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天才魔术师生死对决 宏大华丽的舞台上,一个美丽的女人被捆缚着悬空吊起,绳索霎时断开,女人被丢入旁边的水箱,大锁从外瞬间扣上,鲜红的大幕遮挡开来,当大幕重新打开,女人已然脱险,观众的欢呼掌声响彻一片。这是19世纪末的伦敦,魔术师鲁伯特·安吉尔(休·杰克曼)是个让人惊叹的魔术天才,一个天生为舞台而生的表演家。 既生瑜,何生亮。鲁伯特的好朋友阿尔弗雷德·伯顿(克里斯蒂安·贝尔)也有着让人生畏的幻影天赋,他们几乎同时初出茅庐,也曾一同看遍魔术表演,然而逐渐,随着两人地位的提高,却都开始对对方的技巧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嫉妒。起初,这还只是良性竞争,到后来,针锋相对的两人逐渐升级成了怀恨在心的敌对。 “真正的魔术师会创造全新的戏法,让其他魔术师百思不得其解!”阿尔弗雷德终于创造出神秘莫测的幻影术“运送人”,看起来没有任何逻辑解释、前所未有的惊叹戏法几乎让所有人色变。为了找出不可思议的戏法,鲁伯特决意揭开对手最深的秘密......
《致命魔术》下载观后评论: 太棒了,一开始以为是波顿造成死亡同时有一点好奇为啥他光明正大的站在凶案现场?后面又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相死去的不是真的安吉尔,觉得是当初的酒鬼替身顺便报了当初被他羞辱的仇,可是他怎么能精准算出波顿下去看到的那次这个酒鬼溺死?再后来直到他说出自己牺牲大时才意识到阿原来他每一次的表演都是自杀,每一次都保证了自己掉下去死亡,而故意聘用的瞎子助理当然不清楚发生了啥,他居然每一次都自杀然后让复制人充当自己难怪他自己不会停止因为他不能在溺死之后还魂告诉自己溺死其实是多么痛苦的事,所以复制的他自然也不会停止做这件事。老头最后一言说其实溺死是最痛苦的让我震撼,这是多么大的牺牲啊就是因为好胜心和不甘还有恨。我想说波顿应该为爱吉尔死去的妻子负责,而爱吉尔也不应该变成那魔鬼似的自己,一辈子就耗在复仇.战胜.陷害上面。
可能倒吸一口冷气的感觉一边来自于回溯时发现自己遗漏了多少细节,另一边来自于诺兰在他的视角对于人性的凝视。是Obsession 也好,是虚荣心驱使也罢,一个人什么时候开始not afraid to get dirty其实才是最关键的点。就像Angier的替身所说,I have played Ceasar, I have played Fraust, how can it be so difficult to play Great Danton? 一定要站上权力之巅的独裁者,与魔鬼交易灵魂的浮士德,这是这个play的关键,一辈子的表演走向的是不择手段的终点而已。还是学学Cutter, we only play the trick that we can control.
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可残酷,很真实,从头到尾都是真实的。但是,如果可以愚弄他们,即使只有一秒,那么,你就可以让他们惊叹。我们俩都是年轻人,要将自己献身于伟大事业的开创,我们是天生的魔术师,但我们不会用自己的天赋去伤害任何人。你永远也不会明白,为什么我们做这些。观众知道真相!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很可怜、很真实,从头到尾都是真实的。但是如果可以愚弄他们,即使只有一秒,那么你就可以让他们对你感兴趣。然后你就可以看到一些东西,那就是,就是他们的表情……现在你想找出秘密,但是你无法找到,因为你没有真正在看。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希望被愚弄。我每晚都要鼓起勇气走进机器,不知道自己会消失不见,或是奇迹现身。每个令人惊叹的魔术背后都有一只冤死的小鸟。着魔是年轻人玩的游戏。
无论是复制还是孪生,诺兰牛逼的就是他用了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对抗,证明了人之愚蠢。看到复制机器的那一刻觉得故事有点牵强,但,想想正是这个科技产品的出现,影片才有了一个更大的讨论,人类一直在利用着科技满足超越自我的愿望,随之而来的是虚幻和真实之间的迷失、混乱,继而失去感知自己的能力,好像快要分不清是人类创造了科技还是科技创造了人类,我们不再介意死亡和重生,可真的真的不再介意吗?或者说我们真的感知不到么?就像结尾处卡特告诉安吉尔的那个故事一样:“还记得那个水手朋友,给我讲他差点淹死的故事吗”“你说他感觉像是回家”“我没说真话,他说那经历极度痛苦”。正是这样的极度痛苦在提醒着人类,我们自身,在如此混沌的世界里介意着、感知着。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读者上看的一篇科幻小说,故事的主体是一位不知道自己是机器人的机器人与一个人类少年在一颗孤独的星球上度过了美好的时光,然后人类少年死了,机器人就在无尽的时间中通过超光速旅行去追逐观察那个时期的那颗星球上所发生的那段故事,其中超时空旅行的方法跟安吉尔用的差不多。伯顿是坏的,自私的,但却是幸福的,他害了别人,自己总是伤害别人。安吉尔是善的,而且比伯顿虔诚的多,伯顿只是在骗人,而安吉尔是真的想把自己献祭于魔术了。最后伯顿的死是必须的,因为他害死了安吉尔的妻子也害死了自己的妻子,安吉尔只是在复仇罢了。双线叙事,不同叙事角度真是被诺神玩花了,但是容易让观众迷惑,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悬念让观众能看的下去
