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无法安宁 格斯·范·桑特
【影片原名】
【中文译名】无法安宁/最后一次初恋(台)
【出品公司】索尼经典
【出品年代】201
【影片原名】Restless
【中文译名】无法安宁/最后一次初恋(台)
【出品公司】索尼经典
【出品年代】2011 年
【上映日期】2011年9月16日 美国
【影片级别】USA:PG-13
【IMDB评分】6.6/10 (1,526 votes)
【国 家】美国
【类 别】剧情
【导 演】格斯·范·桑特
【主 演】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Mia Wasikowska ....Annabel Cotton
亨瑞·霍珀 Henry Hopper ....Enoch Brae
加濑亮 Ryô Kase ....Hiroshi Takahashi
Schuyler Fisk ....Elizabeth Cotton
Lusia Strus ....Rachel Cotton
简·亚当斯 Jane Adams ....Mabel
【内容简介】
安娜贝尔·卡顿是一个漂亮、优雅、安静的女孩子,虽然已经到了癌症的晚期,但还是对爱情和自然充满了无尽的热爱。诺·布瑞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本该青春活泼的他却对生活没什么兴趣,几乎要从生命中“辍学而出”。这两个大家眼中的可怜人和边缘人在一次葬礼上相见。
很快,他俩就因为各自的独特经历而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布瑞还有一个他眼中的好朋友与他一同分享着这段友谊,那是一个叫做浩的鬼魂,他是一个二战中神风战机的飞行员。在安娜贝尔·卡顿看来,这是天赐良机,她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理解达尔文的学说,并去了解其他生物是怎么生活的。在得知安娜贝尔·卡顿不久就将别于人世之后,诺·布瑞决定要和她一同走完这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并且一同去面对自己的生活、过去和即将到来的命运。
他们不寻常的爱情渐渐发展,与此同时,他们也渐渐感觉到整个世界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有生以来第一次,这两个年轻人都品尝到了生活的美好。可是,最无奈的是,安娜贝尔·卡顿是一个被医学判了死刑的人。对抗着苦痛、失望、死亡、青春的消逝,这两个并不算“正常”的年轻人开始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时间生活,不理会世俗的一切,观察世界和自然的兴衰的消融和演替,并等待安娜贝尔·卡顿的生命的终点的到来……
【一句话评论】
在这部悲怆的青少年的爱情片中,两位年轻的主演向我们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看起来,这是一部呼吁我们多关怀没有家庭幸福的青少年的影片。
——《好莱坞报道者》
影片的确成为了两位年轻演员的展示台,让我们看到了米娅和丹尼斯·霍珀的儿子的才华。与此同时,不得不说影片没有给范·桑特太多发挥的余地。
——indieWIRE
范·桑特在影片中主动求变,但这个新的变化却不是很成功。看上去,他需要输点血,充充电了。
——《卫报》
【幕后制作】
年轻人的爱情
无论是在文学、戏剧还是绘画、电影中,年轻人的爱情总是文艺工作者所热衷表现的对象,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爱情故事》,年轻人的爱情经历了无数种改编,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这部电影则展示了两个算得上是“非主流”的年轻人的爱情--确切地说,是一个绝症女孩和一个自我心灵放逐的孤儿间的爱情。
