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魏德圣 编剧: 魏德圣 主演: 马志翔 / 徐若瑄 / 温岚 / 田中千绘 / 林庆台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官方网站: www.seediqbalethe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语言: 日语 / 闽南语 / 赛德克语 上映日期: 2011-09-30(台湾) 片长: 132分钟 又名: 真正的人 / Seediq Bale: The Rainbow Warriors IMDb链接: tt4164468 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的剧情简介 · · · · · · 莫那鲁道(林庆台 饰)率领族人在公学斩杀异族血祭祖灵后,拥有了通过彩虹桥的资格,剩下来的,就是在英勇战斗后从容赴死。在日本方面,雾社的消息很快传达各处,陆军少将镰田弥彦率军队与警察组成的联合部队,迅速发起讨伐。马赫坡等社分头行动,利用地形优势和灵活战术给予日军先头部队重大杀伤。山地警小岛(安藤政信 饰)利用个人威望和部族矛盾成功劝说铁木瓦力斯(马志翔 饰)连同部落加入日军阵营,协助围攻莫那鲁道。在开战初期,随部落向密林转移的妇孺为了不拖累战士们,纷纷自尽,在矛盾中痛苦的一郎亦选择了切腹。镰田弥彦对部队的缓慢推进大为光火,不惜使用糜烂性炸弹对付赛德克人。满山火光中,莫那鲁道迎来了最后决战的时刻……
《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下载观后评论: 说一个点:以祭祀为形式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文化,在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是国之根本,追本溯源的存在。对于进入个体崇拜文明已有百余年的现代人来讲,会有些表面淡化,但骨子里还是流淌着祖宗的血脉,潜意识里蕴藏着古老的基因记忆,这一点其实很难改变。剧中彩虹桥就是这种情感的象征性表达。人知道了自己从哪来,才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知道“我属于哪里,我是谁”,“我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有了个人身份定位,产生远大愿景,就愿意忍受眼下苦难,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到终点方才能像南怀瑾老先生一样,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安然归去。《论语》上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说孝道还太浅,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回溯根源,站在巨人肩膀上,才有机会枝繁叶茂。生于斯,长于斯,大地母亲的乳汁滋养如斯,为她而战,也是为自己的生存发展而战。
如果这是一部典型的意识形态电影,那么这部片子将会令人厌恶。后面大战开始之际,突然意识到,这似乎是一场野蛮对文明的屠杀,屠杀者连女人和孩子都不放过,动手的正是一群无知的孩子。这部片子看到最后并没有任何叙事一方胜利的喜悦,而是充满了对正义的反思,日本统治者满脑子殖民捞好处,统治台湾,带来了文明,也带来了种族歧视,压榨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空间,激起了殖民地人们的反抗,这个玩意和塔利班偷袭美国军事基地是一个道理,我们都知道恐怖主义是错的,怎么到了赛德克巴莱就是对的了呢,文化和种族的冲突,本身没有正义这一说,你想要正义,就别先不义,我们绝不可以把野蛮的反抗当作鼓吹的真理,我们从电影中看到的是教训,一如古话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非常非常非常值得看的片,给200分也值得,本身喜欢改编历史事件的燃电影,我们没有生活在这种部落里,有些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种只求如何死去的信仰,只需要尊重即可,看了导演的采访,主持人问:大家都说你是傻子,导演回应他是浪漫的人。他告诉妻子想法后,妻子打算出门一边穿鞋子一边淡淡回应,有梦想的人那么多,不见得很多人会去做,你想做就做,我不想你老了之后,说后悔当年没做,钱没了就赚了慢慢还。这片耗资7亿台币,把所有积蓄投进去,房子抵押,没有借到全资的情况下,一边拍一边借钱,晚上只能喝点酒助眠,第二天起床继续想着怎么找人投资。
影片在大陆上映时,与同期的金陵十三钗票房相差甚远,大陆观众不了解史实,就容易一脸懵逼。但能引发两岸共情的,一定是影片中展示的民族情节。对外来文化驱逐,对民族图腾守护,比领土侵略更严重的是文化占领和尊严践踏。赛德克民族在一次次矛盾与权衡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明里反抗,我们看到的不是日军侵略这一事实,而是在这个侵略的过程中展示的三方举止:原住民,所谓带来“先进文明”的日军,反面原住民。很多情节其实不太懂,但是还是会被氛围震撼到,跳出道德桎梏后,只有原生态的信仰,没有冠冕堂皇,民族意识就显得更纯粹更坚定。
以真实的历史出发,关注原住民的被文明化,出彩在观众非人设任意一方,却能感受到当时当地当事,这是少有电影能做到,也是电影本该有的作用。如何成为赛德克·巴莱成为“真正的人”,最好的是那些对莫那鲁道的特写,一张脸庞传达出道不清的沧桑与荣辱。看了这剪辑版而没看导演分集版,也能看出在衔接编排的问题,比如族群关系的一笔带过(尤其开头的铺垫),比如不对等视角略显商业性(也使最后武士精神升华显得突兀),另外这片子的音乐铺得有点太过。不刻意煽动观众情绪,而是在人的本体上做文章,世界维度看自然像欧洲与印第安的关系。
以往大多抗日神剧都是求生,而赛德克•巴莱则是求死。民族的信仰,是在猎场博弈,被日本奴役后,后代失去啦荣耀,丧失母语,沦为奴隶。原始部落VS现代化军事部队,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300人全军覆没,换来,1000多日军战死,历时50天!1:3的伤亡率,逼日军用化学武器天时地利人和,逼日军用飞机大炮300人的规模,放在中国,不算啥但就这300人,造就啦雾社事件!花岗兄弟自缢是文明同化的悲剧!以寡敌众,靠的是信仰,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本片导演也是为了信仰而拍摄,不为获奖,只为享台湾本土骄傲!