就冲着魔术揭秘就值这个分。虽然大家都知道魔术是假的,但真正去揭穿的不多,揭穿了就是赤裸裸的智商侮辱。最后那个魔术表演机器确实有了科幻的成分,虽然前面编了爱迪生和特斯拉的情节。这个结局我觉得还是水了,一是情感上不接受,明明阿尔佛雷德·伯登本剧做的恶更不能接受,自作主张害人妻死,自己娶妻生子。还多次对其羞辱。二是我觉得结局有更好的表现方式。伯登的换位魔术,算是本剧设定的一个悬念。最后其实没必要诠释这个操作手法。他也没有必要去枪杀罗伯特。只需要在他上绞刑时候,画面一切切到外面伯登带着他女儿离开。其实看到后面大家基本相信着就是2个人表演的了,有些话就不要全说,留给观众去回味就好啦
每个令人惊叹的魔术背后都有一只冤死的小鸟。看完致命魔术后,幡然醒悟般地发现,诺兰拍的悬疑片从来都不止是悬疑片,而是一部教学片,蕴含丰富哲理的教学片,让你知道电影也可以魔术般施展开来。魔术/电影表演一般都有三个步骤,一为“验证”,魔术师/导演展示了看似平常,实则已经动过手脚的道具/内容,二为“转移”,魔术师/导演手中看似普通的事物,瞬间/逐渐变得与众不同,三为“蒙蔽”,魔术师/导演利用技巧进行掩饰/剪辑的过程,一旦达成某种平衡,就会产生那种前所未见,让你无比震惊的现象——这就是魔术/电影。蒙太奇,制造悬念,悬念揭开,首尾呼应,诺兰的电影就像魔术般令人惊奇,丝般顺滑。
诺兰最会玩的东西之一“悬念”。相比之前的作品更商业了,看来随着在好莱坞越混越开,还是边恰饭边拍电影最好啊,比之前的《记忆碎片》更好懂,虽有些烧脑但不至于烧干。若不套用魔术,anything都可以套进这个电影结构里,戏剧有《鸟人》,舞蹈有《黑天鹅》,Jazz有《爆裂鼓手》,戏曲有《霸王别姬》,若可以的话《无间道》也算一个。都是因为热爱一个事物,最终主角们走火入魔的故事。随着故事的推进观众心中的答案越发明显,最后一个大转折,让所有观众大跌眼镜,内心里却连连叫:“wow!鹅妹子嘤!一颗赛艇!玩的佛!砸死果睿特!”。这就是诺兰导演的魅力。
我是站在伯登一边的,安吉爱人的死亡也是源自于她自己对魔术的高要求,因此也凸显了:魔术的精髓在于自我牺牲。孪生兄弟实打实地牺牲了自己一半的自由以及全部的爱情,但安吉却被争强好胜的野心蒙蔽了自己。他把爱人之死作为借口去跟对方争斗,实际还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人们眼中最厉害的魔术大师。Angway,这部片子是迄今为止诺兰电影我的最爱,非线性叙事不再体现技巧,而在于让观众以为自己什么都看到了,实际上根本没有仔细看,电影的结局在一开始笼子里的小鸟就已经揭示了。(共享人生的爱情令我太难受了,Do you love me? Not today.)
一部黄金阵容且长在我审美点上的电影,两个魔术师斗了一辈子的故事。所谓以德报怨,在同行之间是不会发生的。你把我老婆溺死,我把你手指弄断;你把我手指弄断,我就把你腿摔折;你毁了我的新作,我就偷你的戏法…两个“成熟”魔术师一来一回的交锋有些许幼稚…算了,都是为最后作铺垫,忍了。但谁能想到最后居然变科幻片了??本来以为是一个单纯的悬疑剧情片,特斯拉一出现,嗯?走向科幻了??诺兰导演嘛,不寒碜!!前面的暗示太多了,后面的具体内容已经预料到了。但随着魔幻的剧情发展,会对之前的预想产生怀疑,但结果证明我的预想是正确的?
諾蘭最佳,沒有之一。個人認為擺在現今,《頂尖對決》大概是最貼近諾蘭身為創作者本身的意識的一部作品,倘若將諾蘭的影像視為一種魔術,就如本片在結尾下的結論:「觀眾喜歡被騙。」,一如諾蘭喜歡「翻轉」結構,魔術技法是有邏輯的,非線性敘事與結構亦然,而不是用什麼魔幻寫實這種片面之詞就能簡略帶過諾蘭的敘事邏輯與技法,而他總是能透過虛實來製造真實、用一樣真實的事物來變出如虛實般的魔術表演。
很不错的一部悬疑片 看到结局之前一直在吐槽这部电影对于女性一点都不友好 事实上也一点点吧 不过顾及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可以接受了 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叙事手法 首尾呼应中间现实和过去的交织让故事一点一点铺展开来 唯一可以有槽点的可能就是矛盾点的动机过于狗血 也可能是我无法理解天才之间的思维方式 最后的反转把逻辑圆回来了但是总让人感觉有些突兀 总而言之很不错
影片看到结尾其实有点失望twins的设定未免显得过于平庸且好猜特斯拉交流电的部分又过于科幻而失真在这两者间平衡确实是件难事不过导演并不把重心放在这而转向对人性的探索 只为了台下观众片刻的欢呼, 和对互相抱有的仇恨, 失去妻女,朋友甚至于人性, 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他们俩谁都没有赢升华主题的同时也掩饰了剧本缺陷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