影片的剧本由杰森·卢撰写,他曾经是纽约大学的一名学生,女演员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是其同窗好友。在大学中,杰森·卢撰写了一系列的剧本,而其中就有《无法安宁》。大学毕业后,杰森·卢搬到了洛杉矶,在这里,他的一群朋友都劝他把这个戏剧的剧本改编成电影。霍华德说:“杰森不是一个精于计算和擅长设计人物的编剧,他用的是自己的激情和才华在写作。这个剧本异常动人、能让人体会到震颤的感受。但是电影和话剧完全不同,所以他对剧本进行了比较重大的改写,向其中加入了很多新鲜的元素。可以说,杰森是按照原来的故事情节重新写了一个剧本,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改写。这个电影剧本更具有电影性,很适合银幕拍摄。”
对于影片的故事,杰森·卢说:“虽然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但是故事中的人物却并不是那么令人愉悦,他们都有着不快乐的生活。可能真是由于这种共同的生活经历和对生命的理解,才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我在想,是不是能在电影中更加深刻、更加深入地挖掘人物呢,于是我放弃了话剧剧本中的一些坚硬和粗糙的部分,加入了一些感人并且是柔软的内容。我想这样的一个剧本,被拍成电影之后,肯定会很有趣。”
霍华德父女联手制片
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是朗·霍华德的女儿,在电影圈有个老爹,她自己的事业自然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次,因为是自己同窗好友的撰写的剧本,所以她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影片的制片人。作为一个制片人,首要任务是给影片找到制片方。在好几家独立制片公司都对影片抛来橄榄枝的时候,霍华德选择了自己老爹创办的Imagine Entertainment,她希望能在这里把影片拍摄出来。布莱丝·霍华德说:“作为一个制片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让影片开拍,并且极尽全力地去保护它。选来选去,我还是觉得父亲的Imagine最为合适。我以前总是作为演员而和父亲一起工作,现在终于可以换个身份了。我和贾森在这个电影上工作了很多年,从戏剧剧本到电影剧本,我们也讨论了很久。我不认为会有另一个人会比我更适合担任这部电影的制片,甚至连我的父亲也没有我够格。”
来到了自己老爹的Imagine Entertainment,影片的导演人选自然不是问题。因为家庭的关系,布莱丝·霍华德很容易地就找到了大名鼎鼎的格斯·范·桑特担任影片的导演。范·桑特应该说是最适合执导这部电影的导演了,他的作品有很多都是在讲述年轻的人故事,讲述年轻人成长的伤痛:比如《不羁的天空》、《大象》、《米尔克》以及《心灵捕手》。布莱丝·霍华德说:“范·桑特是我们一致认为的最合适的人选,他总能在主流电影和独立电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把这部电影交给他,拍出来的作品既不会太匠气,而损失了剧本中的韵味和精神;更不会太过于小众,让人难以接受。”
经过实践的证明,布莱丝·霍华德是一个合格的制片人,她几乎每天都会来到片场。米娅·华希科沃斯卡说:“布莱丝非常努力,工作非常卖力,也很专注。她每天都会来到片场看我们的进展,并给出意见。而且,她自己也是个演员,所以对演员也很体贴。她的工作让每个人都很舒服。”
不一样的范·桑特
