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红楼梦 袁秋枫
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歷來不少電影人搬上銀幕,以嘗心頭之好。導演袁秋楓這一部黃梅調的《紅樓夢》被譽為電影經典之作。音樂大師王福齡的音樂,把寶黛之戀的悲情帶上高
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歷來不少電影人搬上銀幕,以嘗心頭之好。導演袁秋楓這一部黃梅調的《紅樓夢》被譽為電影經典之作。音樂大師王福齡的音樂,把寶黛之戀的悲情帶上高峰,居功至偉。值得一讚是編劇易帆和導演袁秋楓高度概括了大觀園眾生相又突顯了寶玉、黛玉和寶釵的三角戀,悲劇製造者王熙鳳以掉包拆散了金玉良緣,寶玉成婚夜,打開迎婚花轎,發現黛玉芳蹤已渺一幕,當年女性觀眾抵受不住悲痛也當場暈倒。黛玉葬花,晴雯之死等場面,拍出人世悲涼,歌影動人。花旦陣容,一時無兩,有樂蒂的黛玉,莫愁的晴雯,高寶樹的王熙鳳,丁紅的薛寶釵……值得珍藏之作。
《红楼梦》下载观后评论:
模型宅第開場(興許是意外地creep),主軸聚焦在黛玉(樂蒂)寶玉(任潔)愛情,還有後來出現的人和佳寶釵(丁紅),以及家族內耳語與盤算(尤其花襲人〔丁寧〕、王熙鳳〔高寶樹〕);中點,黛玉懷疑寶玉移情別戀,紫鵑告訴寶玉林可能走,「我不要他們把林妹妹接走!」(屁孩反應= =),卻弄巧成拙讓上面在「為他好」下使掉包計:交叉共時異地,林焚稿咳血而死vs寶玉以為要娶黛玉,一掀紅蓋極尷尬;寶玉哀悼黛玉,紫鵑回唱,兩人唱了13分鐘⋯並有疊印閃回,交代寶玉對黛玉的思念後,出家收尾。庭院隨季節變化,黃梅調作為旁白評述(「好一條掉包計」)與角色(加強情感時)唱和。片中任潔飾演的寶玉由凌波代唱,後來《梁祝》則演祝英台的丫鬟,情何以堪XD 邵氏早期寬銀幕彩色片實踐,穩穩的,只是唱戲節奏慢又有點煩。

我算是红楼迷吧,相关的影视作品也看得不少了,承认这部电影没有看完,原本以往这类情况我不写评论,因为没看全没有资格多嘴,但这部觉得即便没看完也完全可以说一说。开篇黛玉的轿子从正门进,我忍了(开始怀疑导演根本就不懂清代贵族府邸的规矩);贾母对黛玉说你好,我再忍;王夫人向黛玉介绍凤姐说“学名王熙凤”,我快忍不住了;看到宝玉带着硕大一块青玉,我实在忍不了了,果断弃片,再看下去估计自己会骂人了!这么大一块石头请问如何“衔玉而生”,贾宝玉出生时嘴要有多大才能放得进这块玉,导演请你示范一下成年人的嘴塞得进去吗,谢谢!

看的彩色高清修复的字幕版,体验较好。如果将《红楼梦》这上百万字篇幅的鸿篇巨制改编成一部一百分钟左右的电影,实在是重大考验。一般,这类电影只能压缩,萃取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故事。而大家最了解,兴趣最大的,一定是宝黛爱情,这部电影也不例外。主题自然会被精简成才子佳人的爱情不被封建家长成全,在王夫人、王熙凤、袭人等恶势力的从中作梗下,扼杀了美好的爱情故事。拍成这样,也不出奇。不过令我欣赏的是这部作品的服道化,在60年代的香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已经是很难得了!

冲着天赐美人乐蒂而看,但无论是选角、造型、剧情、唱段,都分分钟在赶客。丁红眼瞅着可以做宝玉他二姑居然饰演了宝钗,真是omg。金石良缘、宝黛初见、潇湘诗社、黛玉葬花、调包成婚,这一折折戏单独铺陈开来都值得玩味,而在九十分钟的浓缩下如同走马观花过场戏,人物的性格几乎只能靠观众已有的认知来感受,好在是家喻户晓的巨著,倒也没差。只是可惜了乐蒂,无论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她都没遇到那个更好的贾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别了,乐蒂。

