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baby的研究,有些得出来的结论合乎常理,并不surprising,不禁会想,有必要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验证一个比较明显的结论吗?比如孩子得到更多关爱时候能更好地处理压力,更多地探索世界,不用prioritize safety and comfort。但看似常理的东西不等于学术。其实设计这些实验并不容易,而且试错成本高,因为需要找来一个个baby实验并作记录。像crawlerskate,控制坡度的爬行板,字的音节拆分(汉字就没有这个需要)等都很smart。
1.Love 催乳素的产生与和baby的互动程度有关;2.first food 孕期和辅食期增加铁元素对婴儿的记忆力有帮助;3.Crawling 当婴儿的肌肉力量足以支撑头部时,开始可以爬行;4.First Words 婴儿的语言能力与其识别旋律的能力有关,多反馈和启发练习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5.Sleep 婴儿在1岁左右会形成固定模式,睡眠有助于提高婴儿的记忆力;6.First Steps 婴儿一直拥有走路的能力,多鼓励婴儿走路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质量还不错的纪录片,至少实验比较丰富,尽管有些实验也不太科学,并且实验结论说得模棱两可,感觉意义不大。不过老外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经费去做实验,还是让内地学者们很羡慕了。尽管还是缺少亚裔baby,但是不论white baby还是black or brown baby.都好可爱啊。国内baby的家长多半不愿意参加这种实验,害怕什么核磁共振 或者脑电图伤脑,遗憾,遗憾。
1. We still knew too little about babies. 大部分的研究只是很有限的侧面/局部的呈现; 2. 怀孕的时候看和生完了看,完全不同的体感,自己经历了才真的明白; 3. 很对研究者前半生有完全不搭嘎的爱好/职业,何时开始都不晚; 4. 全世界 NB的爹妈都是一样(惨)的。 5. I love my ba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