很显然,除了有朗·霍华德的因素外,范·桑特接下这部电影的更大原因是,影片的剧本很吸引他。他说“这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就是这点吸引了我。剧本里的爱情关系在人物的社会环境里展开,与此同时,家人没有办法去面对人物个字的命运,于是这种爱情就有了悲悯和宿命的味道。”影片的剪辑师艾略特·格雷厄姆(Elliot Graham)说:“范·桑特不想在电影中重复自己以往的电影风格,所以他尝试了一些新的拍摄方法和视觉风格。他想让观众看到角色看到的世界,并让他们和银幕上的人感同身受。他详细计划了影片中的一切,包括服装、布景、音乐和表演,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自己,用一种真诚和恳切的方式把电影拍摄出来。”
对于范·桑特的工作,杰森·卢看在了眼里,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一个导演能这么全情地投入在一部电影中。他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甚至在排练的时候,他就已经进入了拍摄的状态。在他的指导下,影片不仅散发出了独特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体会到了故事中的人物的情感。我觉得这只有非常富有激情的导演才能做到。”
影片的女主角是最近接了不少大导演新作的米娅·华希科沃斯卡,而男主角则是初出茅庐的,亨瑞·霍珀,他的老爹就是大名鼎鼎的丹尼斯·霍珀。谈及两位年轻的演员,贾森·路说:“米娅是影片中绝对的主角,她的表现令我非常吃惊。有很多我自己都不明白该如何去表演的内容到了米娅的身上就变成了一种自然流露的东西,我想这可能就是天赋和才华。而亨瑞·霍珀的表现也很不错,因为他扮演的是一个挣扎的、痛苦的角色。在他的表现之下,这个人物显得非常立体和形象。很难相信这只是他的大银幕处女作。”
【花絮】
·为了出演本片,米娅·华希科沃斯卡剪掉了自己的长头发。
·影片的编剧杰森·卢和本片的制作人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是纽约大学的同学。在大学中,霍华德鼓励贾森拿起笔撰写戏剧,而且还和他一起同台演出。而且,还是霍华德劝他将自己以前的戏剧剧本改编成了电影剧本。
·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的老爹就是大名鼎鼎的朗·霍华德,而他也在影片中担任了制片人一职。
·影片于2009年的11月12日再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开拍,12月杀青。后期制作在2010年的7月就完成了。
·影片原计划于2011年的1月28日上映,但是哥伦比亚制片公司却希望影片能在当年的晚些时候上映,于是便推迟了上映时间。而且,制片方也把影片从当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撤了回来。在同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本片是一种关注单元的揭幕片。
《无法安宁》下载观后评论: 换作我拍,不会这么拍,太清淡了,没起伏又少机锋,仅仅是生涩的少年命运比较悲惨,但主线还是爱情故事,叙事框架和人设不如说是从韩剧里抄来的,一个爸妈车祸去世,一个得了不治之症,人生的最后三个月,抓紧时间谈一场恋爱。这样的恋爱太清淡了,没有谁付出什么,也没什么惊世骇俗之举,堆砌的繁琐的事件将他们推到一起。而两个人有点小别扭,也是平铺直叙地去寻求彼此的妥协,妥协之后安然赴死,我认为反而是过份抬高了死的哲学性,美化了死、痛苦、挣扎,再寻常不过的幻灭的情绪都被美化了。所以是煮了一锅可口的鸡汤。美则美矣,却是无聊的美。我拍第一步会把加濑亮这个角色撤掉,换成他爸妈,莫名其妙的人设,对情节的推进可有可无。第二步是增加男主的家庭戏,都去砸他爸妈的墓碑了,该多爱,明明煽情的故事设计的重心该这么放,却弃了。不可。
写这封信的时候,带着凉意的海风正吹拂过我的皮肤这片海洋即将成为我的坟墓他们说:我们死后会成为英雄大日本国的安全与荣耀值得我们为之牺牲希望他们是对的我唯一的遗憾是没能告诉你我的感受我多么希望我能回家多么希望牵着你的手多么希望告诉你,我爱你只爱你,从我还是个孩子起而我没有现在我明白了,死很容易爱却艰难飞机向下俯冲时,我眼睛里已没有敌人而只有你的双眸就像凝固在雨水中的黛黑石头他们告诫说:命中目标时要大呼“万岁”而我将呢喃你的名字无论生前,抑或生后我永远是你的 海军少尉 高桥浩
