是个喜剧,全片前一半的篇幅都插科打诨,极具喜感,一个全家上阵的山贼和来历神秘的炸弹专家和革命有什么关系?直到胡安全家死在那个山洞里,观众才开始直面“革命”这个话题。而导演对革命的态度无疑是充满理想主义又有所保留的。历史证明了来来去去的领导人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独裁头子,胡安这样的土匪当上了将军会更好吗?革命不过是互相杀害轮流坐庄。但导演反复借两位男主之口提到遥远又不远的美国,那里仿佛是一切革命者的灯塔,得照那个样子革命!这才是革命的一线希望。整个南美都在革命,现在什么样子?付出了多少代价?未来何去何从?导演算是苦口婆心地指出了方向了。
总算是看完往事三部曲。往事三部曲比镖客三部曲强。莱昂内是少见的电影越拍越好的导演。往事三部曲我的个人排名,第一美国往事,这也是莱昂内的巅峰之作。第二,西部往事,这是莱昂内西部片巅峰之作。第三才是革命往事。革命往事是莱昂内难得的反派演配角的电影。我的观感是革命是一个灵魂点亮一群灵魂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信仰奉献终身。在革命中牺牲的忠贞居多。电影不足之处很多,反派不反。胡安从毛贼变成革命者的转变过程动机交代不充分。他被肖恩点亮可是胡安完全没有信念。莱昂内在电影中回避了教条的宣传通过渲染敌人的残暴来衬托革命正义性。肖恩牺牲后的胡安才是考验开始。冲着莫里康内的配乐加到五星。
今天看完了往事三部曲。我看的顺序是:美国往事,西部往事,革命往事。个人感觉是,按这个顺序,一部比一部好。导演太会讲故事了!Juan和John (或者叫Sean)两个有着不同的经历背景的人阴差阳错地并肩走进了他们那个时代的革命运动中。一个只想投机,另一个抱着破碎的信念和幻想在坚持。还有一个出卖同志的同时也是领导人的医生。信念和人性,大我和小我,方式和目标,理智和狂热,所有这些元素的冲突以一种夹杂着幽默的残酷被展现。再配上玄幻的音乐,夸张的特写,使得观影人从头到尾全程投入。最后的结论是,所有的革命者都不是纯粹的好人或坏人。他们只是被卷进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里的普通人。
勇于直面内心的私欲,战胜它。导演其实在电影里讲了很多关于革命本质的东西,我归结于一种“暴动”行为 。归根结底就是一群是实力有文化的人对现有体制 、待遇、分配不公平等等吧,然后想改变这个环境 而告诉那些下层百姓,告诉他们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了。其实得利的是上层发动改革的领导,而劳苦百姓做出的贡献,却不会得到应有或是与自己贡献等值的东西吧。冲锋向前是我们,付出牺牲是我们百姓。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就是这个电影所表达的吧。最后还是说一句,电影我还是没吃透,要多看几遍。
革命起因于人民对墨西哥总统波菲里奥·迪亚斯长期的独裁统治的普遍不满。1910年迪亚斯想第7次连选连任总统,引起弗兰西斯科·马德罗以“反对连任党”领导人身份宣布自己为候选人。迪亚斯逮捕了马德罗,于6月举行假选举,宣布自己获胜。马德罗获释后,被迫流亡美国,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发布“圣路易斯波托西计划”,号召11月20日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墨西哥国内的马德罗支持者,包括庞丘·维拉、埃米利亚诺·萨帕塔等人向政府发动战争。引自百度百科,墨西哥革命词条
革命往事是赛尔乔莱昂内突破传统西部片的创作,莫里康内的配乐依旧是完美至极,能把革命拍的那么浪漫却又深刻实在是太难得了。谁能不爱胡安这么一个真实立体的土匪呢。革命往事应该是其真正具有史诗气质的作品,相比西部往事在剧本上下的功夫更足,也是莱昂内所有作品中正反主角最少的一次设定。虽然在分镜构图上依旧很莱昂内,景深和场面调度可谓是以前的配方,包括符号化的叙事,项链、枪、望远镜等等,但同时又是对过往个人风格的一次再构建,非常独特的史诗美学。
一个冒险主义和一个机会主义,机缘巧合成功革命的故事。如何防范革命变质?人是否是钢铁意志? 豆瓣小资永远只会过分看到革命的负面,忽略着革命的积极性,也看不到当权者的嗜血吃人,更想象不到一帮“蠢人”为何会被人给骗了闹着这荒唐剧目。永远在低看那些有着自发性的群众,他们就如胡适,胡兰成之流般,纸上念念有词,垮垮而谈,现世里享受着糜烂且先进的生活与思想境界,临到事(钱或死)头,定是那个投降最早的,哈哈,美其名曰:个人先行,自由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