看到名字和海报其实有点抗拒的,觉得可能不会有我想象中的好看,说实话还是挺震撼的,我们用数万年的时间从野蛮人发展到如今的文明,文明是什么?我不太能清楚的去阐述它,但我知道文明绝对不是去侵略去抢夺去殖民,去把别人的文化同化成自己的,这只不过是另一种程度上的野蛮。从来没了解过台湾的历史,好像对台湾的印象就是国民党和蒋介石开始。可惜片子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人物大部分比较平板,很少有人性的挣扎,战争场面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好多地方也交代的不清楚。
猎下敌人的头颅,纹上英雄的图腾,我是莫那鲁道;不要让异族人踏进我们的部落,那是父亲临终前最后的嘱托,尽管日本人的枪炮轻易就把我们占领;喝下米酒,就这样醉倒,我以为我已经不会醒来;太阳旗下,父亲把我唤醒,不自由毋宁死!!起来,被压迫的赛德克人,血祭族灵,我们要守护我们的猎场唱着山歌慨然赴死的女人们,她们只是去彩虹桥守候;身中多刀以命相搏的勇士们,他们都能在英灵殿相聚。虽然族群已经消逝,就让那歌声带我们回家,我们是骄傲的赛德克巴莱
很久以前听过一个台湾乐队的专辑,里面有一首歌叫这个名字,因为这张专辑去了解了台湾被日本割据时期的历史。“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历史片应该带有反思,应该有细腻的人物刻画,应该去描绘历史进程中不同阶级立场的人不同的选择与命运,不一味地去重复价值观灌输理念,历史片的厚度就取决于此。情怀很棒,服化挺好,就是剪辑有点差,最后打仗的一段没必要一直放bgm,而且很多绿幕场景也太假了点。
难以想象台湾的前辈居然这么有血性,看看现在的台巴贱畜,真是丢人啊,侧面也看出来日本奴性教育,按理说95-45五十年间都生出来这种小崽子了,如果毛时代解放台湾,现在也不会这样,辣鸡蒋真是给够人留下一堆麻烦Ծ‸Ծ以前的台湾人多正常啊!最赞那个说电影一笔带过弱化日本小岛和日本教师的怎么这么搞笑,奴性教育以和平的方式潜移默化就是对台湾人的良善了,先站起来做个人再来夸别国老师的作用吧!豆瓣自以为是的汉奸可真多
1930年发生在台湾少数民族塞德克人反抗日本统治的故事。真实事件改编,六个部落一千多人参战,全部战死,有的部落为了支持男人参战,因食物不够妇女们自杀,促使她们的丈夫儿子们背水一战,最后只剩300多妇孺,被移居至监控区再也未回故居。日据时期是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开始到二战结束共50年?拍的有史诗感,但因题材的背景不够宏大,毕竟是区域性族群性题材,构不成人类生死存亡命题。
文明只是披上了伪善外衣的野蛮,自由与不屈的灵魂是融在赛德克的血液里的,雾社事件就是一次自由赴死的起义,用血泪铸就脚底的路,用骄傲祭奠年轻的生命。一郎切腹自尽时,二郎说,切开吧,一刀切开那矛盾的肝脏,哪也不去了,做个自由的灵魂!(十分佩服导演魏德胜在不像好莱坞制度如此完善的台湾拍下了这一部台湾原住民史诗巨作,可想而知是如何的艰难。但最终呈现的作品完全不输于好莱坞史诗。
“我对你们不好么”搞笑,你来殖民入侵的,说什么好不好,真以为所有人都能被斯德哥尔摩么。结果还不是被征召入伍打同族人。后果不是酒宴,而是选择死亡的方式。殉葬妇女想起来楢山节考了。夹杂日本和番社中间,为自我身份认同左右摇摆的一郎二郎˃̣̣̥᷄ɞ˂̣̣̥᷅最终一个选择一方。糜烂性炮弹?this is seediq bale!“是这里的樱花开的太艳红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