这些年用青少年体裁包裹沉重话题的电影不少有,却很难再复制这种轻盈感。一个经历过死亡的人和一个向死而生的人,人生只是擦肩而过的短暂交集却获得了”活一天,值当一天”的勇气,死多容易,找到懂自己的人却很难。Mia仍是我认为活跃在美国影坛中少数具有独立气质的女演员, Henry Hopper的惊鸿一瞥仿佛Eddie Redmayne与Louis Hofmann的结合。
我真的太爱了,已经单身很久的我感觉有恋爱啦!这真是典型的主题氏非线性随机搭配,而且太成功了。关于死亡的一切穿插着关于爱情的一切,没有渲染,没有生与死的感概,有的只是静候与安然享受当下,人活半生,牵挂无两,但有一个让你轻松过着爽朗的,也就死也安详吧。巧妙的都是怪胎,一个心理缺陷,一个行径缺陷,也恰恰是死亡将他们联系在一起。这是我理想的爱情,真好。
“三个月的时间还很长,你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学法语,可以周游世界,还可以学会木琴。”“太棒了,我一直想成为著名的木琴表演家。”格斯范桑特的丧病小清新,压抑黑暗但依然很有爱,让人面带微笑着热泪盈眶。是啊,多少人就那样就死了,没有深情的告别,也没有深刻的遗言,和沉重的生命比起来,死其实是很容易的,难的是找到爱,人生苦短,活着的每一天都要放声歌唱啊。
美式小清新,风格大于内容,但很难想象到这居然是Gus Van Sant的作品。可爱的Henry Hooper小哥,一旦脱离了这部电影,就无法让人可以。加濑亮的演出也是一大亮点,少年为自己设想了一个带有自卫意识的伙伴,遇到了女孩,才打开心扉。正因为感同身受,所以才水到渠成,那么颜值就只是肤浅的装饰品(才不是)。
又是得癌症快死掉的少年少女的故事,常去葬礼、停尸房,却总得到别人的谅解。影片大部分时间看不出生病,而且也基本不在医院。感觉是偶像剧的套路,不过女主角有点像李宇春,可能头发太短的缘故(不是该没有头发的吗)。还有个电灯泡的角色,是想像出来的倭国神风特攻队少年,难道米国少年需要军国主义分子来作死亡教育?[iptv]
有点想日本恋恋手纪,但是逊于那部。除了电影颜色听好看,几个场面再,不知道有什么还可以说。让一个即将消失的生命和另一个孤僻孤独的生命,短暂相遇,最后的离别又稍带回味美好,不知道为什么没找到值得回味。事态中间突然谈到长崎,闪显原子弹爆炸后日本景象,画风图片,不是很季节导演这样插入魏何?
这部电影算《星错》和《厄尔》的前辈了。最纯净的爱情故事,死亡为它增添的不是阴影而更多的是豁达。相比于后两者我的确更为喜欢这部,首先是对男女主角的好感,云淡风轻一般的Mia好美。再者病痛和爱恋之外,对于死亡的探讨更为坦诚而深刻。只是原声略输,不过话说回来MV拍法那还是格斯范桑特吗?
太过小清新了,我想这个电影表达的思想就是“向死而生”。男主从最开始对于死亡的茫然,悲痛,不接受,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到最后面对女孩死亡时的平静和坦然,让人觉得暖心,死亡只是生命中的一个阶段,就像从童年进入少年,从少年进入青春期一样,只是面对亲人和爱人的离去我们很少能做到洒脱。
甜蜜的死亡诗歌,故事中主角的个性塑造以及配角的人物设定都还不错,加上格斯范桑特一贯的迷幻风格,暖黄为主调的电影配色,清新的镜头语言,共同营造了这支秋日恋曲,总体还蛮好看的,睡前看更是再适合不过了。反正我已经记不得自己多久没看小清新了,偶尔调剂一下重口的生活也挺好。
为何要用日本神风敢死队的鬼魂,不是说不能人道日本,只不过不想把它放在第一位。万圣节还要穿和服。减一分。有些镜头很精致,比如医院两人的对话,河边三人。太平间约会谈笑风生,何等的忧伤,编剧真的很有想法。却又举重若轻,处理得很棒。但整体又透着幼稚,可能幼稚即纯真吧
此片以独特的叙事角度和特殊的人物那既闭塞又渴求彼此联系的perspective...娓娓道来了关于正视死亡,漫画生死,以及微笑着迎接人生诸多际遇的达观精神。画面和音乐,构筑布景,寂静的夜、欢快的节奏...出色的淡化了悲伤,却又更能深刻的牵动起观者的心。
详情