还没有越剧版的好呢,除了黛玉其他都好丑,乐蒂扮相和黛玉比总觉得差点。宝玉扮相和傻小子一样,和黛玉一比简直是小弟弟,尤其宝钗,这扮相明显是个阿姨了,王熙凤居然还在大庭广众下对黛玉当众抢白来句我还说不得你了,雷死我了,这是王熙凤会说的话吗!还有这个袭人心机太重了,整个脸上就写着我要做宝玉的姨娘,要把黛玉踢出去的样子。黛玉剧中又表现太敏感。原来贾母演员是尔东升他妈啊,傻丫头是沈殿霞。王熙凤是邵氏梁祝的师母,一点没看出来,贾宝玉是银心,原来配唱是凌波啊。

现在看这个六十年前的红楼梦版本,最亮眼的当然是乐蒂版林黛玉,真是漂亮啊,一出场就让人惊艳,但其实乐蒂的面相有点过于刻薄,这版林黛玉外表的虚弱感也不太看得出来,都说这版宝玉不太行,其实倒还好,任洁有英气演出了宝玉的少年气还是不错的,但矮是的确矮了一点,这版的薛宝钗、袭人、紫鹃也都不错,但贾母、王熙凤、晴雯就差好多,惊喜的是傻大姐竟然是少女时代的沈殿霞扮演,而茗烟竟然是胡金铨出演,算是意外的彩蛋了,当然,最佳可能还得数王福龄的给全片配的黄梅调了吧?

如果只拍一部红楼电影,我来列个流程公式:宝黛初会➡️琪官事件或金钏跳井➡️宝玉挨打➡️拒之门外➡️黛玉葬花➡️紫鹃试玉➡️凤姐献计➡️黛死钗嫁➡️宝玉哭灵,当然先后顺序会有一些小区别,但基本大差不差。只说这部电影,确是我目前看过的最烂红楼电影:最没演技的宝玉,最没灵气的黛玉,最没情商的袭人,最没贵气的贾母,最没气场的宝玉挨打,贾政竟然都没亲自动手。布景唱词尚可,其余皆失败。
本片根據同名名著改編,編導大刀闊斧地刪改,只是保留了寶黛的故事的框架,在場景,對白都有很好的發揮。雖然限於黃梅戲的表演方式,但基本上還算流暢。古典美人樂蒂扮演的林黛玉嬌弱秀美,眉目之間有一股淡淡的哀愁,深得原著神韻,也很好地化解了劇本的許多侷限,至於任潔扮演的賈寶玉個子瘦小,虽有越剧身段,但却和樂蒂並不相襯,因此發揮一般
《红楼梦》有但不止于爱情悲剧,电影篇幅短把重点放在宝黛情上也情有可原,但好多人物也由此扁平化了,没有丝毫魅力可言,好像除了宝玉、紫鹃、雪雁,其他人都在欺负黛玉,例如:当着黛玉的面拿她跟宝钗比,嫌弃她光会作诗不会处事、金玉良缘就是好啥的,黛玉被气走后又说人家小心眼,说实在的这种没分寸的话谁听了也不会高兴吧??
邵氏补齐第11弹:对这个题材本身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也就随便看看了。乐蒂虽长得漂亮,但片子看下来却没有之前倩女幽魂看着带劲儿。没看过原著也没看过原来的电视剧,算是头次接触这个故事吧。还真确实不好我的菜。另外黄梅戏齐唱这种形式感觉不是很好,如果说独唱能起到推进剧情的作用,那齐唱则没有太多这种感觉,反而觉得很乱。
制景、美术,服化道精良。胶片4K修复版非常享受。黄梅调戏曲电影可进收藏馆。编导组对红学研究不深入,主旨理解肤浅。人物魔改,很多细节甚至有错误。错误不仅有悖于当代主流红学,放在当时也应该是硬性错误。邵氏这一支儿上还能串联出下一部。优缺点如此明显,但还是值得一看,60年代的戏曲电影能做到何种地步。
这编剧和宝玉的演员能气死原著党。。。真的只能看乐蒂了,音乐在黄梅调电影里算是上乘。顾媚演金钏,还有17岁的沈殿霞出演傻大姐。。。一共29段唱词,有凌波顾媚独唱的分别9和13段,另外还有薛宝钗/袭人/王熙凤/紫鹃唱段不知道是谁唱的。黛玉焚稿那段的高音有够吓人,难怪顾媚被王福龄逼到倒嗓。。。
虽然看着有点点累,但不得不说布景、服化道都太精致了,宝黛也都好好看,宝玉小小只头好圆眼睛大大的像个七岁的小孩!看她演银心的时候就超喜欢了。黛玉,乐蒂淡妆比小倩里的浓妆美多了!越看越觉得漂亮,不过最好看的还是梁祝里扮男装的时候??(哎又来改分了,看完一直在回味,实在是过分美丽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